P2P破解移动互联网流量激增难题CDN+P2P

2009-12-11    来源:中国电子报    编辑:杨庆广
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相互融合形成的新鲜事物,它的发展轨迹在一定程度上和互联网非常类似。在互联网上数据流量每年都在高速增长,迫使运营商要不断升级带宽。而

       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相互融合形成的新鲜事物,它的发展轨迹在一定程度上和互联网非常类似。在互联网上数据流量每年都在高速增长,迫使运营商要不断升级带宽。而在移动互联网上也出现了类似的一幕,移动互联网数据流量增速远远超过无线带宽的增长速度,给移动网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应对这种新挑战有必要引入新的移动互联网体系架构———基于P2P技术的分布式体系,它可以有效地帮助运营商应对流量增长挑战。

       数据流量增长“超速”

       互联网带宽和数据流量之间似乎是一对永远的矛盾,就像是公路和汽车的关系一样,越是修建更多更宽的公路,汽车数量增长的速度就越快,总是会把道路占满。由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结合产生的移动互联网也发生了类似的现象,数据流量增长超过了无线带宽增长速度。

       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研究所所长魏冰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移动互联网对移动通信网络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高带宽、永远在线和新的商业模式支持。这就造成了移动互联网数据流量增长速度远超过无线带宽增长速度。中国移动预测,从2008年到2013年移动互联网的数据流量会以每年131%的复合增长率增长,最终流量变为2008年时的66倍。而移动通信系统峰值速率从UMTS(通用移动系统)到LTE+(长期演进后续技术)仅以每年55%的复合增长率增加。这对运营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此外,智能手机的快速流行也带来了移动互联网流量的快速增长,这进一步加剧了移动互联网流量和无线带宽之间的矛盾。

       根据手机广告机构AdMob今年的最新报告显示,从全球范围看,在苹果公司的iPhone与iPodTouch产品上产生的移动互联网流量大约占了全球总量的 50%。而装有Symbian操作系统的手机占25%,Android操作系统手机拥有11%的份额,黑莓占7%,微软WiondowsMobile手机占3%。

       实际上,迅速增长的流量并没有给运营商带来相应的收入增长,对于运营商来说不能带来收入的流量就是“垃圾流量”。

       所以运营商迫切希望能够以低成本的方式快速提供各种无线业务。

       P2P架构解决流量拥塞

       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是难以解决迅速增长的流量和低成本提供带宽之间的矛盾的。为此运营商需要引入新的架构来解决这一问题,基于P2P(对等网络技术)技术的新型分布式架构是一种好的选择。

       中国科学院声学所高性能网络实验室主任唐晖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互联网现在已经成为非常复杂的系统,互联网的应用和互联网接入技术都要持续创新。我们可以利用P2P技术设立智能节点(智能节点是互联网的‘内容水库’,它可以把用户的习惯性动作保留下来,优化网络)。加速网络运行速度。我们通过一些数据库进行试验,通过这一技术互联网的常规访问加速了至少10倍。移动互联网也完全可以借助这一技术使网络提速。”

       诺基亚西门子(中国)首席技术官司徒卫也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目前移动通信网络核心网利用效率仅为15%左右,利用P2P技术在现有移动通信网络上建立叠加网络,可以大大提升核心网利用效率,从而提升流量处理能力。”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 中国移动,也在利用P2P技术解决移动互联网流量难题。中国移动进行了WiiSE端到端移动互联网体系架构研发,目前已经有了2.0版本,其中基于P2P技术的分布式业务网络(DSN)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魏冰表示:“DSN是我们在整个WiiSE端到端框架下推进的子课题。它引用了互联网的P2P技术,推动我们的核心网形成一个新型交换网络,把传统的交换从原来TDM交换机向超大容量、全分布式、适应未来多业务的交换方向发展。”

       通过DSN可以让移动通信网络中的资源得到充分共享,降低网络运营压力。目前DSN在国内外标准化推进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08年1月,中国移动在ITU-T(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成立了一个关于DSN的研究组,在NGN(下一代网络)研究组内成立一个专题,很多相关的工作组会在这个范畴内建立起来。在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则主要对协议进行研究。另外,在国内标准组织中,中国移动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启动了P2PVoIP和P2PStreaming的行业标准项目。

       强调业务开放提供能力

       在利用P2P技术建立新型移动互联网架构时还要注意业务的开放提供能力,这样才能充分满足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魏冰认为:“新型的移动互联网必须具备开放的业务提供能力和融合交换能力。因为移动互联网要求个性化、精确性,是要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里面的。如果没有很好的开放业务提供能力,就不可能满足这种需求。”

       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类似,它的业务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如果仅仅依靠运营商一家来提供肯定是难以实现的。这就需要许多合作伙伴的参与。在这种情况下开放的网络环境就必不可少了。这样还可以促进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创新。只有满足开放性需求,移动互联网才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不过总的来说,现在关于移动互联网新型架构的探索尚在初始阶段,许多技术细节尚不清晰,仍旧需要产业链各环节共同去努力。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