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N“双寡头”前景黯淡 科技股新星陨落CDN+P2P
在市场夹缝中赚尽便宜,成功实现中间商利益最大化的第三方专业公司—网宿科技和蓝汛通信,面对运营商的变脸和政策气候的变温,命数几何,又该作何应对?
不管蚌埠相争抑或联姻,宽带发展的洪荒时代,产生了一批游走于电信业分分合合之间的企业。由于南电信、北联通(原网通)网络之间的不顺畅,借此诞生了两家获利匪浅的中间商—网宿科技与蓝汛通信,它们的CDN业务,打通了各大运营商用户访问网络的瓶颈,使得不同运营商用户可以畅通访问到不同运营商服务器,快捷获得内容服务。
不过随着10月24日传出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共同出资组建CDN公司,他们或将遭遇生死之劫。网宿科技股价当日应声大跌8.44%,报收46.31元,27日开盘后继续下跌5.39%,两日市值合计蒸发超过了22亿元。
即便网宿科技在三天后的10月27日开出了靓丽的三季报成绩单,实现营收13.7亿,同比增长71%,实现净利润3.1亿,同比增长128%,仍难以扭转股价持续低迷的局势。
在运营商入局风波中,最受伤的还属伴随国内CDN行业崛起并迅速膨胀的“双寡头”网宿科技与蓝汛通信。因为未来两者不仅要继续相互厮杀,他们在CDN市场的份额还将面临运营商以及互联网公司的掠夺。
科技股新星陨落
在2013年初至2014年初,网宿科技股价还从20元狂飙到132元,涨幅高达560%,一度超过A股市场不败神话“贵州茅台”。
近几年在网宿科技强势崛起下,作为主要竞争对手的蓝汛通信业绩增长压力开始空前增加。根据蓝汛通信财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其实现营收3.463亿元,同比增长34.4%;但净利润却同比下滑37%,为690万元。
根据2013年11月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CDN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显示,CDN服务商网宿科技与蓝汛通信的营业收入之和占到市场的82.3%,分别为41.2%和41.1%。
运营商涉足CDN,对于网宿科技、蓝汛通信等公司而言是不是一个巨大的威胁?难以互通的天然瓶颈消失,专业的第三方CDN公司还有多少机会?
11月初,网宿科技董秘周丽萍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运营商自建CDN或进入CDN市场不会影响网宿业务的发展。首先,CDN核心竞争力除平台规模,更是一个体现运维服务和考验研发技术实力的业务。其次,从全球看,也有电信运营商进入CDN市场,但最终运营情况都不好。可见这是由其自身所处业务类型决定的,对于CDN业务来说,资源只是一个基础,主要是靠技术驱动和承载,在满足客户定制化的要求上,必须做到快速响应,这需要技术和经验的积累,这方面专业第三方CDN公司优势更为明显。最后,CDN客户首要看中的是服务质量。网宿拥有十年的技术积累,同时拥有丰富的运营经验及稳定的核心团队。”
蓝汛通信销售部门员工也向记者表示:“影响不会太大,毕竟CDN将来只是运营商的一个业务,而蓝汛通信是专业的。”
时代周报记者查阅蓝汛通信2010年在美首次公开募股申请书获悉,截止到2010年6月30日,蓝汛的客户数量为418个,其中中国移动是当时蓝汛最大客户。仅在2010年上半年,中移动就为蓝汛通信贡献了2176万人民币,占上半年总营收的12.8%。而早在2003年,中国电信就宣布与北京蓝汛通信达成全面合作,在其21省市紧急扩容蓝汛运营的内容分发网络。
网宿科技的招股书信息披露则显示,自2006年至2009年,中国电信以及中国网通分别为网宿科技的第一、第二大供应商,中国电信占网宿的采购额亦从2006年的41.35%,逐年递减至2009年上半年的25.48%。
可见,网宿、蓝汛与运营商之间业务往来及客户关系之密切。
但联营公司对第三方CDN公司的合作影响,中国电信相关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具体信息需由集团公司进行统一披露,其目前并没有收到相关的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仅在半年多以前,中国电信与蓝汛通信刚于3月就共建CDN网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表示将共同运营CDN网络。
另外,2013年4月,蓝汛通信还与中移动旗下的中国铁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仅如此,蓝汛通信还前后与中国电信上海分公司、山西联通、中国移动政企客户分公司等分公司就CDN相关业务展开合作。
然而在今年5月,中移动却突然宣布暂停缓存类产品采购。公开资料显示,中移动有7个省公司全部采用蓝汛产品、3个省公司采用网宿服务。中国移动方面表态称,下一步也将自己建设全国CDN网络,或自用、或部分开放服务。该事件直接导致了蓝汛通信和网宿科技的股价大跌。
为什么运营商态度变化如此之快? 实际上,运营商联营CDN公司也是与浩瀚深度、北京阅联两家民营公司进行合作的,为什么选择两家似乎更加名不见经传的公司,此前运营商方面有没有优先与双寡头合作的意向?
对上述问题,蓝汛通信方面拒绝回应时代周报记者的相关提问。网宿科技董秘周丽萍则对与运营商优先合作一问模棱两可,仅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中移动宣布暂停缓存类产品采购一事,对网宿的整体业绩影响较小。
“网宿提供的‘内容与流量管理平台’是一个产品包的概念,包括多个针对运营商网内优化的细分产品,缓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缓存类业务占营收的比例较小,且合作不会立刻停止,已签的合同还会正常执行。另外,运营商整体流量呈上升趋势。网宿将运营商视同大客户,建设缓存类相关的业务是其业务发展一个阶段的考虑,其他大的互联网公司也是同样的路径,自建和外包是并存的。大客户业务模式,在自建的同时,第三方业务量的规模也会增加。同时,运营商自建也会给网宿等CDN提供商提供参与建设和运营的机会。”网宿科技回应时代周报称。
2013年股东集中套现
就当前市场而言,尽管网宿科技与蓝汛通信占据了CDN市场80%以上的份额,不过,两大寡头2013年的营收总共还不到25亿人民币。市场虽小,但CDN江湖从来都不乏传奇与内幕。
有意思的是,两大CDN企业的高管都在2013年前后,不约而同地开始套现手中股票。
据时代周报记者独家梳理发现,网宿科技实际控制人陈宝珍于去年6月5日及6月6日分别减持75万股及225万股,减持金额达到7651万元,减持比例达到1.93%。另外,网宿科技法人代表、董事长刘成彦,同样于相同的两日,分别减持75万与25万股,减持比例达到0.64%,金额达到3086万元。此后,两人仍继续减持,陈宝珍与刘成彦分别套现3.91亿与1.35亿。此外,自去年9月23日起,网宿科技其他高管也在不断减持手中股票。
无独有偶,时代周报记者独家梳理蓝汛科技财报亦发现,高管于2013年集体减持的现象亦在蓝汛科技身上重演。
时代周报记者统计发现,蓝汛通信创始人、实际控制人王松,于2010年、2011年、2012年的持股数分别为19.3%、18.1%、18.4%,基本趋于稳定。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王松的股份变为15%。
董事Michael Ricks,股份由2012年的15.8%减为2014年一季度的12.6%。蓝汛通信整个管理团队的总持股数,也由四年来的61.9%、46.6%、45.4%、45.6%,减至当前的42.1%。
事实上,过去利用电信联通南北格局,使得蓝汛通信、网宿科技成功地实现了中间商的利润最大化。在当前面临巨大政策风险的关口,他们是否早有预料,先作准备?
对此,周丽萍向时代周报记者否认了这种猜测:“关于高管减持,是出于其自身资金的规划。”
“CDN技术门槛并不高,核心就是带宽资源,谁能以越合理的成本掌握越多的资源,谁就具有优势。”张毅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令人疑惑的是,网宿科技与蓝汛通信这两家公司,多年来为何能够垄断整个市场,占去80%以上的市场,这两家公司又究竟是否有神秘的背景?
1998年在北京成立的蓝汛通信似乎与运营商的合作极为密切。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在蓝汛通信高管中,不少有着运营商相关的履历。
蓝汛通信现任总裁张垦,此前就职于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2006年至2008年,担任运营商客户部主管和移动多媒体解决方案业务部主管;独董刘韵洁,现年71岁,曾在中国联通工作十余年,担任总工程师、副总裁等职,2009年至今,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三网融合咨询专家组专家。
比起蓝汛通信,网宿科技也颇为传奇。作为专耕IDC和CDN业务的信息技术企业,网宿科技创办人之一和实际控制人是一位现年70多岁的退休老太。
公开资料显示,2000年1月,当时已57岁的厦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电子仪器厂的退休员工陈宝珍,与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后在美国留学的周艾钧一道,创立了网宿科技。
此后,周艾钧与董事长刘成彦两人分别先后一出一进,2009年10月网宿登陆创业板时,陈宝珍与刘成彦分别持34.86%与21.37%的股份,以当时发行价24元/股计算,二人身价分别涨至5.67亿元和3.47亿元,翻了近百倍之多。
时代周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陈宝珍女婿洪珂目前担任公司副总裁、副董事长;小女儿张海燕则为监事会主席,两人均未持股。
陈宝珍作为网宿科技实际控制人却极为低调,不仅没有在上市公司担任一官半职,就连公开资料也十分稀少。
故长期以来,外界一直有声音认为,陈宝珍应该是替他人投资并代持股份的。但陈宝珍究竟是何身份,背后何人,时代周报记者连日来多方尝试向网宿科技求证,截至截稿前仍未得到相关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