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云计算蓄势待发云和虚拟化
近日,由中国电子学会联合澳信传媒旗下IT168,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办了“2009云计算中国论坛”,业界主流的云计算厂商、知名专家齐聚本次论坛,共同探讨“云计算”这一当前最热门的话题。同时,此次大会举办之前,由中国电子学会牵头成立了中国云计算专家委员会。
出席大会的领导由中国工业信息化部前部长吴基传,工业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理事长李伯虎等。参与会议的听众约500多人。
众说纷“云”
云计算是从2007年年末才开始出现在媒体上,随后很快被用户认可并流行开来,但时至今日关于什么是云计算仍然没有统一的定义,面对什么是云计算,云包括什么内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对于云计算出现的原因,吴基传说,云计算是计算机信息及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结果,是一个有技术基础又有市场拉动的服务模式的催生。首先,全球数字传输网络有足够的带宽;其次计算机有超高速运算和超G级的存储能力;全球存在海量的信息资源;有广泛分布的集散的用户群需要信息服务,没有必要自己单独建立信息处理和存储系统等,迫切需要利用充足的社会资源为其服务。对于云计算的发展趋势,娄勤俭则希望这种新的模式能够带给市场更大的机会,给厂商和用户带来的新锲机,带动中国经济向前发展。
针对云计算,李德毅同网格计算进行了对比,认为网格计算是依托专网或互联网,将部分处于不同地域的自愿参加的计算机组织起来,统一调度,利用闲散的计算资源,组成一台虚拟的超级计算,形成超级计算能力。云计算则是用户依托互联网某些节点强大的信息资源、包括存储资源、计算资源、软件资源、数据资源、管理资源为我所用,强调需求驱动,用户主导,按需服务、即用即付、用完即散、不对用户集中控制,用户不关心服务者在什么地方。 网格计算和云计算比较,网格计算有统一的速度,云计算不存在 集中统一控制。网格计算不承认异构,云计算承认异构。网格计算完成特定任务,云计算完成多样化服务。网络计算专网运营,云计算需求运作。
同样,将这两者对比的还有解放军理工大学教授刘鹏教授,他认为云计算是商业计算模型,是在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根据需要获取计算能力。他认为最核心的概念是计算资源池,包括资源存储器、计算机、各种服务资源、各种计算资源。云计算和网格计算或者功用计算有一定关系的,是传统的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的发展,也是最新科学技术的商业应用,是虚拟化。
对于网格计算的定义,刘鹏认为是在动态变化的有多个机构组成的虚拟组织中,协调资源共享,网格计算是多个机构来参与,在多个机构之间共享资源,共同解决复杂的大问题。多个机构是网格计算里面显著的特征,由于这个特征,使网格计算有相当大的复杂计算能力。网格计算让各个机构都保证它的资源24小时运行,由于每个机构对资源管理方式也是不同的,所以不只是计算问题,还是一个管理问题。
网格计算是以科学计算为主,云计算以数据处理为主。网格计算是免费的,云计算是按需计费的。网格计算全世界有统一标准,云计算目前没有形成标准,云计算和网格计算将来会溶为一体,IBM全球副总裁及中国开发中心总经理王阳说,云是分级的,根据IBM的软硬件产品提供的云服务举例,以数据中心为基础,建立以服务器、存储、中间件、管理软件等为平台的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进行租用的全解决方案的云计算服务。对于IBM只强调租用的服务端不同,,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公司董事长兼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说,云不只是服务端提供计算、存储、软件等各种能力,各种终端也提供计算、存储 、软件等各种服务,是终端同云协同合作的一种应用模式。
在听众接受采访调研中,软件世界的一齐书阳说,其实云计算就是一种运营模式,不是技术。方正集团的张艳春说,云计算其实就是数据中心,当前已经有很多企业建立了数据中心,进行科学计算、存储租用,当问到具体的云应用时,他认为云计算更多的是一种概念。
供应商跑马圈地
虽然对于云的理解各不相同,但对于云的前景,更多的人是看好的。IBM联合苏州市政府在当地高科技园区,建立了超级云数据中心,在云数据中心中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层级的服务。而微软除了建立超强数据中心外,也联合合作伙伴,开发各种基于云的应用。中国的最大的软件厂商之一金蝶,负责云应用的项目总监蔡小波给用户演示了基于微软云平台开发的ERP系统和HR系统,并介绍了应用模式。友友新创系统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刚结合公司的产品,推出了以云中间件为解决方案的一系列平台。
相依对于云的未来,不只是上述的各个企业,记者在随机听众采访中,方正集团的张艳春说,虽然他还对云计算的认识不是非常清楚,但提供云服务,将会建立更多的云数据中心,这将有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不同的厂商,包括建筑、制造、电力等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拉动一个产业链的发展。他这次来就是带着这样的目的。而实际上,多年以来,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一直是一个难点。不可否认,无论IT技术如何改善易用性、如何普及,对于大多数非专业人员,要管理存储系统或者管理IT系统都是很困难的。而进入云计算时代,这些工作都有专业人员来维护,广大中小企业根据需要订阅服务,更集中于自己的业务,这也更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在4000万中小企业中,大部分IT技术非常薄弱,资金缺乏。它们很多无法承担传统的IT部署方式带来的资金压力和管理成本。而借助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这些形势,中小企业可以第一次从IT系统的部署和管理中解脱出来。
云实践
不过,整体看,中国更多的厂商仍然在观望,或者进行一些云计算的建设和应用推广的小规模尝试,真正大规模建设应用的不多。不过在这方面,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黄晓庆院长介绍,研究院正在进行的一项研究项目——一个基于开源技术建造的实验性云计算平台,名为“Big Cloud”。已经搭建完成,已经有了像数据挖掘、存储、大容量数据库以及对搜索引擎的研究。
在采访负责这个项目的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的周文辉时,他介绍到该平台有258个节点、256TB的存储容量,全部采用开源软件和X86架构的服务器搭建。搭建的基础计算平台、强大的计算资源池;HDFS高速分布式文件系统,其中每个Huge Table是高可靠、可伸缩、高性能的海量结构化信息存储系统;MapReduce是高性能、高可靠的海量数据并行处理平台;CloudMaster是云资源监控和管理平台。周文辉说充分利用云计算模式和技术,大大降低了成本,现在一个GB的成本只有四块人民币,这样就有可能和世界上一流的支撑平台竞争的能力。
采访手记:
在采访中,除了传道的云计算专家和厂商外,对云计算理解的人还是非常少。虽然云已经真正的走来,但大多数人仍然不清楚。云计算在技术上,并没有多大的提高,其实就是基于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平台能力、软件能力等的运营服务,在这点上,更同意微软的云+端的服务,终端也会有计算、存储、平台和软件服务的能力。所以云更看重的是一种运营商的运营模式,用户按需付费,以及给整个产业链所带来的巨大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