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安全特征码在云端和终端如何分布?云和虚拟化

2009-08-12    来源:eNet硅谷动力    
生于云时代,基于互联网相关技术而成的云安全,主要思想是,互联网时代,每天会出现很多病毒和恶意攻击,而且这些病毒和恶意攻击借助互联网成几何倍数增长,面对这种现状,要

  生于“云时代”,基于互联网相关技术而成的“云安全”,主要思想是,互联网时代,每天会出现很多病毒和恶意攻击,而且这些病毒和恶意攻击借助互联网成几何倍数增长,面对这种现状,要维护安全,传统安全技术、产品和服务受到了挑战,需要由基于互联网的云安全来完成,即云端和客户端共同完成。

    对于在任何客户端发现的异常情况,客户端都会及时汇报给云端,进行分析处理等,得出结论,反馈给客户端,同时,云端会把不同用户得来的最新安全分析结果分享给所有用户,让用户能够最快的发现不安全因素,极大的减少安全威胁,实现双赢,实现全民预防和全民安全。

     可是对于用户端异常情况的监控和分析、防守等处理功能是放在客户端,还是放在云端则不是很清楚。最近看到一些文章,了解到了一些厂商的思想,根据我的理解同大家分享。

     对于客户端发现的异常都会放到云端去分析、处理进而得出结论,并生成相应病毒或恶意攻击识别码或特征码,这些识别码或特征码首先要存储在云安全的云端。

     那么用户端是否存储这些识别码或特征码,对于不同的应用有不同的情况。

     对于企业用户而言,由于企业用户有自己的数据中心或托管IDC,所以企业可以在自己的数据中心或托管IDC建立云端,把识别代码或特征码存储在自己的云端,也可以叫区域云端,同时,自己的云端可以分享整个云安全的云端的识别代码或特征码,企业用户需要建立自己的安全云端,这样就会提高监控、分析、处理等效率,而且这些数据也会很庞大,放在每个用户终端会占用过多资源。

     另外一种是普通终端用户,云端存储大量的识别代码或特征码,客户端也有一些,主要的分析、处理等放在云端,但这样的云端需要在不同的地方建立云安全的数据中心,以保证处理的效率等。所以针对普通用户的这类云安全产品需要比较高的成本来运营,大多仍然采用用户本地存储识别代码或特征码的运营方式。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