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开源项目未来能够存活的屈指可数云和虚拟化

2012-08-02    来源:比特网    编辑:陆琬
IT不再神秘,IT将成为未来人类的基本技能,像听、说、读、写一样稀松平常。达成这一切将归功于开源的体积架构,以集中众人的智慧。 红帽在操作系统上的成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IT不再神秘,IT将成为未来人类的基本技能,像听、说、读、写一样稀松平常。达成这一切将归功于开源的体积架构,以集中众人的智慧。

  红帽在操作系统上的成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今年年初,红帽发布了2011年财报,其开源业务营收达到1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个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开源企业。

  据了解,红帽在开源论坛中贡献了15%的代码,而收入占到了80%.与此同时,众多的企业也在加入开源架构,HP、VMware、Citrix等不论在软件方面还是硬件领域。

  微软如今也走上了开源的大道。年年初,微软开源了几个开发相关的工具,这包括NuGet和多个ASP.Net语言库。同时今年年底,微软公司宣布将所赞助的项目Node.js开发平台和大数据分析工具Apache Hadoop将移植到Windows上,甚至使Linux可以运行在该公司Azure云计算平台上。

  现在,微软又将开源实体框架,这是一个有助于开发人员简化数据操作的解决方案。当前实体框架是微软开放技术的一部分,今年早些时候微软还成立了一家子公司推进开源建设。为了应对GitHub微软还把实体框架的源代码放到了Codeplex上。

  开源的灵活性、通用性、低成本成为开源系统的最大的市场优势。企业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成为IT能力不断提升的主要动力,个性化的需求需要个性化的开发,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优化代码、实现特殊功能。管理更加便捷,无需关心硬件或提供服务的企业,而只需根据业务需部署软、硬件。

  开源体系要求企业具备足够强大的自身IT能力,并且开发出的成品复用性高,可以供其他有同样需求的企业或个人使用节约了人力和资源成本。

  然而开源体系不是一蹴而就。很多企业还不能适应开源的价值体系。一方面由于持续的可盈利性受到巨大挑战,企业不能以“专利”的形式将已有投入和智力成果转化身成现金流,其次,IT企业的IT能力尚不能还很薄弱。很多企业对后续的维护成本以及学习曲线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时间。

  开源生态系统仍很脆弱。业内人士表示,在众多支持开源架构的公司如惠普、戴尔、IBM、Rackspace、思科等,各种开源项目未来能够存活的屈指可数。


原文出自【比特网】,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cloud.chinabyte.com/tech/145/12395645.shtml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