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风云录之互联网与云计算的智慧 云和虚拟化

2013-12-27    来源:D1Net    编辑:贾世华
云计算是继大型计算机到客户端-服务器的大转变之后的又一种巨变。用户不再需要了解“云”中基础设施的细节,不必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也无需直接进行控制。云计算描述了一种基

  导语:《圣经·旧约·创世记》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巴别塔的故事,巴别塔也被称作巴贝尔塔、巴比伦塔,通天塔,以前有一部电影也叫《通天塔》。故事讲的是在名为巴别的一个地方,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兴建一座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塔一天一天在增高。此举惊动了上帝,他看到人类齐心协力,统一强大,想到如果人类真的修成宏伟的通天塔,那以后还有什么事干不成呢?开始害怕了,就想办法来阻止通天塔的建成。上帝用的不是硬件的方式,一下子把那座塔摧毁,而是用的软件的方式,改变区别开了人类原有的统一的语言,使人类的语言突然之间发生了变化,变得混乱,彼此之间无法交流,沟通和协作,因此人类就分散开来,通天塔也就半途而废。

  巴别塔的故事告诉我们,语言混乱,无法形成统一的协作体的话,就无法完成一件事情。由此联想到,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小的团队,即使语言相同,有时候也不能形成统一的协作体,其实,语言是否统一是能否形成统一的协作体的原因的代名词,众多的原因或许都能统一到思维方式上来。现在的互联网以及云计算正在重新创造一种新的格局,说到这里,讲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全世界各种的计算机语言使用的几乎是同一语种,语法,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统一了语言,也在一定程度上统一了描述和计算的思维方式,互联网又能把人类连接,聚集起来,也就是能把人类的思维连接,聚集起来,云计算的出现,将使这种现象和趋势得以加强,将使之形成一股无比强大的和合的力量。

  那么,什么是云计算?什么是网络计算?为什么网络会成为计算机?为什么软件业会消失,而软件会越来越发达?为什么说Gmail是一个特殊的邮件搜索引擎?云计算时代将延展出哪些全新的世界观?每个使用Google的人都在为它免费打工吗?为什么互联网世界存在大规模的零成本的隐性雇佣?云计算将带来哪些全新的价值观和商业模式?为什么蚂蚁能在觅食的过程中找到最短的路径?为什么亚马逊总能推荐你特别喜欢的书籍?为什么说互联网将成为人类共有的大脑,也会造成人类新的集体无意识?什么是真正的人工智能?为什么说万世万物皆和合?接下来,将围绕这些问题,逐一展开和大家探讨。

  一:计算风云录之互联网与云计算的世界

  1. 什么是云计算?

  现在,云计算已经从一个科技词汇变成了一个最热的大众词汇之一,它正在改变着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如何来定义云计算呢?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求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

  用户通过浏览器、桌面应用程序或是移动应用程序来获取云服务。云计算使得企业能够更迅速地部署应用程序,并降低管理的复杂度及维护成本,及允许IT资源的迅速重新分配以适应企业需求的快速改变。

  云计算依赖资源的共享以达成规模经济,类似基础设施(如电力网)。服务提供者集成大量的资源供多个用户使用,用户可以轻易地请求(租借)更多资源,并随时调整使用量,将不需要的资源释放回整个架构,因此用户不需要因为短暂尖峰的需求就购买大量的资源,仅需提升租借量,需求降低时便退租。服务提供者得以将目前无人租用的资源重新租给其他用户,甚至依照整体的需求量调整租金。

  云计算是继大型计算机到客户端-服务器的大转变之后的又一种巨变。用户不再需要了解“云”中基础设施的细节,不必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也无需直接进行控制。云计算描述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的IT服务增加、使用和交付的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而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

  说到这里,下面不妨让我们回顾一下整个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2. 从大型计算机到互联网

  最早的计算机叫大型计算机,谈到大型计算机,就不得不提IBM,IBM的大型计算机System/360(S/360)。System/360的问世代表着世界上的电脑有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它们都共用代号为OS/360的OS,而并非每种产品都用量身订做的OS。让单一OS适用于整个系列的产品是System/360成功的关键,且实际上IBM目前的大型系统便是此系统的后裔。

  System/360体积庞大,像一个小房间那么大,能够提供各种各样的计算服务。

  IT业前几十年的历史几乎可以看成是IBM的历史,后来为什么不是IBM的历史了呢?就是因为IBM把一些当时他认为不重要的事交给了别人去做,当然有的也可能是由于决策失误。比如说某些软件,IBM自己开发了一个操作系统,后来发现这个操作系统非常笨重,而且效率很低,就让当时一家很小的公司来做操作系统,然后将操作系统安装在IBM的PC上面,这个小公司就乘着IBM这艘航母一下子起来了,蚂蚁和大象合作,蚂蚁就变成了大象,这个公司就是微软。英特尔最早也是IBM的供应商,由于PC的迅猛发展,英特尔也从一家小公司变成了一家大公司,还包括当时另外一家做芯片的公司AMD,AMD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IBM有一条采购法则,就是不依赖于单一的供应商,以避免供应商破产、单方终止合作、漫天要价等风险。IBM当时就告诉英特尔,必须扶植另外一家做芯片的公司同时作为IBM的供应商才能达成合作。英特尔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就扶植了一家叫AMD的公司,后来IMD一直作为英特尔的竞争对手。

  IBM时代的大型机的计算方式是中央控制式的,后来由于计算机技术在软硬件方面的进步,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小到现在的PC这样,其中央控制力就分散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单个的计算机作为一个桌面工具,其功能实际上是非常小的,后来很多桌面计算机连接起来,形成了小型的网络,小型网络中的计算机能够互通信息,互相协作,这样就产生了更大的效率,再后来所有的小型网络连接起来,就形成了网络的网络,即今天所谓的互联网。

  3. 云计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随着PC和互联网的发展,有个公司提出了”The Network is the computer”,即网络计算机的概念,这个公司就是当时有名的IT及互联网技术服务公司Sun(Sun于2010年被甲骨文收购)。

  当所有的PC都连接起来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虚拟的大计算机,全人类都在使用这台大计算机,这就是所谓的网络计算,网络就是计算机的概念。由于每台计算机都连在一起,可以各自完成一部分计算任务,最后再把每台计算机所得到的结果合在一起,于是每台计算机既成为了计算的一部分,又成为了使用别的计算机的一个终端,同时也成为了彼此传输的一个中间节点,每台计算机的角色都变得很多元化。这其实很像未来学大师、世界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在其1980年出版的《第三次浪潮》和2006年5月出版的《财富的革命》两本书中提到的“Prosumer”,即产消合一者,也即既是一个生产者,也是一个消费者,在网络上我们既提供信息,也同时在消费信息,并成为信息的通道。

  当时Sun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还为时过早,因为那时带宽不允许,服务器的性能没有今天这样高,计算机之间的互联度还不高,使用网络的人相对还很少,所以,Sun那时提出的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概念,但是时机还未到。Sun尽管提出了这样的概念,但是一直都被PC时代的大佬微软压着打。

  到了1998年的时候,搜索引擎领域出现了一匹黑马,这就是Google,Google发明了一种新的算法,即根据网页的链接数以及和其链接的网页的级别来进行排序,凭借这种独特的算法,Google把以前的好多搜索引擎都淘汰了。Google的这种算法实际上用的是网民投票的办法,链接某个网页的网页越多,就意味着这个网页获得的投票越多。百度也用这种算法把中国的其他搜索引擎给淘汰了。

  Google在这么做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和前文提到的网络计算机有一点源渊了。所谓的搜索引擎,其实就是一个运行在服务器端的软件,而不是装在每个人的PC上面。Google提供的这种服务,后来有人把类似于Google提供的这一类服务称为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也就是软件即服务,软件不再安装在用户的PC上,而是作为一种服务由供应商通过服务器端(即云端)来提供。Google的这种思路变得越来越普遍,以前Sun的董事会主席及联合创始人Scott McNealy说过一句话,“软件业将会消失,但软件会越来越发达”,软件(即安装在用户PC上的软件)作为一种产业将会消失,但是软件(运行在云端的软件)提供的服务将无处不在。

  到了2001年的时候,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聘请埃里克·施密特(Eric Emerson Schmidt)担任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Emerson Schmidt)即以前Sun的CEO,就是他提出了“网络计算机”的概念。

  到了2006年3月的时候,亚马逊推出了弹性计算云服务。

  2006年8月9日,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Emerson 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会(SES San Jose 2006)上首次提出了“云计算”的概念。

  2007年10月,Google与IBM开始在美国大学校园,包括卡内基美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及马里兰大学等,推广云计算的计划,这项计划希望能降低分散式计算技术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成本,并为这些大学提供相关的软硬件设备及技术支持(包括数百台个人电脑及BladeCenter与System x服务器,这些计算平台将提供1600个处理器,支持包括Linux、Xen、Hadoop等开放源代码平台)。而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络开发各项以大规模计算为基础的研究计划。

  2008年1月30日,Google宣布在台湾启动“云计算学术计划”,将与台湾台大、交大等学校合作,将这种先进的大规模、快速计算技术推广到校园。

  2008年7月29日,雅虎、惠普和英特尔宣布一项涵盖美国、德国和新加坡的联合研究计划,推出云计算研究测试床,推进云计算。该计划要与合作伙伴创建6个数据中心作为研究试验平台,每个数据中心配置1400个至4000个处理器。这些合作伙伴包括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Steinbuch计算中心、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宾分校、英特尔研究院、惠普实验室和雅虎。

  2008年8月3日,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信息显示,戴尔正在申请“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商标,此举旨在加强对这一未来可能重塑技术架构的术语的控制权。戴尔在申请文件中称,云计算是“在数据中心和巨型规模的计算环境中,为他人提供计算机硬件定制制造”。

  2010年3月5日,Novell与云安全联盟(CSA)共同宣布一项供应商中立计划,名为“可信任云计算计划”。

  2010年7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包括Rackspace、AMD、Intel、戴尔等支持厂商共同宣布“OpenStack”开放源代码计划,微软在2010年10月表示支持OpenStack与Windows Server 2008 R2的集成;而Ubuntu已把OpenStack加至11.04版本中。2011年2月,思科正式加入OpenStack,重点研制OpenStack的网络服务。

  2012年11月1日,微软宣布联手上海市政府、世纪互联把其公有云服务带入中国。2013年5月22日,微软宣布与世纪互联合作运营的公有云平台Windows Azure正式落地中国,2013年6月6日开始,企业用户可在Windows Azure平台上注册。

  2013年7月31日,IBM宣布与首都在线签署公有云长期战略合作协议,IBM公有云服务首次进军中国。2013年12月18日,IBM宣布与世纪互联达成协议,将IBM云计算基础架构服务SCE+(SmartCloud Enterprise+)正式引入中国。

  2013年12月18日,亚马逊公有云服务AWS(Amazon Web Services)已经与宽带资本旗下云基地达成战略合作,实现了AWS在中国的正式落地。

  4. 云计算时代的全新世界观

  目前所谓的云计算的概念,是埃里克·施密特(Eric Emerson Schmidt)在Google和当年Sun的思路的基础上提出的,实际上是SaaS理念的一种提升,当时在Sun时,施密特无法实现这种理念,随着技术的发展,随着搜索引擎技术和算法的发展,随着更多的人在使用互联网以及更多的人在互联网上发布属于自己的软件产品和服务,搜索引擎作为整合者,它可以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现在逐渐会有这么一种趋势,就是你打开电脑、手机和其他设备的时候,不需要装太多的软件,只需要一个浏览器连接到云端,就能使用各种各样的软件和获得各种各样的服务。打个比方,云端就像一个自来水厂,客户端就相当于一个水龙头,一打开水龙头,你所需要的东西都能从云端获得,而且是按需提供,不需要时还可以随时关闭。用几个词语来形容,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这是一个很伟大的设想,这个伟大的设想正在大家面前开始逐渐展现,Google的Chrome OS就是基于这样一种设想。这种设想还有更伟大之处,就在于它提供的包括计算、存储、杀毒、信息等,都不是它自己的。就拿Gmail来说,它实际上相当于一个特殊的搜索引擎,能发现互联网上那些零散的空闲的存储空间,而且把用户的邮件打散后存储到各个地方,这也是Gmail存储空间在不断增加的原因,当用户打开邮箱的那一刹那,它又重新把用户的邮件搜到用户的名下,其实没有一个真正属于用户的邮箱。

  这就延展出来一个全新的世界观,你在互联网上将不再需要一个属于你的东西,什么东西都可以在连通互联网的那一刻给你,你不需要的时候随即散去,就像《佛经》里面讲的“万事万物皆和合”。

  5. 互联网生产方式

  互联网上有各种各样的基于PC和智能终端的软件,比如基于Android的各种应用,这些应用就让一个手机变活了,一个装有Android的手机可以不断地去更新它的功能。在其中,类似于Google这样的公司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他们将扮演一个集成商的角色,不断地让每一个互联网用户既是消费者,又同时是生产者,还是通路上的一个节点,还是一个影响力的获得者,还是一个影响力的评判者,这样,让人人为人人这种机制在这个世界上如此清晰地展现出来。Google搜索引擎的算法就包含这样一个特点,在互联网上每一个使用Google搜索服务的用户,实际上是在为Google提供服务,用户做了一个链接,或者搜索了一个关键字,实际上就为Google提供了一个数据。互联网时代有一个生产法则,就是大规模的零成本的隐性雇佣。我们平时很多的上网行为可能对我们自己是没有价值的,但是对其他人来说就可能是有价值的。Google的很多产品都有这样一个特点,互联网用户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已经在为Google免费打工。

  看一个公司是不是互联网公司,不是看这个公司是否在利用网络做生意,而是看其能不能形成大规模的零成本的隐性雇佣,能不能形成一个免费资源的集合器,能否把一些零散的好像没有价值的东西集合起来,然后进行筛选,最后形成有价值的信息。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用户的上网行为痕迹不自觉地汇入到一个更大的行为里面,参与了一项巨大的工程,但用户自己却不知道。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