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云计算产业踏入成长阶段 云和虚拟化

2015-04-03    来源:比特网    编辑:耿军
随着我国云计算标准体系框架的初步建立、云计算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云计算服务应用的深入,2015年我国云计算产业开始进入到成长阶段。

  “随着我国云计算标准体系框架的初步建立、云计算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云计算服务应用的深入,2015年我国云计算产业开始进入到成长阶段。”3月31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云计算技术和应用展览会暨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陈伟司长表示,2014年,我国软件产业收入达到3.7万亿元,同比增长20。2%。其中,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数据处理和存储类服务增长迅速,达到22.1%。

  与此同时,全球云计算市场则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继续引领云计算发展。2014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约为2099亿美元。据预测,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有望在2020年增长至5550亿美元。这说明,从2014年到2010年,全球云服务市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7.6%。

  应用是驱动我国云计算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国是从2008年开始导入云计算概念,如今互联网企业在分布式存储系统、数据中心虚拟化等云计算关键技术方面已经取得突破,并有实实在在的应用。阿里云、百度、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单一服务器的集群管理规模已经超过5千台,系统的可靠性超过了99.999%,数据中心平均的POE值不超过1.5,支持1000PB级的数据管理。同时,云计算应用也不断深化,超过10%中小微企业应用;标准体系架构也初步建立。

  中国是全世界规模最大、需求最有特点的市场,培育出了很有竞争力的应用。可以说,应用是驱动我国云计算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例如12306订票网站,春运期间在短短十几天内,网站数十亿人次的点击带来的巨大流量,其峰值流量对系统的考验非常大,所以以往每逢佳节必瘫痪,总是被网民和消费者诟病。但是,2014年12306采用了云计算技术以后,已经体会到订票系统已经运行得非常良好。

 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的三大新机遇

  陈伟特别提出,我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目前面临三大新机遇。机遇之一是国家的高度重视。工信部作为信息产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云计算产业。2010年,工信部与国家发改委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和无锡等五个城市先行启动了云计算服务禅心发展试点示范。2014年,国家云计算工程的支持范围从5城市扩大到31个省区。

  为了做好顶层设计,实现统筹发展,工信部与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促进我国云计算健康发展的政策。2015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统筹布局促进云计算健康快速发展。

  机遇之二是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需求量复杂的市场。我国是全球最大规模的信息通信技术市场,拥有全球最复杂的信息通信技术需求,无法照抄其他国家现有的技术和解决方案。

  比如前面提到的12306铁路售票系统,就被称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实时交易系统之一,在春运期间每天点击量高达15亿人次,其短时高并发数据量超过任何国家现有的数据处理量。

  机遇之三是软件技术架构正在发生重大变革。近年来,全球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向网络化、服务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兴起,软件的技术架构加速向面向服务的架构和互联网化转变。

 当然,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依然存在众多不足,包括硬件、软件、服务、应用、网络和安全等方面。

  比如在硬件方面,我国低功耗CPU、GPU等核心芯片技术与国外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新型架构数据中心相关设备研发较为滞后,规范硬件功能、接口及评测等方面的标准尚未形成。

  在软件方面,我国在虚拟弹性计算、大规模存储与处理、安全管理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拥有了面向云计算的虚拟化软件、资源管理类软件,但综合集成能力明显不足,与国外差距较大。

  在服务方面,我国云服务总体规模较小,服务种类欠丰富。同时,服务质量保证、服务计量和计费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需建立统一的SLA(服务级别协议),计量原则、计费方法和评估规范。

  最后,在安全性方面,云环境下,除了传统意义所面临的各类安全威胁外,面临的安全问题主要还包括:数据的泄露和滥用、逃逸威胁和隐蔽信道、拒绝服务攻击、身份管理、标准不统一缺乏互通性等。特别是,斯诺登事件揭示的中国信息系统存在本质的安全问题,在前进和发展的道路上,这是始终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