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逐鹿云服务企业级市场成“新风口” 云和虚拟化
云计算风生水起。在技术和产品的推动下,全球云计算市场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以及个人开始使用并认可云服务。近几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蓬勃发展,云服务和云产品的质量不断提升,本土云服务提供商的数量日渐增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更是日渐增强。伴随着市场成熟度的提高,云服务细分市场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政企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云服务商角逐的重要阵地。云计算,正在给业界带来更多的期待和惊喜。
“可信云服务评估”认为,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云服务市场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云服务企业的实力不断增强,市场竞争群雄逐鹿,细分市场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企业级市场。与此同时,创新的产品和创新的服务不断涌现,市场活力十足。不过,目前“云”和企业级市场仍处在磨合期。
江山代有才人出
从互联网技术兴起至今,很少有一个业态能把ICT产业链所有环节的企业都“拎出来”成为直接面向客户的服务商,可是云服务做到了。现在的云服务商,包括了原来的互联网厂商、电信运营商、创业云服务商、IDC运营商、CDN服务商、设备商、软件商和系统集成商,ICT的企业基本上都聚齐了,他们彼此合作又独立。这和云计算服务的特点有很大关系,因为他可以从“基础设施即服务”一直提供到“软件即服务”,就是所谓的IaaS,PaaS和SaaS。事实上,这个分法很理论,市场上都是按照计算、存储、数据库、应用托管容器、云分发等功能性服务分类。按照互联网的发展规律,任何一个新业态的出现,必然会成就至少一家专业的企业。
正是因为云服务具有聚合产业链的特性,因此在“可信云服务评估”中,上述各种类型的企业都参与进来。可以说,不管什么背景的企业,都诚意十足,铆足了劲儿要做好国内云服务市场。同时,也是因为可信云评估标准在技术、服务和运维三方面的要求都高于国内平均水平(目前评估的通过率只有64%),因此就算是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在评估的过程中也需要调整很多策略和技术。在评估过程,有的企业一开始并不十分配合,商业上不允许迁移,但最后都遵从了标准。可信云也帮助很多企业发现了代码中的Bug,例如,某家企业的计量代码。这是“可信云服务评估”坚持的结果,因为作为中立的第三方评估,只有秉持严格公正才能立足于市场。“可信云服务评估”开启了我国云服务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先河。
企业级市场重“质”不重“价”
对云服务而言,企业级市场更看重可扩展性的架构和整套解决方案,成本的优势倒是其次,企业级市场的IT服务从来不是廉价的。
既然各路豪杰都进入这个市场,那么肯定是要根据自身的优势,提供不同模式的云服务,其实这也是由市场用户需求决定的,市场的发展总是供需双方相互熟悉的过程。前几年,公有云服务起到了“教育”市场的目的,但是盈利价值并不高,公有云主要面向的是中小企业客户,所以现在国内云服务市场规模还不是很大。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云服务市场超过70亿元人民币,其中以B2C的云服务居多,市场增长率颇高,达到了每年近40%。目前,政企客户市场的规模还不可观,但是市场价值逐步向政企客户迁移的势头已经很明显了。根据“可信云服务评估”参评云服务的不同模式显示,以政企客户为主的云服务模式越来越多(如下图)。
当前,云服务正向着细分领域发展。国内的信息化水平不像美国那么平均,各地方、各行业对云的需求也不同,互联网扁平化的思路和解决方案不能满足所有需求,企业市场需要的是整体解决方案(服务模式),而非单一的云主机等单个服务类型,卖虚拟机谁都会,云并不是分裂的虚拟机、数据库、存储,所以如何提供适合不同行业上层业务的底层架构是关键。云给企业级信息化带来的好处并不是成本的降低,企业级市场更看重可扩展性的架构。同一行业,一方面是业务升级扩展后架构的不需要重新搭建,另一方面是探索同一架构下是否可以为不同企业的需求提供解决方案。根据“可信云服务评估”的了解,企业级市场和云计算在对接时还是有很多问题,例如原来基于IOE的软件“上云”,不管什么背景的云服务商都需要取长补短去适应企业级客户。
最近混合云很火,笔者觉得这只是云的交付模式,是企业级客户试水云服务的必经之路。说到公有云,大家会想到阿里云、腾讯云、UCloud、新浪等以互联网创业者用户为主的云服务商,一说专有云、社区云、混合云,就会想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或浪潮、华为等设备商提供的服务方案。但是由于整体市场是往企业客户扩展,企业客户本身已有系统,多数需求都是混合云,即现有系统和云服务商系统的结合,所以现在做公有云服务的服务商,也都开始提供社区云或混合云。“可信云服务评估”可以适用于所有服务模式,这也符合了“规范市场、鼓励创新”的初衷。市场经济下,存在即合理。所以只要服务模式可以满足用户需求,抓住用户,就是“好猫”。
云服务商还需加把劲
在做云服务方面,大的互联网企业有技术优势,互联网公司天生就用云计算技术支撑弹性需求强的业务,有为业务需求开发底层架构的传统,而且多年的技术积累,已经跨过了很多必经的“坑”,也经过了大流量的考验;但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的技术发展都是小步快跑迭代发展的,所以虽然“坑”是填上了,但也造成了底层技术架构和代码改动成本较高等问题,尤其是用自研云计算技术的。在向企业级市场提供专业定制化服务时,架构的可移植性就需要考虑,如果整个底层架构太庞大,就不是那么容易。和数据中心合作架构做镜像是一种解决办法,但甲方的需求往往不是这样的,况且甲方有很多IOE的系统,尤其是金融行业,原来的架构是不能一蹴而就的。
电信运营商一开始的目标就是企业级市场,在中小用户公有云平台的投入并不多,但并没有为应用开发底层架构的基因,多是和解决方案商合作。鉴于当前国内信息化对云的需求还处在“用不用”的阶段,电信运营商有渠道优势,长期积累了大量的企业客户资源,也有底层资源如数据中心和网络优势,有利于混合云业务开展。但对于企业级客户整体解决方案,尤其上层应用的需求,电信运营商对可扩展性架构技术开发的能力需加强。
对于创业的公司而言,参与“可信云服务评估”是颇为难得的机会,因为标准是一致的,这是从实力上追赶大公司的好机会。创业云服务商的优势则是历史包袱小,专注云计算,可以为云服务需求量身定制所有的技术、产品、业务、生态等。创业云服务商大多是互联网背景,但IT服务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行业,创业云服务商如果要走得长远,一方面要填坑,另一方面要发力找准企业级市场需求的关键,如前文所述,才能脱颖而出。
当前,我们看到服务商们正在基于自身的优势,广泛合作,以满足企业市场的需求,如阿里和中软,腾讯和IBM, UCloud和浪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