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邓一敏——Fab之星耀目大连厂商专区

2010-08-17    来源:中国IDC产业联盟    
在英特尔工作了十三年,邓一敏辗转过不同城市,穿梭在不同厂房,却始终坚守在英特尔生产第一线,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和激情留在了ATM 和Fab工厂。在她的眼里,上海浦东工厂是一个

  中国IDC产业联盟讯 在英特尔工作了十三年,邓一敏辗转过不同城市,穿梭在不同厂房,却始终坚守在英特尔生产第一线,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和激情留在了ATM 和Fab工厂。在她的眼里,上海浦东工厂是一个起点,八年的时光,与之相伴,留下青涩的足印;远赴美国的工作培训,是一个契机:异国他乡的默默耕耘,让她明白了“为中国”的含义;怀揣一颗温润的爱国心,她来到了大连芯片厂,开始一段新的征程……

  起步浦东,一往情深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邓一敏在上海的家中,与祖国一起度过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日子。27天后,她也要迎来另一个兴奋的时刻。

  7月28日,早晨。她吃完早餐,匆匆出门。今天是第一天上班,邓一敏不敢怠慢。

  来到位于曹河泾的英特尔办公楼, 那里是浦东工厂的临时办公场所, 邓一敏有点紧张,一群胸前挂着“英特尔”胸卡的年轻人从身边经过,“他们应该就是英特尔浦东工厂的员工吧!” 她心里暗想。半个小时后,邓一敏在人事处领到了同样的胸卡,并且第一次知道了一个名字 – A5T5, 浦东工厂的代号。

  坐在我们面前,一敏回忆着13年前第一次去英特尔上班的情景,她笑着说:“好多细节都那么清晰,就连心跳的感觉都依然记得。”

  “从那天起,我就开始在英特尔工业工程部做IE,负责工厂人员、物料及设备等的优化布局。”刚去那会儿,整个IE部门只有8位员工。在这里呆了5年,看着这个部门一天天壮大,“等我离开工业工程部的时候,这个部门已经有二三十人的规模。” 

  5年的时光,1800多个日子。虽然工作很繁琐,但是并不枯燥。从最开始的Layout IE,到Schedule IE,到Start-up IE,到Area IE,再到Capacity IE, 最后到Area IE Supervisor,邓一敏很幸运地把IE部门的所有职能都尝试了一遍。这份难得的经历让邓一敏成为名副其实的“IE专家”,车间里小到物品部件的摆放,大到新的流水线和工厂产能的调整,邓一敏都了然于心。

 

  大连Fab68 2010年会(中间捧奖杯)

  记得刚进IE部门的时候,领导问邓一敏,“有没有想过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当时邓一敏并没有想多远,只想把手头的工作做好。在此同时,整个浦东基地也在不断的成长和发展, 从开始的Flash封装测试工厂扩展到了2000 年Chipset封装测试工厂。

  2002年5月9日, 总裁贝瑞特博士来到浦东工厂宣布英特尔在中国的第一家CPU封装测试工厂的启动, 浦东工厂由此成为了英特尔又一个封装测试基地. 5个月后, 邓一敏离开了IE, 作为一名制造部的生产经理加入了CPU工厂的启动。

  “以前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后来变成管理者。而且管理的团队从在IE的几个人,一下子管理一个包括主管, 技术员和操作专员在内的几十人的生产团对, 我感到很大的挑战。”

  “能不能成功地实现角色转变,能不能成为合格的管理者?”邓一敏心里没底。很快,考验自己能力的机会来了。

  在英特尔CPU工厂,有这样一个规定,高价值产品要经过一套严格的月度盘点流程, 这是英特尔财务控制的重要部分之一。盘点报告必须在24小时内上报。

  当时,正值某个新产品的启动,由于产品质量不稳定, 生产线上库存量增加了很多, 这给月度盘点增加了困难, 我们没有能够完成正常的盘点流程, 盘点的结果非常糟糕, 大家的压力都很大. 

  “我当时是制造部的生产整合经理, 同时兼任Shift C的生产经理, 作为制造部的管理层, 我有责任来承担责任,检讨工作,寻找问题。” 关键时刻,邓一敏领导者的风范发挥了作用。

  “那时很痛苦的一段经历… 我们Shift早上8点开始进入车间盘点产品,第二天凌晨2、3点才能完成,并要赶在第二天上午8点前把盘点结果拿出来。” 辛苦可以忍受,可是每次花了那么多时间,结果不尽人意,这让邓一敏都快抓狂了。

  接下来的日子,邓一敏 一边带领她的生产整合团队和工程部, 质量部以及计划部门密切合作减少整个库存量,另一边带领她的Shift C 和生产部的同事一起不断优化盘点的流程,上总结经验教训.

  为了尽快找出问题所在,邓一敏带着自己的Shift连续做了3、4次盘点,“每次盘点出来,就赶快找问题在哪里。我们最后一次完成盘点的时候,盘点结果已经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了. 有过这段磨历后, 我的两个团队都成熟了很多, 大家都觉得尽管很辛苦, 但非常有成就感, 团队的凝聚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邓一敏把这看作是整个团队“成长的痛苦期”,“作为新厂,一些工作是在探索中进行,当时,我们缺乏足够的管理经验和完善的系统,来保证产品与工作质量的完美无缺。而这也正激发我们去在摸索中不断地思考和学习,并迅速成长起来。后来就再也没有发生过同样的问题”。

  在邓一敏心中,浦东工厂是情深意切的港湾,“在这里,我收获了丰富的经验,我也把自己的经验写成文字,回馈给后来的员工。”离开的时候,邓一敏泪眼滂沱,因为爱过,所以不舍,但是,前路更长更远,总要启程……
 
  身在海外,心系中国

  2005年11月,邓一敏来到了美国。当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扑面而来时,邓一敏感觉自己彷佛走进了一个“特别”的世界。

  “你知道吗?在异国他乡,当周围很少看到黄皮肤、黑眼睛的同胞时,你心中会有非常强烈的中国意识。” 说到这里,邓一敏的目光变得热切起来,“当时,我告诉自己,你不仅仅是去美国工作,更是代表英特尔中国。” 

 

  新墨西哥州与贝瑞特  邓一敏(右一)

  在New Mexico 的Fab7测试工厂里,邓一敏和来自美国本土、菲律宾、马来西亚、哥斯达黎加的员工一起工作。“各个国家最优秀的人汇聚在这里。和他们在一起共事,我觉得是一种荣幸。这是难得的学习机会。” 

  邓一敏心态放得很开。“当时没有想很多,觉得让自己来了,就不要浪费这个机会。工作21个月,要尽量多学一些,多贡献一些。”虽然是做Shift Manager,重拾老本行,可是邓一敏并不满足于本职工作,主动承担很多生产管理以外的工作,“可能是因为这些额外的努力,没过多久,我就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得到了晋升, 成为制造部的部门经理”。

  成为一支“国际”团队的经理人员,是邓一敏始料未及的。在这个6人团队里,只有邓一敏一个中国人,“我必须懂得如何与不同国家的人打交道。让人家认识你,也要人家庆幸成为你的手下。”

  当时,英特尔美国总部正在秘密筹划中国大连Fab68工厂的工作。筹划部门正好在Fab7 的楼下. 邓一敏也误打误撞进了Fab68项目。

  “FAB68的制造部总监Mo Duhig想了解中国各个阶层劳动力的状况,她找到我咨询相关情况,”也是这次的谈话,让邓一敏知道了Fab68,知道了这个项目在中国大连。

  “我们的谈话很愉快, 我把我所了解的国内情况一一表述. Mo问我你以后想不想要加入这个项目?”邓一敏并没有立刻答复。一方面,她在Fab7工厂21个月的工作还没结束,时间上可能安排不开;另一方面,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邓一敏不知道去大连工作是怎样一种情形。

  可是没过几个月,邓一敏在Fab7工厂的项目提前结束了。接下来要做什么,邓一敏面临了几个选择:“浦东工厂有一个新产品的启动,需要我回去;越南厂启动了,我可能有机会过去;Fab68也可能是一种选择, 可能性很多, 但都不确定, 其实最关键的是我想要什么。”

  邓一敏找到了Fab68的培训部经理Hank Chang了解相关情况,“他跟我说了一句话让我至今难忘——‘你如果去越南,你的贡献留在别的国家;你如果去Fab68,你的贡献就留在了中国!’”  

  在英特尔中国工作那么久,邓一敏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工作对中国有什么意义。但是身在异国他乡,也许更懂得爱国的含义。“所以在和家人商量后, 我当即就做出了决定,加入Fab68!” 邓一敏先后去Fab11、Fab12等工厂参加培训。深入英特尔美国本土不同工厂的生产车间,观察每一个工厂在生产工艺、工厂管理、员工状况等方面的特点,邓一敏意识到,自己一直都很熟悉的Fab工厂,原来有这么多新鲜东西需要学习。

  在顺利完成所有Fab的培训后, 邓一敏成功通过了面试, 被提升为Fab68 生产制造部的总监. “ 作为本土员工我很庆幸能加入Fab68, 同时非常感谢Fab68给我提供的所有培训锻炼的机会, 以及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

  牵手大连,再铸辉煌

  “阔别了近四年的祖国,我回来了!”

  当飞机在大连机场缓缓降落时,邓一敏心中升腾起一种久违的亲切感和归属感。不过,在一个与上海完全不同的城市,在一个全新的Fab工厂,她将面临怎样的考验?

  虽然有着本土封装测试工厂的工作经历,又有在美国工作、培训的国际视野,积累了那么多经验,在面对Fab68时,邓一敏仍然感觉遇到的是从来没有碰到过的挑战。

  邓一敏亲历过浦东工厂生产车间的严格规范,来到大连Fab68,却发现这里的生产管理真是达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

  “在浦东工厂,进车间进去只需要穿防静电的鞋子、工作服、安全眼镜。而在大连就完全不一样了。进Fab68的洁净车间,从头到脚要全副武装,发套、胡须套、鞋套、手套、净化服、净化鞋、安全眼镜,而这也只是第一层工序。

  “大连的Fab68很特别,是在一个全新的地方建的全新的工厂。”因为这份特别,所以,邓一敏感受到了挑战,也看到了机遇。“如何把团队建立起来,是我们所要面对的最大挑战。而应对挑战的最好办法就是建立属于Fab68自己的文化。”

  做了多年管理,邓一敏深知文化传承的力量。“文化的建立,很多时候都是言传身教,从你每天做事情的风格,从你与员工沟通的方式,慢慢去影响、渗透。”

  “我们从小事做起,影响员工的行为。你看到地上有垃圾,要主动捡起来;你看到物品摆放的位置不合适,你要主动去调整。用实实在在的举动,告诉员工这些都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为了让每个员工自觉建立起正确的企业文化。Fab68的管理层想出了建立Blue Crew的好主意。佩戴着蓝色腰带的员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我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要时时提醒别人,“你这样做不对,Fab68的企业文化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从开始的一个人、两个人,慢慢发展为一个Blue Crew team,很多人踊跃报名成为Blue Crew。

  “我们要求每个进车间的人都要将Fab的胸卡佩带在明显的位置。每月报告会上,鼓励大家看周围是否存在问题,创造宽松的环境,鼓励大家相互提醒。”

  最有意思的是,高管为了鼓励大家主动纠错,甚至布置下小小的“陷阱”。“报告会上,我们的总经理Kirby Jefferson, 工厂经理CC Liong故意不戴胸卡,准备好让员工去挑毛病,也准备好巧克力去奖励最先发现问题的员工”。可以说,在Fab68,领导们想方设法地让员工知道,“每个员工都是平等的,人人都要严格遵守制度,贯彻企业文化。”

  时光飞逝,转眼间邓一敏来大连已经快一年头了。记得邓一敏加入Fab68的时候,Fab68整个生产制造部加上邓一敏自己,总共才三个人。而现在,“我们生产制造部聚集了14个外国专家、500多个本地员工”,邓一敏神采飞扬地跟我们分享着这巨大的变化带来的喜悦。同时,她也在庆幸自己当初做出明智的选择,“来到了大连,我可以为这片土地奉献光和热!”
 
  邓一敏的讲述,娓娓道来,波澜不惊,质朴真诚自在其中。听故事的人,无法想象英特尔工厂的生产流程如何复杂,也无法想象她和她的团队的工作如何细琐,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走近她、读懂她。欣赏邓一敏的踏实严谨,更为她始终温热的“中国心”喝彩,也相信这颗Fab之星在大连会更加光彩耀目!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