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的“不改变”厂商专区

2010-11-19    来源:比特网    编辑:王允
几乎没有人会错过中国自主研制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的消息这台超级计算机刚刚在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的榜单上拿下第一的位置,同时,这也是中国制造首次登顶。至此,有关HPC的话

   几乎没有人会错过中国自主研制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的消息——这台超级计算机刚刚在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的榜单上拿下第一的位置,同时,这也是中国制造首次登顶。至此,有关HPC的话题在今年被推向顶峰。

  尽管这套系统用了14,396颗至强处理器、此次Top500榜单里398套系统、新进榜单90%的系统都使用了至强处理器,英特尔却在榜单发布之时略显低调。其实从上半年Top500榜单发布到ChinaGrid 2010英特尔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我们就能看出,性能当然是英特尔要不断追求的核心所在,只是在HPC领域,他们有了更为贴近用户的目标,那就是如何满足应用的需求。

  改变与“不改变”

  明年,英特尔将有两款重要的服务器产品发布,至强7500系列后续的EX版本(制程工艺从45纳米提升32纳米),核数增加到10核,同时内存容量也带来了提升。而值得高性能计算领域更加期待的则是年底Sandy Bridge架构的产品。

  据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服务器平台产品产品经理张振宇介绍,Sandy Bridge架构的处理器将引进AVX指令集,能够使浮点性能得到双倍提升,同时核数达到8核。

  在SC10大会上展示的Many Integrated Core(MIC)demo是被关注的新品,尤其是在HPC领域。其实,去年五月分英特尔公司副总裁,兼英特尔数据中心事业部总经理Kirk Skaugen展示的Knights Ferry只是一个软件开发平台,并不是真正的产品。英特尔数据中心事业部、亚太和中国区高性能计算/工作站方案架构师何万青博士解释称,这个平台是用来验证英特尔的工具编译系统,在上面测试、编写代码,能够为了它的实际产品,也就是Knights Corner(实际的产品将会是22nm的产品)来做技术的准备和反馈。

  MIC的架构是为了高度并行的应用,或者是高度并行应用里的一部分。而更清晰的定义是,MIC的设计是针对高度并行的应用,而这种应用可能会跨不同的行业。

  英特尔前任高性能计算业务总经理Richard Dracott对此的解释是,英特尔希望能用众核处理器来覆盖一部分超级并行的程序,但仅仅是一部分,至强处理器仍然会面向绝大多数的高性能计算程序,这是一个牺牲——“把几个大核牺牲掉,用来做多个小核,这就是一种牺牲的途径,为什么?因为最终是选用至强还是选用集成众核的架构完全取决于应用程序的特征。”换句话说,这终究要归结到用户对于自己的应用和应用程序的了解程度上。

  这些,都是英特尔未来产品的改变。

  说到应用,就引出了英特尔的“不改变”,而且这种“不改变”与用户实际的应用更加贴近。

  10月份英特尔推出了两套针对高性能计算的软件产品,一个产品叫Parallel Studio XE,这个版本既支持Windows,也支持Linux,把性能库、侦测工具集成在一个套件里,目前这个产品支持Visual Studio 2011,也向下兼容2003和2008。

  另外,针对集群的计算英特尔推出了英特尔Cluster Studio套件,这两套产品中集成了新的编程模式,所有的工具都支持至强和MIC,也就是说,同样的编程模式和编程环境,可以使用在至强处理器上,也可以扩展到MIC上。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这样的方式就像英特尔一直在所的那样,每一代产品都向后兼容,向上一代兼容,最大程度保护使用者和开发者的投资。

  跟在ChinaGrid上Richard Dracott所说的相同,英特尔会提供高性能计算工具并且一起交回客户,并且希望无论对至强还是一个集成众核的架构的用户来说,用来进行代码优化、应用调优的是同一套工具,用来协调多核以及众核的任务,Richard认为,“只有软件这部分才是我们的核心价值,因为我们会帮助客户用集成众核的产品去适应高度并行的应用,并且在代码方面付出极少的代价。”

  让HPC更简单

  英特尔2007年推出了“Intel Cluster Ready”(以下简称ICR)计划,试图通过OEM、软件开发商(ISV)和用户之间互连互通,从而使得集群的部署、选型、维护更为简化,并且迅速跑起来。这个计划的流程是,英特尔提供的相应的工具和规范,让大家通过这个工具和规范快速的把集群建起来,并且可以远程排错。

  它的好处在于,在搭建集群的时候就会有规范,相应的,有ISV和OEM本身在这个环境下进行测试的产品名单,在选择的时候进行混合就可以了,甚至可以使用英特尔的规范和相应的开源工具进行测试。

  这样就很容易解决三个大问题,一是有更好的性能和性能功耗;二是用户可以更有效使用系统,英特尔会提供各种培训和开发工具;三是更快的部署和降低用户在维护这个系统进行的消耗。

  简单来说,就是OEM、ISV以及已知的用户提供一个成功地集群架构或者方案,通过ICR的验证之后,这个方案就变成一个模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应用状况,随意选择合适的模板进行搭建,节省了很多测试、咨询、维护甚至沟通的成本,并且很快能投入到应用中去。ICR的目标就是要简化HPC 的采购、部署和管理;将认证的系统配置简单快速的重复生产且仍然保证兼容性, 稳定性。

  未来对于国内重要的行业HPC应用,例如比较典型的石油石化行业中本地开发的HPC行业应用,英特尔本地的软件团队会帮助他们加入到ICR中并得到认证。张振宇表示,ICR已经到了在中国大力推进的时候了。

  英特尔一直在改变,不断改变、提升技术的领先性,其实,他们也一直没有改变,不改变的是如何将性能更能成为应用的支柱,甚至这些为了“不改变”比他们的改变,耗费他们更大的精力,投入更多的努力。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