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里的暴利之王绿色数据中心
自从有了网络之后,就可以实现设备互连,早期的数据中心内部连接主要以网线为主,这种网线传输距离在100米以内,最高也只能达到千兆,现在出现了万兆电缆,互连长度要求在5米之内,距离的限制使得网线互连逐渐被光纤互连所代替,光纤传输距离长,可达几十公里,传输带宽高。光纤和网线相似,只是没有网状屏蔽层。中心是光传播的玻璃芯。在多模光纤中,芯的直径是15mm~50mm,大致与人的头发的粗细相当,而单模光纤芯的直径为8mm~10mm。芯外面包围着一层折射率比芯低的玻璃封套,以使光纤保持在芯内。再外面的是一层薄的塑料外套,用来保护封套。光纤通常被扎成束,外面有外壳保护。光纤要完成设备之间的互连,需要有收发光模块,这就是光模块的主要作用。通过光模块连接光纤才能完成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早期的光模块都是固定在设备上,没有办法拔插的,和网线互连实现一致,网线的端口连接器就是固定在设备端口上的。后来为了使用方便,将光模块从设备上分离,成为单独的一部分。光纤互连技术发展很快,从1G发展到100G仅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现在数据中心里几乎都是光纤互连。光纤传输数据受外界干扰小、速率高、拔插方便,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光纤、光模块逐渐发展成为一类技术门类,光纤有单模、多模、渐变型、阶跃型等多种。光模块种类更为繁多,比如GBIC接口的光模块、SFP、SFP+、XFP等等类型。生产光模块的厂家就更多了,比较著名的有Finisar、JDSU、Opnex、Avago、青岛海信等等,光模块已经成为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小行业。由于光模块对工艺技术要求较高,只有少数企业掌握了核心技术,所以光模块行业竞争并不激烈,技术仍处于部分企业垄断的事态,这让光模块的利润持续走高。
一般数据中心的设备都有数百台,甚至数万台,需要大量的光模块实现互连。一个光模块几千块钱看似并不多,利润也就数百块钱,并不算多。但如果需要一千个、甚至几万个,利润会高达上千万,这样光模块的利润就非常可观了。而且,光模块是易耗品,经常会损坏,要进行更换,所以一般的数据中心都会经常采购一部分光模块做备件,出问题时就进行更换。
很多的网络设备厂商看到了光模块的高利润,先从光模块厂商那里采购大量的光模块,然后和设备绑定销售,通过二次销售赚取高额利润,并通过各种方式限制其它厂商的光模块在自己设备上使用,让用户只能从网络厂商那里采购光模块。这样的发展模式,使得光模块厂商都主动去抱网络厂商的大腿,因为数据中心用户如果单独购买这些光模块,那就无法在这些网络设备上使用,而数据中心更离不开网络设备,这样光模块成为网络厂商的利润来源。现在48万兆端口的网络设备非常普及,只要购买一台网络设备,就要从网络厂商那里购买数百个光模块,产生利润非常可观。很多时候,有的网络厂商甚至将设备零利润出售,然后通过光模块再赚回利润。现在的光模块行业充斥着大量仿冒网络厂商的光模块,质量低劣的光模块,通过这种绑定销售的方式,将这些低质、仿冒的光模块拒之门外。所以数据中心用户虽然知道光模块利润太高,但是为了确保自己的数据中心运行安全,只能选择购买这些绑定销售的光模块,网络厂商绑定光模块一起销售的情况在数据中心行业中将长期存在。在今年4月美国光纤通讯展上,思科展出了独立开发的CPAK 100G光模块,此举在业界引起了大量猜疑。思科作为世界最大的网络设备制造商,若在拥有了100G光模块核心技术,那将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独占数据中心里最高的利润来源,思科不愿意将光模块的高额利润让给别人。
显然,数据中心行业里的利润之源居然是小小的光模块。虽然光模块整体利润很高,但实际上基本都由国外光模块企业所占据,国内的光模块企业在芯片、原材料等领域,核心技术缺失,只能局限于组装层面。尤其是高端光模块技术,基本上都掌握在国外的一些光器件厂商手中,国内的光模块企业生存艰难。在数据中心行业,网络厂商采用设备与光模块绑定销售,这样留给国内厂商的发展空间更小,国内光模块厂商要想和众多网络厂商广泛合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