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移动布局长中短三线齐头进互联网
从PC端到移动端,移动互联时代的商业模式显然不只是大屏向小屏的转变。刚刚宣布移动搜索量首次超越PC的百度公司显然已经发现这种不可逆趋势。面对大旗高举的移动互联网,“狼性百度”内部也正在进行一场移动化的变革。近两年的表现证明,百度的移动化转型之路走得十分坚决且有效,与此同时百度还在众多领域布下关键棋子。面对风云诡谲的移动互联网,百度的战略布局早已将眼光投至三年甚至五年之后,通过分析百度2014年的种种举措,可以看到百度的短线、中线、长线三类业务都在稳步发展,其股价由年初的180美元升至目前的近250美元,升幅接近四成,堪称中概股里的“定海神针”。
短线
移动搜索确保收入持续增长
“百度的移动搜索量首次超越了PC,我觉得这是非常有里程碑意义的。这一超越可能是永久性的。我相信,未来百度实现收入和利润双超越是不会太远的。”在刚刚过去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做出的预言掷地有声。
移动互联网的变化扑面而来,让百度底气十足的正是不久前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数据显示,百度营收为135.2亿元人民币(约合22.03亿美元),同比增长52%;净利润为38.76亿元人民币(约合6.315亿美元),同比增长27.2%。其中,来自移动端搜索流量持续整个季度超过PC端,移动营收在总营收比重达到36%。
而在最为重要的移动商业化方面,最近四个季度,百度的移动收入占比分别为20%、25%、30%、36%,增长的势头十分稳定。相比之下,阿里巴巴2014年前两个季度移动收入占比分别为12.4%、19.4%;腾讯未在财报中披露移动营收数据,据媒体公开报道,2014年Q2腾讯移动营收占比约16%。
率先进入移动时代的百度在移动商业化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透露,在移动搜索广告方面,公司正在试验不同的广告模式,也在不断改进这些模式,百度的用户也对不同的模式持欢迎的态度。
如今,百度的移动搜索流量已经超过PC,其商业价值也将被更多的广告主认可。目前,百度移动端的CPC(每次点击付费)与PC端仍有差距,随着差距不断缩小乃至出现反超,将为百度带来更多收入,这将确保百度股价在近一两年内得到稳定支撑。
此外,百度的移动收入并非从PC平移而来,除移动搜索广告外,收购91后的百度切下了移动分发市场的一大块蛋糕,市场份额达41.7%,加上高速成长的手机游戏业务、前景巨大的移动端视频广告业务,这些都是百度移动端收入提升的加速器。
中线
LBS+直达号构建移动生态体系
其实,移动互联网是摆在所有中国互联网公司面前的巨大机会。据工信部估计,从2007年到2013年,中国网民人均联网设备从0.1个增加到了7个,到2020年将增加到70个。而仅仅在过去一年中,中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同比增长了71.3%,基于移动APP的数据流量首次超过了PC的数据流量。
移动互联网正在结结实实地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面对用户需求的变化,百度要做的就是更好地连接服务与人。事实上,BAT三巨头的线上争夺战已长达十年,但线下的争夺才刚刚开始。解决传统企业转化率低、门槛高和个性化服务受限等问题,之前腾讯有过教训,阿里有过挫折,百度也有过无奈。
李彦宏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表示,在2012年左右,百度曾经差点错失移动互联网机遇,当时他认为,PC上的搜索移植到手机上很简单,只不过是屏幕小一点速度慢一点,“看到的都是不好的地方”,但是他们没想到手机是人们随时随地拿着的设备,而屏幕虽然小,但上下滑动也具有无限的空间。
这个无限的空间其实正是用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基本需求。附近有什么餐厅,走哪条路最快、不堵车,是否有空位,有没有优惠,忘带钱包能否用手机支付?仅仅是“吃”一项,就能触发多个O2O场景。百度地图、百度糯米和百度钱包就这样完成了从线上到线下的连接,也证实了O2O的商业闭环路径。
而O2O的更进一步,便是直达号。正如百度副总裁李明远在百度世界大会的总结“直达号就像一座桥梁,将商家的服务与顾客的需求,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连接,促进交易,实现线上线下服务的完美结合。”相比O2O消费解决大多数临时性行为,直达号一方面让用户快速准确地定位商家,另一方面让商家获悉强需求用户的需求和数据。
从9月3日发布到11月,百度直达号已经吸引超过40万商户入驻,而一亩田直达号更是在11月6日帮助新疆阿克苏的农户把全村500吨滞销苹果卖向上海,成就了一笔325万元的大单。
长线
人工智能+大数据瞄准科技巅峰
作为技术驱动型公司,百度已经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深度学习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具有全球化视野的百度深知,领先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才是让百度保持活力、实现全球范围内技术与商业变革的骨血。从“谷歌大脑之父”吴恩达到前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人才是支撑百度成为科技优等生的秘密武器。
放手去做,这是李彦宏给予百度科学家们的最大支持。如今,谷歌、Facebook、微软等科技巨头都在低调地瞄准人工智能发力:过去一年,谷歌给几乎所有机器人研究领域的公司都开出了收购的报价;微软在今年早些时候推出了研发许久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虚拟个人助理服务;Facebook的人工智能小组去年9月开始秘密实验“深度学习”技术,以让用户获得更多有趣的新鲜事和更精准的广告。在这场竞争中,百度作为唯一一家中国企业站到了最前沿。
根据百度前三季度的财报,2014年用于研发的支出为48.46亿元人民币,已经超过了2013年全年的41.07亿;而2013年的这项支出,又相比2012年大涨了78.2%。两年累计近90亿元的支出都砸在百度大脑、深度学习、开放大数据引擎,大力投资人工智能。
技术也已在产品端形成合力,等待聚变。直达号依靠的是百度搜索能力、LBS能力、支付能力、深度学习大数据等多项能力的聚合。张亚勤表示,大数据的崛起,正是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等技术的迅速发展驱动下,呈现出来的将信号转化为数据,将数据分析为信息,将信息提炼为知识,以知识促成决策和行动的过程。在商业模式上,大数据意味着激动人心的业务与服务创新机会,零售连锁企业、电商业巨头都已在大数据挖掘与营销创新方面有着很多的成功案例。
“技术听起来很有意思,但实际给大家带来的作用并不是那么大,而技术的积累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的过程我们经常忽略,质变的过程我们就会被打得措手不及。”这项长期投入,不仅会成为百度质变的关键要素,还会给整个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