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和虚拟化 > 正文

曙光历军:云计算是产业格局节点

2010-04-20 中国计算机报 编辑:霍光

  “中国硅谷”,一直以来,中关村以拥有这个称号为荣。但是,距离“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一目标,中关村还有一定差距。在微软、英特尔、惠普、IBM面前,人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的IT产业尚待成长。

  4月1日,曙光与龙芯等企业共同举行了“中关村北部产业聚集区重大产业化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与此同时,不远的未来将正式亮相的、采用龙芯处理器的曙光高性能计算机曙光6000也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但是,曙光公司总裁历军已经将视野从硬件转移到云计算的服务模式上。在此之前,曙光已经作为成都超算中心的运营者尝试过这种模式,并有意将这种模式向其他城市推广。

  云计算是历史机遇

  “云计算是产业格局变化的一个节点,也是整个IT领域改朝换代的机遇。如果不抓住云计算这个机遇,那么在未来的很长时间里,中国企业可能还要被人家拖着走,这是非常悲哀的”。

  “其实云计算的概念很早就有雏形,但那时还不叫云计算。不过是谷歌等大企业提出这个概念,大家都跟着叫云计算。”历军表示,云计算的概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确是未来应用的一种方向。”

  但是,在产业转换的过程中,中国企业能否抓住这一机遇,目前看来并不乐观。“坦率地说在云计算的科研、应用,包括产业化方面中国的企业并不占优,国外企业已经取得了很多的实践经验,我们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科研的阶段。”历军表示。

  曙光已经运作了一年的成都超算中心正在尝试为用户提供云服务。不过,两个因素制约了云服务在用户中的接受程度。“第一,大家对新兴事物存在恐惧和不信任;第二,我们能够提供的服务和客户的预期还是有一定差距。”历军表示,应用不成熟和规模不够大是制约用户采用云计算的重要原因。目前,成都云计算的计算能力是30万亿次,今年计划扩充到100万亿次,未来还会继续扩充。

  云计算更是国家大计

  “云计算的出现对国家信息产业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如果信息全部都存储在服务器上,而且提供者中没有中国的企业,例如我们的云都在Google上,它一撤出怎么办?”

  历军表示,在云计算的模式中,大量信息都存储在云上,造成了整个产业乃至人们的生活都将掌握在云服务商的手里,这就埋下了隐患。

  在其他IT领域,中国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例如在UNIX等封闭系统中,用户就只能使用厂商提供的数据库和中间件,缺乏自主性。好在,目前开放的x86平台给产业自主发展带来了机会。“我们自主开发的软件在x86平台上运行得很好,这是上了一个台阶。我们可以想像,八年以后龙芯达到一个水平,我们又拥有自己的软件开发能力,就可以转移到自己的系统上来,这样就又上了一个台阶。”历军说。

  拥有中国自己的云计算服务提供能力,应当是另一个需要迈上的台阶。“超级计算中心提供的同样是计算能力,和云计算本质上是一回事。不过之前超级计算中心只能做科学计算,但硬件基础设施是相同的,无非是做软件和运营模式的转换。”历军如是说。

  历军表示,通过成都超算中心的实践,“我们正在摸索一套能够适合云计算中心的商业模式”。等待大量用户出现并不现实,因此曙光目前一边将目光锁定在政府行业,一边辐射动漫等需求明确的行业用户,在“一边走一边实现目标。”

大家都爱看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