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厂商专区 > 正文

英特尔李亚东——创“芯”使命 创新未来

2010-11-17 中国IDC产业联盟

  中国IDC产业联盟讯 李亚东的“芯”生活于2005年开始,在加入英特尔的五年时间里,他从事过新兴市场的台式机开发,也参与过笔记本电脑设计标准的项目实施,而且使得笔记本主板的设计规范成为了“国际标准”……

  新标准,新规范

  加入英特尔五年,李亚东这样来形容自己这段时期的事业:既念旧,又创新!初入英特尔,李亚东的第一个工作岗位是在渠道平台事业部——在这里,他根据新兴市场的要求来定制研发新型电脑并将它推广到全球市场。“英特尔有强烈的使命感,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使用电脑,并能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来弥补巨大的数字鸿沟。基于这样的使命,渠道平台事业部在中国、印度、巴西等区域都有各自的产品定义中心,由上海的团队负责研发并推广到市场”李亚东说,在研发这些产品的同时,既能了解新兴市场的独特需求,同时也对产品发展脉络有了更多的了解。

  在过去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行业内部越来越看重笔记本业务的未来发展潜力,可以说,笔记本业务的成长好坏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很多IT企业未来发展的成功与否。和台式机一样,笔记本的整个系统都需要符合其在电磁兼容性方面的规范才能畅行市场。然而,笔记本又不同于台式机,其对机箱、对主板、对电池等等各个部件都有着特殊的严格要求。

  因此,在行业内部确立“笔记本从外观到板卡到整个系统”的设计标准就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当时缺少一个主板的开放式电磁兼容性基本规范,大家各做各的,不仅产品质量参差,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它阻碍了笔记本业务在中国本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李亚东回忆道,为了出台一个笔记本主板的能够通行国际的开放式电池兼容性标准,以方便本土OEM遵循这个准则更专业地设计和生产笔记本,李亚东和团队成员开始了艰苦的研发工作。

  “门槛不能设定得太高,这样不符合帮助本土OEM发展的目标,但是也不能太低,因为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对这些产品的审核认定非常严格。”李亚东说,这样一个标准的出台可以说是革命性的。历时一年半的时间,以李亚东为首的十几人团队对20多个机型进行了系统的模拟测试和数据分析,同时与美国相关机构进行了多次沟通,终于完成了这项艰难的工程,标准也并获得了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的认可。

  一个全新的笔记本主板设计和生产的国际标准就这样出台了!这项标准的出台,对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推动,有了这样一个统一的标准,笔记本这一新兴产业领域的未来就有了扩大规模与发展的可能,而对于树立英特尔在这个领域的引领地位也功不可没。“英特尔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这个标准的建立能够降低笔记本市场的准入门槛,同时让更多的合作伙伴都能够参与到移动计算机技术的革新中来,把移动互联网做大、做强。”李亚东说道,“不过,这还不算是我们团队最值得骄傲的成就。”李亚东的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紧接着,他开始讲述一个本土市场上真正的奇迹。

  一个奇迹的诞生

  两年前,一种新型的移动互联网设备悄然兴起,凭借其小巧的身形和有竞争力的价位迅速获得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它就是上网本。说起两年前上网本兴起的风潮,李亚东记忆犹新:“那时候很多本土厂商都蜂拥进入这一PC新兴市场领域,可以说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但是很多厂商都没有做PC产品设计生产经验,生产出来的产品出现了很多质量问题。”。

  由于PC行业是一个要求高质量、高标准和高信任度的领域,而当时中国很多做上网本的本土厂商多数来自手机、家电行业,缺少做PC产品的经验和相关技术支持。因此在上网本流行的前期,市面上的产品出现了大量的质量问题。

  这一窘境不仅使上网本这一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受阻,更影响了PC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整体形象。“为了使本土产业的发展更加规范化,我们希望和ODM合作,把英特尔从产品研发到运营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带给本土厂商,帮助其成长。并且,当时很多做上网本的厂商又表达了希望将来能够做笔记本的愿望,希望能从我们的合作中得到经验和支持。” 谈及移动互联产品,李亚东道出了当时市场状况。那时,部分国内ODM看到了笔记本市场巨大的潜力,希望能够迅速提高设计生产能力,从而进军笔记本市场。但由于比起上网本来,笔记本功能和结构更加复杂,也包含更多的高科技元素,因此本土的OEM这一愿望的实现,无疑就更需要李亚东团队给以大力支持。

  “我们的愿景是希望能够和本土厂商一道,寻求产业的长期发展。说白了,就是不能我们今天做PC,明天心情不高兴了,我们就不做了。”说到这儿,李亚东很爽朗地笑了,从笑声中已听不见他的团队当年和客户合作的艰辛和曲折。但这份艰难却深深刻在了李亚东的脑海中,因为一开始从众多的厂商中选择优质的合作伙伴,就让李亚东和他的伙伴伤脑筋。

  经过审慎考虑,英特尔最终决定和当时刚刚涉足PC产业的比亚迪等OEM合作。“这也是缘分使然,当时有很多优秀的合作伙伴,但是比亚迪更加认可我们的合作计划,同时他们本身实力也非常雄厚。”李亚东说,在之后的一年半时间里,英特尔和比亚迪一道,从整个PC的设计流程,到后期服务和商业模式规范化,共同努力,取得了惊人的成果。

  “当时我们选择了一两款产品作为合作的实验产品,就是希望帮助比亚迪把这个实验的产品做好。在这过程中我们设计了一整套规范化的流程,同时在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上提供给他们尽可能多的帮助。” 李亚东回忆到,这样共同努力了一年多的时间后,比亚迪成功从上网本过渡到了笔记本业务,形成了生产笔记本的实力。“记得方正的总监跟我说,比亚迪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可以说是一个翻天覆地,脱胎换骨的奇迹!”既能得到业内同行们的肯定,也让英特尔在未来有了更多的长期合作伙伴——李亚东的语气中流露着取得成就的自豪感。

  文化认同是根本

  谈及数年连兢兢业业的投入研发工作的感受,李亚东说,“之所以能够多年这么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归根结底是基于高度的文化认同”。李亚东认为,大到公司的合作,小到员工的去留,都是源于对公司文化的认同与否。“英特尔本身有着十分强大的文化吸引力,员工能够长期在此发展,是因为在英特尔能够体会到独特的目标感和归属感”,李亚东说。

  在英特尔的文化中,员工是公司最有价值的财富,也是公司的未来,如今身在领导层的李亚东更是始终践行着这样的文化。“我会定期去了解员工的职业规划,帮助他们制定目标和方向。同时密切关注他们的工作进度,让他们感觉自己每天都在向着目标迈进。这样他们的职业发展才会通过逐步积累,取得进步。”李亚东说道。

  问到李亚东最认同英特尔文化中的哪点,他毋庸置疑的说:创新。在英特尔,为了鼓励员工创新而施行“从下到上”的方式开发新项目。“我们的产品靠的是想法,所有的新产品在最初都只是一个想法。”李亚东笑着说。只要员工有新的想法,李亚东总是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将这个想法完善化。

  公司方面也会给予员工支持,让他们担任自己项目的负责人,将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这样一来,员工们可以在公司里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也能感受到公司的期待和支持。“他们可以看到公司对他们的期待,一方面他们有自己的目标,另一方面他们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能够感觉到自己职业发展的持续性。”李亚东强调道,这正是企业基业长青的秘诀,帮助自己的员工成功,企业才会成功。

  每当有员工做出了成绩,李亚东总是积极地帮助他申请专利,这样他的劳动成果能够得到专利权的保护,他也就更有动力去达成更难更高的目标。员工从中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而企业的价值也正从每个员工的价值提升中得到提升。
  
  总结自己在英特尔的职业生涯,五年的时间,不长却也不短,李亚东认为自己做的更多的还是一个字——新!开发新标准,发展新客户,鼓励员工创新。而这一切都来自于推动产业不断发展的理念。“IT行业不同于别的产业,需要不断地开发新应用才能够立于潮流前沿,我们不仅是在创‘芯’,更是在创新!”李亚东一边说着,一边望向窗外,那郁郁葱葱的树木仿佛就像他蓬勃生长的创新之梦,昂扬挺拔!

大家都爱看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