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王飞——梦想,从本土启航
2010-11-24 中国IDC产业联盟
中国IDC产业联盟讯 王飞领导的团队是少有的自负盈亏的部门,他们凭借领先的技术,通过帮助数据中心量身定制系统设计方案,设计、生产服务器产品为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客户带去最新的技术和良好的体验。在这一看似不可思议的过程中,王飞和他的团队也在快速地成长,他们的梦想从本土启航,正在飞向广阔的未来。
为本土客户“量体裁衣”
2002年,刚走出象牙塔的王飞挥别首都北京,一路南下,来到上海,加入了英特尔亚太区研发中心。“我一开始是在SSG部门做工程师,两年后,我加入了现在的EPSD部门——企业平台服务部。” 王飞这样介绍自己的工作经历,如英特尔大多数员工一样,他的工作岗位也曾经变换。
在EPSD的六年,王飞一开始也是做工程师,负责服务器产品开发。如今,他主管的领域已经扩大到硬件设计、BIOS开发以及硬件测试三大部分。“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服务器研发,并针对渠道市场和数据中心提供产品方案设计和服务支持。”王飞说。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运营商的数据中心都需要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而王飞及其团队的任务之一也随之调整,即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帮助这些互联网服务商按照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并将这些解决方案通过授权方式提供给ODM或者OEM使用。
“对国内客户来说,一个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可能会带来很多不一样的地方。”王飞说。据他介绍,ODM和OEM只能使用通用的服务器,而在英特尔的支持下,能够按照每个客户的特殊要求对其数据中心进行设备优化。“比如说电源管理怎么省电、怎么省钱、怎么在有限的空间内放置更多的机柜和服务器。”王飞具体描述自己团队的这一重要工作。
一个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不仅会为客户带来很多便利之处,对于国内的ODM厂商而言,这也是一次难得的成长契机。对此,王飞说,以前的ODM只负责产品生产--英特尔把机箱、主板等产品设计好,ODM按照设计图纸生产出来即可。但2005年之后,ODM的研发能力逐渐成长起来,开始与英特尔共同承担设计、测试等工作。
王飞所在的企业平台服务部属于比较少有的自负盈亏的研发部门,王飞主要靠服务器相关产品研发、销售来获得赢利。“我们在往全球卖东西,客户数以万计。”王飞道出自己团队的成就,笑语中露出欣慰。
看着一批又一批的主板和机箱等产品能够从自己的团队起步,一步步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走入上万客户的手中,为他们带去最新的技术、设计和体验,王飞倍感自豪。
“我经历了这个团队从无到有的过程。”王飞说,自己的团队与业务发展一道获得了快速成长。在2004年EPSD创建之时,这个团队只有20个人。当时王飞在SSG完成大学计划和无线手写笔两个项目之后,就和几个同事们一起加入了这一新部门。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EPSD中国已经成长为一个拥有200多名员工的大家庭。
“我们团队负责的项目也从简单走向了复杂,这个变化是最明显的。”王飞说。在他看来,设计能力的提高才是最为重要的。“我们的团队刚刚成立的时候,一个服务器从计划到生产的整个流程,我们只能完成其中20%—30%,比如硬盘控制的背板设计等工作;但现在我们实现了100%,也就是能够完成包括主板设计、生产等在内全流程的工作。”王飞为自己团队的快速成长而兴奋。
另外,随着经验的积累,王飞团队能做的产品档次也大大提升,当初,他们只能承担单路的服务器设计任务,而现在,他们已经能驾轻就熟地完成双路,,并且能够同时研发的产品系列也大为增加。“还有一个变化是我们能做的产品系列也增多了。”说起这些年来团队的成长与蜕变,王飞可谓是如数家珍,“以前一年就只能做一两个产品,现在可以同时做四五个产品。”
正是从一个又一个看似并不起眼的小项目做起,王飞所在的部门这些年来不断挑战自我,不断积累研发经验,提升技术能力以及项目运作实力,逐渐赢得了总部的信任,将越来越复杂和越来越多的设计项目吸引到中国,自身也成为英特尔全球较早的服务器研发的团队。
“我们是把之前简单的设计做好,取得了总部的信任,从而获得了更多崭新的、更具挑战的机会。”王飞说,就在04、05年时,自己的团队仅仅能够承担英特尔服务器研发项目的20%,几年之后,当英特尔宣布推出包括基于45nm Nehalem架构的Xeon等17款新型企业级处理器之时,这一比例已经涨至50%。而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服务器产品放在中国本土来进行研发。“在新一代Sandy Bridge微架构阶段,我们将能够承担全球服务器主板80%的研发项目。”王飞对自己团队项目能力的再度提升信心十足。
本土人才唱主角
8年,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人生中一段绝对不算短的时光。自2002年加入英特尔以来,虽然期间也有其他的机会,但王飞醉心服务于这一让自己不断实现梦想的企业的信念从未动摇过。
“最吸引我的还是这里的企业文化。”王飞说,“英特尔的企业氛围让我觉得在这里工作非常舒服,也让我觉得自己一直都有发展的空间,不断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去做。”
确实,研究领域不断增大的同时,王飞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项目决策中来,从中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目前,作为关键经理人员,他管理着EPSD部门下的40多名员工。“管理范畴的扩大给了我更为宽广的成长空间。”王飞说,“以前我只负责一个产品,现在作为经理,我们会同时做很多事情,管理不同的团队,负责的产品越来越复杂,客户也越来越重要。”
谈到自己的发展,王飞说自己与诸多的经理人员一样,都是在公司激励本土人才成长的的结果。“当初,我们的高层就有一个目标,就是找一名本地的管理者来带领这个团队。”王飞道出了自己的事业能够得以快速发展的根源。从长期来讲,英特尔希望能从本土培养出适合当地业务发展的管理者,为此,公司会尽可能为当地人才提供发展的机会。 “这也是公司为什么把更多的项目拿到EPSD中国团队来做的一个重要原因。”王飞对公司本土化的策略了然于心。
英特尔始终用实际行动履行自己对本土人才的承诺。为进一步支持本土员工的发展,英特尔组织了形形色色的培训活动。在英特尔的这些年,王飞参加了EMBA课程,也曾多次奔赴英特尔美国总部培训。“我们的‘ 老板’们把英特尔的文化带到了中国,他们非常支持中国业务的发展。”王飞说。在总部的支持下,王飞和他的不断壮大的本土团队鼓满风帆,驶向未来。
对本土创新力量的支持与培养,是英特尔走进中国25年来不变的承诺。在英特尔的8年,王飞对这一点可谓是深有体会。英特尔总部给予了中国本土人才成长和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同时对中国这一新兴市场的需求也日益重视。英特尔的培养机制不仅为本土人才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天空,同时也激发出本土人才潜在的创造力,一如创新与挑战已经成为王飞和他团队每一名成员的永恒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