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厂商专区 > 正文

英特尔陈丹林——激情点燃梦想

2010-12-15 中国IDC产业联盟

  中国IDC产业联盟讯 初见陈丹林,我们被他阳光、从容的外表所吸引。在对他的访谈中,我们感受到他言语中透露出的激情与自信。从陈丹林身上,我们深刻地感觉到了那份英特尔文化所赋予员工的那份特有的对梦想的不懈追求以及对挑战的从容应对之情。
  
  燃烧激情,寻求挑战

  “加入英特尔,给我带来最大的冲击就是公司员工都洋溢着激情,而自己也很自然地融入这充满激情的氛围之中。”陈丹林说,而这种激情是他在以前的工作中所没有的,也是这种激情使得自己的事业,乃至生活都改变很多。

  2000年,在那个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期,英特尔顺应时代潮流,开始涉足交换机领域。于是,原本掌控一家系统集成公司市场开发的陈丹林被英特尔的盛情邀请所打动,在哈尔滨进入交换机业务部门,负责开发行业客户。

  “一起加入交换机团队的有20多人,这批同事们都特别有激情。”陈丹林说。当时他们分别负责全国不同的区域,大家都是带着比赛竞争的心理来进行工作。整日奔波于公司与客户之间,竟也丝毫没有觉得辛苦。尽管交换机市场对于是英特尔是一项新业务,当时市场竞争也已经很激烈,但陈丹林和他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相信,在英特尔品牌的强大号召力下,自己一定能把这一新产品做好!

  就是这执着的信念,加上艰苦的付出,使得陈丹林和他的同事们最终获得了回报。渐渐地,英特尔的交换机逐渐确立自己的市场定位。

  这段充满梦想与激情的时光,对于陈丹林来说,是永远值得珍藏于心的。“做了一年多,我们在管理上、财务上、市场推广上都学到很多新鲜的知识,自己的业务也成长了许多,这对自己以后的发展也至关重要。”陈丹林说。

  2003年,陈丹林的“老板”劝说他到北京工作。这是陈丹林在英特尔的职业生涯中邂逅的第一个机遇。尽管有对家庭的考虑以及对英语交流不自信的顾虑,陈丹林经过了几番踌躇,还是选择把握这次机会,希望能够闯出一片新天地。“我一直相信,在英特尔,只要一个人能够努力奋进,公司就会给他一个公平的回报。”陈丹林说。也是带着这份坚定,他来到了北京。

  到北京后不久,陈丹林与另一个新机遇不期而遇。当时,他正感到工作上的挑战已越来越小,而这无疑“挑战”着他自己那热爱挑战的个性。好在,此时恰逢英特尔业务调整,“老板”在得知陈丹林的想法之后,为他提供了一个新的职位,就是担任本地OEM的项目经理,带领一个新的团队与一家刚刚由渠道商转变为OEM的本土厂商进行合作。

  于是,从未涉猎过这个领域的陈丹林,又重新在事业中找到释放激情的方向,也使得自己对英特尔的热爱之情愈加浓烈。“在英特尔,我们的‘老板’支持我们内部转岗,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吸引力。当你在一个职位上作了一两年,你也许会发现了自己有兴趣去做新的业务。这时,我们的‘老板’会鼓励这种行为,甚至为你创造条件,帮助你转岗。此时,我体会到了这一点,也真正爱上了英特尔。”陈丹林说。

  我们是朋友,我们共成长

  新的工作,给陈丹林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前在做渠道的时候,一切都是相对封闭的,我们与其他业务部门的交流很少。转到本地OEM支持岗位后,我发现一切都是全新的,对我来讲确实是一片颇具挑战的广阔新天地。”他说。

  作为支持团队,陈丹林和他的同事们要帮助、参与OEM厂商诸多的事务--从产品最初的设计规划、研发、生产到最后的上市,不一而足。“当时,我感觉自己遇到的最大挑战是我们所面对的合作伙伴的老板都是业界精英,去跟他谈管理,他可能比我们懂;去和他谈产品,他也可能比我们懂。”陈丹林笑谈当时自己工作境遇。

  面对这种情况,陈丹林开始找寻探求新的切入点。好在,这时他的团队虽然主要是负责市场和销售,但和研发、设计、制造支持等部门的联系非常紧密,一起组成虚拟团队去支持客户的各种开发、生产项目已经成为日常工作。由此,陈丹林也颇受启发,找到了通过发挥各个团队,乃至每个人员所长,与客户建立良好对话和支持机制的有效方法,很快也赢得了客户的高度信任。“在这个时候,我们更像是集团军作战,各司其职,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来协助客户完成工作”。他说。

  就是这样,数年来通过“以客户为导向”兢兢业业的工作,使得陈丹林把客户都变成朋友。提及这些年支持行业客户的感受,他感触地说:“我们和客户是朋友。我们在与客户提升一同提升业绩的同时,还与客户坦诚地分享我们的市场运营模式、人才培养、绩效考核等很机密的管理经验,以最大限度地去满足客户的要求,帮助客户成长,进而实现双赢。”

  早在2002年,陈丹林还在哈尔滨,担任英特尔渠道部经理的职务,负责东北的渠道业务。当时自己和客户的工作环境都很艰苦,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陈丹林他们想与客户分享经验的激情。他们有时就利用库房,简单地在墙上上挂一块白布,为客户培训,分享公司、甚至是从总代理那儿学来库管、财务、物流等各种管理知识。

  这些培训和课程,对于成长中的客户极其必要和实用,为其发展提供了便捷的渠道。谈到此,陈丹林自豪的说,内蒙古最大的一个CPU代理商在业务上台阶的阶段,很为缺乏合理的人才机制而苦恼。这时,陈丹林就联合英特尔的HR部门,将自己的绩效考核体系和盘托出,并与多家客户通过专题培训和交流分享经验和体会,帮助其解决这一发展中棘手问题。客户也对英特尔这种坦诚无私的行为所深深折服。

  “通过分享经验、知识,我自己感受到了客户由衷的尊重。”陈丹林说,这种尊重并不是来自于自己是大公司的成员,而是来自于客户在真正受到帮助、获得成长之后发自内心的感谢。也是这种毫无保留的支持和随后来自落户的信任,使得客户和陈丹林的团队成为了“铁哥们儿”,并始终把他们当成企业发展的顾问。“直到现在,没到春节时我们还会通电话,一起探讨探讨未来经济发展走势。”陈丹林对此很是欣慰。

  心生自豪,越来越爱

  时光荏苒,陈丹林在英特尔度过了十个年头。经历了“七年之痒”的他,并没有因此而发出“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悲叹,而是“越来越爱”的感觉油然而生。对于他来说,英特尔的工作就像一杯上等的咖啡,慢慢地品尝才更能感受、体味那份醇香。

  谈到对英特尔“越来越爱”的原因,陈丹林露出了一丝微笑。在英特尔的这十年,他渐渐感受和理解了独特的英特尔文化,发现这里有许多让自己欣赏的东西,并深深地受到了熏陶。比如,英特尔拥有强大的系统、完善的设备、先进的实验室,它的很多设计、研发观念都是革命性的,这些都让陈丹林对公司心生敬佩。

  2008年的时候,陈丹林的一个服务器客户去英特尔美国总部参观。回来之后,客户感触颇深地告诉陈丹林,他看到了非常先进的设备和完备的系统实验室。惊讶地说,原来只是以为英特尔只是一个以生产配件为主的厂商,没想到对系统的把握是如此超前,对于笔记本电脑及多服务器的理解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个厂商。“客户的评价让我为英特尔而自豪,也使我对英特尔更有信心。”也正是这份自豪感,鼓励着陈丹林,让他在英特尔10不倦。

  陈丹林感叹道,在英特尔的十年,自己的成长也得益于遇到过很多好的“老板”。这些“老板”对自己工作中各种有创建的想法,给予的莫大鼓励、支持,才使得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 “‘ 老板’们激励我们去尝试,即使失败了,‘ 老板’也不会因此而责备。对于失败的项目,需要我们做的只是去仔细总结其中的原因,与同事分享失败的教训。”英特尔鼓励冒险这一文化特质同样使得陈丹林感触颇深。

  自己的“老板”,除了积极鼓励尝试、冒险之外,注重细节、坚持原则、纪律严明等品格也对陈丹林影响颇深,受益匪浅:“我们与客户的见面,都很守时,一般会提前三分钟。这是在与客户的交往过程中一种最基本的尊重,由此,我们也赢得了客户的尊重。”这些细微的事,让陈丹林感受到了英特尔“老板”们的优秀品质,让他更加钟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公司。
  
  梦想是一朵永远不会枯萎的花朵,而激情如同阳光一样,可以点燃梦想。对于陈丹林来说,英特尔无疑唤醒了他心中的梦想,点燃了内心的激情,并且为他的成功提供了一个宽阔的舞台。十年过去了,但对于陈丹林来说,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旅程,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带着这份火热的激情,让自己在英特尔的舞台上去实现更远大的梦想!

大家都爱看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