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厂商专区 > 正文

我的激情,我的梦想

2011-01-27 中国IDC产业联盟

  中国IDC产业联盟讯

  今年是陈卫东来中国的第4个年头。回想自己回国工作的这段并不长的经历,卫东感慨万千,这是一段激情与梦想并存的时光,也是一段创新与挑战并存的时光。在这四年里,卫东用自己的热情与执着,与大连芯片工厂(Fab68)的其他技术人员一起,努力地将大连英特尔工厂的生产引上正轨。他们这群激情年代的开拓者,见证了英特尔大连工厂的起步与辉煌。

  Fab68,我的梦想

  2007年以前,卫东作为电子工程和材料领域的高级专家,一直在英特尔美国总部任职,担任工程团队的主管,负责芯片材料技术的研发工作。在美国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工作经验,让卫东来学会了如何解决技术问题,有效组织团队,抗压接受挑战等,冥冥中为他回国后在英特尔大连工厂建设和运行中释放智慧、挥洒激情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7年夏,英特尔大连工厂在中国建立。此时的卫东,仍然在英特尔美国总部担任项目负责人,管理闪存生产项目,主要负责产品可靠性的维护等。因为自己的家乡是哈尔滨,所以他对东北有一种深厚的感情、尤其对海滨城市大连有一种莫名的好感。此时恰逢他们的产品在浦东做封装,于是卫东决定回中国,去浦东工厂指导技术问题,顺便去趟自己早已神往的大连,考察一下建设中的芯片工厂。

  当飞机降落在大连机场时,卫东感慨万千。刚下飞机,他立刻找机场周围的人询问英特尔大连工厂的情况。出乎他的意料,这些被询问的人都对芯片工厂非常熟悉。随后,他坐上了一辆出租车去工厂。一路上在与司机的谈话中,卫东得知了很多英特尔公司选址大连的信息,期间司机还给他讲了英特尔工厂选址和建设中的一些被市民渲染得颇有些传奇色彩的故事。这些见闻,让卫东颇深震撼,也感受到大连人民对英特尔密切的关注和十足的友善,自己也被这种情感深深感染。

  到了工厂之后,卫东得到了大连英特尔员工的热情接待。除了工作性质的座谈和技术探讨外,热心的本地员工还带领卫东游览大连。在观光途中,卫东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大连这座海滨城市的迷人魅力--依山傍水,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环境优美,人们热情而开放……此刻,他终于体会到大连从众多竞争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英特尔芯片工厂基地的原因。

  于是,一回到美国,卫东立即向总部申请调职到大连,那片美丽的土地吸引着他这个海外游子归国的心,他希望能用自己的激情与智慧回报祖国,让自己的梦想开花在祖国最美丽的地方。

  艰辛的辉煌,我见证

  2008年,大连项目开始大规模地招募人才,这对于卫东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在当时英特尔的美国总部里,由于大部分工程师缺乏对中国尤其是对大连的了解,所以这次招募起初并没有吸引到太多人的关注。

  于是卫东就动员加州的员工,并将自己在大连的经历分享给同事们,希望他们可以与自己一起回到中国,加入大连工厂。最终,加州四、五名技术人员听从了卫东的劝告,与他一起成功申请加入了Fab68项目,他们后来都成为了大连工厂的技术骨干。

  当卫东刚刚成功申请参与大连项目时,大连工厂并没有完全建好,于是他与这几位技术人员接受了公司一年多的培训。公司希望通过系统的培训使他们变成了富于经验的工程师,能够更好地适应大连工厂的工作。

  当时,和卫东他们一起培训的,还有英特尔为大连工厂另外招收的一批本土员工。公司花了大量的物力与财力,将这批新员工送到了美国本部、爱尔兰等地方进行长期的跨国培训,目的也是让他们更新技术,了解企业文化,系统掌握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等生产管理技能。

  通过这次培训课程,卫东收获颇丰,他不仅更新知识,拓展了新经验,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带团队。在培训中,卫东带领的本土新员工团队因强大的解决问题能力获得了美国地区经理的高度好评,这让归心似箭的他对未来Fab68的工作更加充满激情和信心。

  2010年2月,卫东与其他员工陆续来到大连,开始Fab68生产设备调试、测试工作。为了保证正式运营时设备运转稳定、高效,以及产品的高品质产出,卫东与自己的团队,在生产人员组织和机器设备测试、维护与操作上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并近乎严苛地执行。

  作为处于模拟运营阶段的工厂,那时的Fab68在小样生产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极具挑战的新问题。对这些新问题,卫东和他的团队凭借执着的心毅然面对,经常是先咨询美国的小团队,然后再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原因寻答案,解决了一个个难题,使得小样生产逐步稳定。在这个过程中,他自己的团队也获得了锻炼和肯定,科研能力快速提高,工程经验也迅速丰富起来。

  在小样生产稳定后,大连工厂便开始进行定量生产。作为高端制造的代表,芯片生产过程远非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它不仅涵盖了几百步精细的生产环节,而且对质量的控制极其严苛。为了将“精确复制”在Fab68生产中完美体现,卫东带领团队对每一环节的工作都精益求精,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最终使英特尔大连工厂按计划完成调试和试产,保证了按时顺利投产。

  要生产出高水平高质量的产品,除了要具备基本的、精准的仪器设备、复杂严谨的生产程序之外,还需要拥有一个高水准的研发团队对生产进行支持。对此,卫东说,为应对复杂的生产流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虽然大连厂的每个工程师都拥有不同职责,但每个人的业务领域都是既精且广,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密切合作也堪称经典。

  卫东带领的工程师团队个个都是技术精英,他们中大概有一半以上是美国或者中国顶尖高校的博士,拥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也因此,对在研发、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大家会给出多种解决方案。为了保证最终实施方案最优,卫东每次都会组织团队成员进行头脑风暴,让大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领域对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估和整合。

  通过这种方法,在解决各种技术问题的过程中也使得每个科研人员的优势都得以发挥,团队的协作也更加紧密,并形成了分解问题,然后按照每个工程师专注的技术领域承担任务,最后再将解决方案拼串、整合的科研工作模式。得益于自己所带团队中的这批优秀人才的辛勤工作和在工作中总结出的有效方法,大连工厂产品的质量得到飞速提升。一经投产,部分产品在质量上就达到甚至超越了美国总部和爱尔兰工厂的水平。

  在总结这一工作经验时,卫东着重指出研发生产的过程,实际上是大家一起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归纳出经验的系统工作,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对本土人才的一个培养过程。这一过程能让新的工程师在实践中学习到新知识,从而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而对此,陈卫东自豪地表示,自己不知不觉中就参与了本土人才的培养,自己与这批员工也用激情和智慧见证了大连工厂生产运营的初步成功,同时推动了团队的快速成长,达到和美国、爱尔兰相当甚至更好的水平。

  而这些成就对于每一个工程师来说,不仅是一次工作进步,还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历练机会--期间遭遇的挑战与艰辛进一步激发起梦想者的热情,使他们更加全身心地投身于这份不平凡的工作。

  心无旁骛地工作,我享受

  在见证这份艰辛,创造这份辉煌的时候,卫东说这一切成绩虽然与自己团队兢兢业业的工作密不可分,但是更重要的应该是得益于英特尔高度人性化的企业文化,是公司开放的氛围让自己和Fab68开拓者们尽情释放激情,心无旁骛的工作,同时享受美好的生活。

  而今,看着凝结自己汗水和心血、承载着热情和智慧的Fab68现代化的厂房,卫东说,英特尔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将大连厂建设成为世界最优秀的工厂,也为员工创造了颇为完善的生活设施和良好的工作条件。

  为了解决国外和外地员工大连工作的后顾之忧,英特尔在建设工厂的同时,已经携手工厂所在的开发区,针对性地完善了员工的子女教育问题,在大连建立了一所拥有先进教学资源的国际双语学校;并且按照国外医疗专业水准为员工提供服务,建立了相应的诊所,满足外国专家的就诊需要,并能够支持国外人员与自己私人医生交流的需要。除此之外,这一依据高水准建立起的拥有直升机的先进救援系统,让任何英特尔员工都可以在需要的时间里乘坐专机去北京、上海等地直接就诊。

  对于公司对员工生活的细心安排,以及公司倡导的工作与生活平衡的理念,卫东说自己与其他员工都非常感激。而这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他们保持热情、专心于工作的不绝动力。用他的话说,就是“在大连,在Fab68,自己工作的很安心,生活的也很开心。”

  在卫东的工作中,“热情”、“严谨”、“执着”是永远不变的主题。正是这几个不变的信条,让他和他的伙伴们成为这个激情年代的开拓者,与英特尔大连工厂一同成长。他们亲历了Fab68的完美起步,以后他们还会一如既往地带着不变的梦想与激情,与大连芯片厂一道去创造更加广阔的未来。

大家都爱看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