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和虚拟化 > 正文

详解云计算:集中计算与分散计算

2011-10-08 机房360

  集中与分散的联接

  第一,分享(或共享)。现在所有的云计算,都会提到分享。这主要是指在云中分享可复用的资源,也包括点对点之间的分享。分享是与工业化格格不入的概念。工业企业经济是在排除分享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可分享的东西,属于政府用税收提供的公共产品。但在云计算中,分享完全可以是市场行为。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有两种情况与工业经济相比发生了变化,一是生产资料从物质和资本,变成了数据,从不可复用,变为可复用;二是出现了基础业务与增值业务之间的交叉补贴,分享可以获得回报(例如免费模式)。这样就造成集中的部分分享,而分散的部分回报(在苹果应用商店模式中是三七分成,由分散的开发者得七成,回报给分享工具和平台的苹果以三成)。其中,数据资源可复用性,正是云计算中的集中,采用分享模式的基础;而集中业务与分散业务之间的关联,是分享可以成立的模式基础。许多人在谈及云计算提到分享时,只注意到集中资源部分的分享,而没有联系于节点上的回报机制,就把云计算混同于学雷锋做好事了,相当于把开源软件与自由软件弄混。这样就把云计算的基础设施搞成了人民公社,变得不可持续或变成另外的事情了。

  第二,虚拟化。虚拟化是云计算的重要特征。工业生产方式是集中,农业生产方式是分散。历史上从来没有解决好二者的矛盾。虚拟化在协调二者关系上,走出了新路。早在大型主机时代,虚拟化的思想就被提出了。但那时并没有端的应用可供施展。到了云计算中,虚拟化在云的集中与端的分散之间,起到关键联接作用。实际是在技术上,把资本专用性的框框打破了。在实体经济中,要素具有刚性,难以自由流动,固定资产的投资,经常成为沉没成本,造成巨大闲置和浪费。在云计算中,虚拟化实际上将要素的刚性,变为了柔性。这对于应用端、增值端的边际投入,固然没有造成直接的改变,但对集中于云端的可分享资源来说,却是一种巨大的社会节约。相当于从事同样生产的固定成本(如初始固定投入)凭空节省了许多。社会可以把固定成本转化为可变成本,集中于必要的增值业务,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当这种方式与范围经济结合时,以个性化和定制为特征的“小农”就重新复活了(当然是在更高的历史阶段,在更先进的生产力基础之上),集中与分散的矛盾就被扬弃了。

  第三,效用计算。效用计算实际是租赁的概念。由于资源可复用而生产要素可以虚拟化,在产权上带来的一个合理变化,就是资源配置可以“变拥有为控制(使用)”,把所有权与使用权分开,对生产要素不必拥有所有权,而以租赁的方式,控制使用权即可。在云计算中,以这种方式,实现的是云一方的所有权与端一方的使用权的自然联接。这造成公有制与私有制之间一种奇妙混合:在云的方面,基础设施(I)、平台(P)和软件(S)相当于工业时代的道路、厂房和设备是“公有”的;在端的方面,增值业务和边际投入是“私有”的,而“公”、“私”之间以一定比例分成(如三七分成)。

  第四,开放API(应用程序接口)。人们在定义云计算时,很少把API考虑进去。实际上,在集中与分散之间,离开了API相联,一切都变得不可行。因此可以说,API是云计算的关键或者说,起到云与端联接作用的机制,是云计算的关键。在工业经济条件下,API是不存在的。即使在云计算出现之前的互联网经济中,API也经常是封闭的或不起实质作用的。例如在SOA中,共用模块并没有独立出来以API形式,由独立第三方(象云那样)提供。许多谈论云计算的人,都没有把资源共享到云端后,如何与终端计算联接的问题,当作云计算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来认识。

大家都爱看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