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东莞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揭牌
2011-10-21 东莞时间网
2011年东莞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中科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签约揭牌仪式昨日在市会议大厦举行。78项科技成果、两位技术领军人物以及4家创新企业,分别荣获2011年东莞市科学技术奖。
市领导刘志庚、袁宝成、刘树基、黄双福、冷晓明、甄瑞潮、王道平、冯同恩、邓志广,以及中科院、省科技厅相关领导出席了大会。
东莞市科学技术奖是东莞科技界最高奖。昨日,78项科技成果、两位技术领军人物以及4家创新企业获此殊荣。其中,由广东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共同开发的“57000吨散货船设计与建造”,获得技术成果类市长奖;东莞宏威数码机械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明生、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曾毓群获得荣誉类市长奖。另有21项科技成果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0项科技成果获二等奖,26项科技成果获三等奖。东莞市贝特利新材料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获得创新企业奖。
根据奖励办法,上述奖项奖金共计1130万元。其中,技术成果类市长奖奖金为100万元,荣誉类市长奖奖金为50万元,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金分别为20万元、10万元、5万元,创新企业奖奖金为20万元。
会议还对获“第四届东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的20名科技工作者进行了表彰。
破解发展难题只能靠科技创新
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充分肯定了五年来“科技东莞”工程取得的成绩。他指出,五年来,“东莞工程”在没有现成模式借鉴的情况下,始终坚持在探索、调整和改革中实施,取得了来之不易、难能可贵的成绩,为推进经济转型、产业调整升级和有效应对金融危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走出了一条有东莞特色、依靠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发展的路子。
据记者了解,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明显,经济社会效率非常突出,是今年我市科学技术奖最鲜明的特点。如,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企业在2010年度共实现新增产值26.34亿元,新增利税2.91亿元。广东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2010年销售总额达26.76亿元,平均每家企业新增销售额8.92亿元。
此外,获奖的32项科技成果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占获奖总数的42%。如,获得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核酸检测技术(NAT)纳入血液筛查策略的应用研究”项目,可对献血者的血液进行筛查,提高输血安全性。
中科院云计算产业布局东莞
会上,市领导刘志庚、袁宝成与中科院相关领导一同为“中国科学院东莞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揭牌。今后,中科院将与我市共同推进云计算前沿科技带动我市产业发展,这是中科院从国家层面对云计算产业作出的新布局,也是我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又一新途径。
刘志庚表示,近几年“科技东莞”工程的深入实施,全面提升了东莞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重大成果。但我市科技创新氛围仍然不浓,创新能力依然薄弱,突出表现在政策设计不够完善,资助绩效有待提升,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水平不高,科技企业孵化功能不足,高层次科技人才缺乏。
刘志庚要求,接下来,我市要以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等创新平台的组建为契机,加快产业前沿技术的创新,加速创新成果在东莞的孵化和转换,进一步加大对现有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的扶持力度。同时,我市要积极引进一批创新科研团队和高端人才;积极开展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试点工作,加快建设符合科技创新活动特性、满足创新需求的科技投融资体系,使金融与科技更紧密结合。特别是要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通过财政资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优化财政资金配置使用,优先扶持科技创新平台专业镇的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优先扶持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科技成果转换,优先扶持重大项目和核心技术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