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不赚钱 云计算落幕 虚拟化渐成气候
2009-08-10 eNet硅谷动力
2009年5月开始,各种媒体和专家对云计算的定义越来越多的是按照一种商业模式来描述的了,已经不再是像2008年那样当做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或技术产品介绍给公众了。
那么,既然没有一种叫云计算的技术或产品,那如何研究云计算呢?正如当年互联网业界对电子商务的狂热追求一样,搞出很多电子商务专有技术产品和架构,现在开来,很是幼稚和可笑。电子商务是一种利用互联网销售商品和商机的商务行为,并无固定技术或架构。云计算作为一种新的商业名词出现,因为被少数国际企业商业利用,3年以来一直作为一种技术方案和产品在推广和宣传。国内媒体和专家们在完成第一阶段的跟风报道和谦虚模仿后,终于都开始自觉的思考并质疑,到底儿什么是云计算?有谁看见过云计算?云计算和我们已经已知的一切计算方式和手段有什么不同?
这么多的国际IT公司孜孜不倦的宣传和炒作云计算自然不仅仅是出于计算机科学研究的目的,因为他们对云计算的宣传从选择的媒体和研讨会的嘉宾,均是面向商业客户的,而不是理论或科研研究人员,那么他们要借云计算的炒作销售什么呢?
笔者经过大量调查和与业内人士的交流得出对云计算的不同角度描述和定义,终于将一个独立的概念名词彻底从技术和商业两个方面分开,并指出国内一些滥竽充数的云计算专家们的错误所在。
第一种云计算的描述是因为有一些IT公司需要一种新的概念以提升他们自己的市场地位,利用商业概念和品牌将对手抛得更远。有代表性的企业是GOOGLE和Salesforce.com这两家公司很好的利用了大多数非专业客户无法想象和分析他们说述的云计算,造成了他们拥有高深莫测的技术和服务能力企业形象。事实上,他们在宣传云计算之前和之后,都没有任何的技术改变和服务改变,用户也并未因他们宣称自己使用了云计算而得到更多或更好的产品。他们只是将过去的互联网业务产品和商业模式混合在一起,使用了一个巧妙的词语再次展示出来而已,2-3年以来,我们不得不得说这一市场手段是成功和有效的。出于这种目的的云计算叫做包装型云计算。
第二种云计算的描述是因为有的IT公司有具体的设备或软件销售给客户,为更容易销售,他们将云计算描述成满足各种客户的各种形态,但每一个描述,都离不开他们要销售的产品。有代表性的是IBM公司和SUN公司。他们把云计算又分为企业云、私云和公云,这些描述已经与第一种云计算完全不是一个内容了,因为第一种的云计算描述是要提供超级海量计算和数万台服务器组成的计算能力才能被称作云计算,而第二种云计算几乎可以用2-3台服务器完成,只要用户可以将计算任务交给企业或局域网内的服务器。销售服务器和配套技术正是这种云计算的目的,出于这种目的的云计算叫做供货商型云计算。
第三种云计算的描述是因为有IT公司希望吸引应用软件开发者采够他们的云计算产品或服务。这种自称帮助应用软件实现集中管理和计算的云计算的代表者是微软公司。微软公司希望客户购买微软公司的方案和产品,以建立用户自己的云计算。微软的云计算实际是以往微软各种服务器端软件的集合体。微软的目的是挽救被GOOGLE等公司倡导的WEB方式开发应用而带走的通用软件合作伙伴,微软是为保住自己的软件标准地位而不得不推出所谓的微软云计算。出于这种目的的云计算叫维护标准的云计算。
至于还有很多跟风炒作,以云计算表述自己业务模式的公司,都属于纯粹的概念炒作,他们几乎没有任何概念和技术的创新,甚至他们自己都不明白什么自己说的云计算是什么意思。
2009年3月开始,愿意进行独立思考的业界媒体和客户开始追问,到底儿什么是云计算?有谁看见过云计算?云计算和我们已经熟悉的一切计算方式和手段有什么不同?答案自然是上述文章所记录的内容。结果是什么呢?云计算不再被错误和简单的理解为一种新技术或产品,它已经和电子商务、Web2.0一样成为一种标记IT(互联网)发展阶段的符号。2009年的云计算已经失去了神秘和商业价值,已经开始落下华丽的帷幕,正在退出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听起来更虚无缥缈但却实实际际的虚拟机和虚拟化技术。
要说清楚虚拟机和虚拟化之前,我们要先看看另一个热门词汇:软件即服务(SaaS)
SaaS(软件即服务)这个词比云计算更早的被炒作和推广。通用软件经过了长达30年的发展,出现了3个明显的不足,这给喜欢模式创新的企业家带来了机会。这3个不足是:1、通用软件对于盗版的防范措施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2、通用软件的授权销售模式要求用户一次性支付的费用如同购买硬件设备一样,价格往往高出用户的心里承受能力。3、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过去的通用软件不能适应网络习惯占据上风的用户,他们希望通过互联网这样廉价的网络连接方式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管理。
SaaS的倡导者们于是利用WEB技术的B/S架构开发出各种应用,以弥补通用软件在互联网时代的不足。B/S架构的软件确实做到了,构建在服务器上的软件不但不易被盗版,甚至盗版后还原和使用成本更高于购买运营商服务价格;由于可以通过控制服务器访问权限限定用户使用时间或功能模块,软件出现了新的定价方式,那就是按使用时间或功能租赁;鉴于浏览器几乎已经普及到每一台上网电脑,用户使用基于WEB的应用软件可以说是随处可得。
已经有个别SAAS模式的软件公司在美国获得不错的市场收入并成功在资本市场上市,大多数模仿者都希望很快也能获得成功,但是,SAAS在中国已经连续3年不赚钱了,为什么?
WEB开发技术也有年头了,与通用软件相比,主要不同之处是将所有用户的计算和数据处理都交给服务器处理,再通过浏览器页面将计算结果返回用户电脑屏幕。这个看起来不错的又被叫做“云计算”技术方案或模式也有天生的软肋。短期来看,这几根软肋还真是极大的影响了SAAS模式的发展。第一根软肋是B/S结构要求用户必须将数据交付服务器处理和存储,这超出了大多数用户的心理接受能力。第二根软肋是B/S应用软件在功能和质量上还远不能与通用软件相比,满足用户需求还有待很多需要周边条件的完善。第三根软肋是虽然SAAS模式理论上可以提供用户廉价的应用,但是单个B/S应用软件在交付用户时需要比通用软件更高的成本,必要的服务器和互联网带宽投入、7*24小时的维护人员保障、随着浏览器版本变化的升级成本、这些都是的必不可少的初始成本。这三根软肋在中国软件市场更显明显,大量盗版的存在使非管理类软件几乎没有了正版的市场,而WEB技术应用软件又无法在这个领域与通用软件抗衡,人力成本廉价不仅仅表现在SAAS模式的软件企业,对于通用软件研发及销售企业来说,他们一样愿意并可以为用户提供定制和软件产品以外的支持服务。如此便是造成雷声大雨点小的SAAS在中国市场3年没有赚钱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