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和虚拟化 > 正文

解析中美两国云计算技术发展与应用

2011-12-08 互联网

  今年6月,我有幸参加了在我国三亚举行的“中国优秀CIO十年峰会”。从两天的会议中可以看出,云计算是当前国内IT领域中一很热的话题。我在美国工作,显然不属于中国CIO的行列。但看到国内同行们在IT方面的热情和专业水平,很为中国IT的发展高兴。特写上一篇文章凑凑热闹。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中美两国在云计算应用和实施方面的比较为国内同行提供一个实用参考,但由于我对国内云计算的发展没有足够的了解,在讨论时难免有误差,肯请国内同行原谅。我对国内云计算技术发展的了解主要有两个来源:1)这次参加CIO十年峰会与其他CIO的交谈以及聆听诸位高人在会上的发言。2)网上一些相关资料。在这次峰会上,我也是发言者之一。现在回想起来,应该在发言时请与会者用举手的方式,简单快捷地调查一下,有多少CIO已经入云或者开始考虑入云,等等。这样的办法,虽然有“非随机”的缺陷,但在座的几百位CIO,还是能够给我们一个比较靠边的数据的。下次吧!美国这边的情况和数据,是从我在工作中的体会、经验和参加的各种会议,以及一些研究机构(比如 Gartner )的报告中得来的。在本文的讨论中不再一一注明。

  一、云计算为什么会这么热?

  其实,云计算的应用比这项技术的名称要出现得早了许多年。早在1996年,我供职的这个政府机构便开始与其他政府机构在网上分享一个工资福利系统。那个在线软件(数据库)使得许许多多的政府机构可以直接调阅其他政府机构的工资福利数据。用今天的标准看,那是一个典型的 “SaaS”。1996年那会儿,微软还没看到到互联网技术的前景,谷歌那两位创始人还在大学读研究生,Amazon 刚刚打算在网上售书。但过几年,到了世纪交接之际,我们在挑选软件时,“是否能在‘浏览器’上运作”已经成为衡量标准之一。2001年,我自己经营的那个小公司,就停止购置所有的服务器以及公司办公所用的电话等硬件。我们将公司的核心软件和数据库装到Amazon 的系统上,公司的电话也是在云间。虽有“交换台”,系统却在一家公司的“云”里。我们各自的台式电话和手机,全由那交换台负责接通。

  但那时候我们脑子里并没有“云计算”这一概念。云计算这个称呼似乎是突然出现的。从上面的“简史”看,云计算这概念并不是新技术、新产品,而是人们给一项悄声发展的应用方式起的“学名”而已。当然,今天云计算基础与技术结构已经与当年相比已有天壤之别。

  说实话,当我在2007年在一次会议上听到云计算这个概念时,也没有太重视,仅仅觉得是老技术的翻新使用,新瓶装旧酒,而且被那些公司灌注了“膨大剂”。那么什么是使得云计算“重返江湖”,并将IT领域搞得“天翻地覆”呢?

  IT的成本!

  IT的成本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动力。研究市场和产品开发(D & R)的人都知道,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类似产品之间的竞争是产品发展的原动力。比如,HP产品和Dell计算机相互竞争。竞争使得两家厂商的产品从质量、外观、价格到售后服务全都搞得尽美尽善,以争取顾客。而云计算作为一种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却没有其他类似的技术作为竞争对手。

  2007和2008年期间,美国与西方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中的“恶像”已露倪端,人们开始在组织运作的各个角落中寻找机会降低运作成本。我们知道,随着IT的发展,社会运作的总成本是相对降低了,但IT的成本并没有因为自身的高速发展而降下来。比如,10年前要花1000美元才能买一台第二代的 Dell PC,到今天,一台第二代的PC的价格还是在1000美元左右,只是性能上好了许多。如果在网上分享IT资源可以降低IT的成本,而且以前就有先例,那为什么不再朝着这个方向研发呢?这样一来,云计算这个概念就正正式式地登上了“大雅之堂”。

  云计算能节省在IT上的投资,这一点在降低TCO(总体成本)上最为明显。美国企业和政府机构入云的主要动力就在于此。至于其他优点,诸如省电节能等等,没有人太注意。这就好象私家汽车一样:有钱的人开私家车,没钱的人坐公交车。

  在能节省IT资金的前题下来看云计算在技术上的优点:从DR、备份,到Data Center的安全和平日的技术支持,这些平日里令诸位CIO 头疼的问题全都由云计算的提供商负责了。尤其是 SaaS,连系统升级都不用操心了。这些问题大家都比我懂,不赘述。

  美国这边有人预测,如果云计算继续发展,10年后的IT部门就会不复存在。各个运作部门有一到两个比较懂IT的人就可以了。CIO一层的IT主管的主要任务就是管理各个云计算的账户。简言之,云计算将改变整个IT部门的结构。

  对这两类问题的回答就能决定中国云计算的发展。

  IBM与中国政府联手,在中国(天津廊坊地区)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云计算服务中心。我想那个中心在设施的硬件、软件上肯定是世界顶尖级的。但是,其服务对象只能是国内的客户。如果有IBM的参与,在那个中心的原设计中,客服对象应该包括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公司。但是,两年前强大的中国政府将不遵纪守法的谷歌从中国赶走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震动。此举带来一个副产品:,几乎所有的西方公司在计划入云的时候都在合同中加上一条:数据必须储存在北美。西方公司都担心,如果微软、谷歌、Amazon将部分数据存放在中国,万一“能够说不”的中国政府态度一变,数据安全性就成问题了。 西方担心的另一个问题是,数据存放在中国,中国政府就可以强行调看相关的数据。相比之下,美国政府无权擅自到那些云计算提供商那里要求查看某公司的数据。如果涉嫌犯罪或者恐怖分子的活动,也必须有法庭的文件才可以。这一点目前在中国还做不到。这两类顾虑使得那个中心就不会有其他国家的客户。国内的私营企业的老板们是否也会有类似的担心呢?

  无论在什么领域里,只要是分享,就会有诚信的问题。社会成员之间的诚信,社会权威与社会之间的诚信,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大家都爱看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