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专家周刊:中国网络,微缩版公民社会
2009-08-14 中国网
中国经验表明,即便在极权国家,互联网也能够生存下来且蓬勃发展。非但如此,正是需要这样的背景,网络才能将其主要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
2008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首次超过美国。在这个自由有限、戒律从多的国家,网络的作用不可小觑。在西方,网络是敞开发展的,而北京试图让网络为其所用。当然,这片社会舆论空地的发展,取决于其最开始播的种子并在最初就将杂草除根,也可以让它自由生长,但绝不要指望它能长成英国式的草坪。
中国某公关公司经理曾抱怨:“步入21世纪后,公关工作越来越难了,尤其是掩盖负面新闻,即便是很小的事故也能被发酵到可怕的程度。”的确,在中国,不少外国公司和地方企业都成了网络的受害者。
去年汶川地震时,中国网民指责外国企业捐款不踊跃,并公开了一份“外企铁公鸡榜”。每个进了黑名单的公司,都不得不费尽心思、付出巨大代价来挽回声望。
在中国互联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众平台,也是一个微缩版的公民社会。尽管国家对其设置了种种限制,但人们仍从这里体会到了日常生活中无法实现的交际及意见表达的自由,网络发挥着类似其他国家存在的各种社会组织的作用。中国网民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且不吝于将之发挥出来。近两年来,“人肉搜索”相当火爆,并产生了相当轰动的影响。博客出成为人们记录生活、发表看法的重要载体。
网络在中国的作用无可替代。首先,它可以部分缓和社会紧张空气,虽然内容受到一定的监管,但网民还是拥有相当的自由。他们能够诅咒西方,也能痛批地方官员的腐败。此外,网络可以帮助政府了解民意。有时,网民的看法也的确能起到作用。2003年,孙志刚死在广州收容站,激起网民愤怒,这令中国政府开始反思其收容遣送制度。
网络不同于传统媒体,封锁与禁止对网络似乎不太起作用,完全清洗又会破坏网络生态,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后果难以估量。正如某评论家所说:“网络不会给中国带来西方式民主和人权,却能在该国新型公民的塑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们将积极参与国家事务、对出台的政策施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