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和虚拟化 > 正文

中国云计算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与实践

2012-11-16 机房360 编辑:GOCN

        云越来越热,云计算市场蕴含的价值可谓无穷无尽,这些价值需要去挖掘,而挖掘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成功和失败都会存在。对中国IT和其他产业而言,云计算做对了会是一片光明,做错了则是一场灾难,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正确地理解云计算,如何抱着正确的目的来做云计算。

  做云计算 不能浮躁

  中国的云计算现在可以被比喻为“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这和前几年大家期待“化云为雨”的情况有所不同,企业和地方政府都在很大力度地推进,我们也看到了可以“化雨”的云基地、云应用。

  但是目前,云的基础建设方面还没有成规模,云计算的标准体系还有待落实,云计算的安全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互联网使用成本还有待于降低等等问题都需要得到解决。云计算作为IT应用的新模式,会对IT产业的组织和分工模式产生重大影响。现在,每家企业都在积极地在产业价值链中重新定位自己的位置。

  云计算对信息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云计算将带来整个IT产业的重组。

  首先,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中国的IT沉淀资产和遗留设备并没有欧美那么多,很多企业的IT系统刚刚起步,可以轻装上路,直接采用先进的技术,从而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

  其次,云计算时代也是IT技术大扩散的时代,云计算的开放性对中国IT产业人才的培养有很大好处,但前提是我们不能浮躁。

  我国的云计算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主要是公有云的发展遇到许多问题和障碍,表现在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服务条例、租金计算等几个方面。在IT经费管理方面我国许多企业仍然沿袭着传统IT建设的老路,如果申请项目或者建设数据中心等,即使经费再多,都可以投入,但是如果采用租用服务的方式,经费则很难申请到,这种模式大大限制了云计算的发展。

  呼唤更多案例与人才

  中国当前推广云计算的最大特点是:政府深度参与其中,中央部委有产业发展和应用创新的规划和试点,地方政府积极建设云计算园区或平台。由政府推动的模式虽然为产业发展和应用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但目前为止,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只有真正的应用,才是推动云计算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没有应用的创新,加之合适商业模式的配合,云计算就难以持续发展。

  发展云计算首先要提振用户信心,培养技术创新人才是关键。

  中国目前在云计算方面掌握的技术更多的是在应用、系统集成和管理方面;而人才特别匮乏,特别是高等级的人才、系统架构级的人才。另外,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如网站备案注册、信息安全审计等也影响着云计算的推广。中国云计算市场的特点是私有云市场比较大,公有云市场还处于培育期。互联网公司使用云计算技术与国外的差距更小,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少差异化和丰富性。国内企业普遍缺乏技术和人才,即使领军企业,也面临人才不足的问题。

        走入云的路径

  云计算要真正走入用户,最重要的是要赢得用户的信心。就像电力一样,从来没有人怀疑过用电不安全,没人自建电厂。当然,要树立用户信心,需要成熟的技术、更多的案例、完善的法律体系等等作为支撑。

  云计算需要良好的商业模式和用户体验,开放的平台和安全可靠的使用才能得到用户的认可。用户要应用云计算需要四步走:一是资源集中化,二是虚拟化,三是资源池化,四是业务云化。

  企业的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办公等非核心系统可以先期向云迁移,销售、财务、供应链等更为核心的业务系统稍后。

  云计算将改变整个社会的生态环境,同时也促使企业的创新和转型。目前,一般比较标准化的业务可以放在云端,一般企业的应用还是需要通过数据分层(级)的方式,进行云计算实践。云计算方面的人才则需要自我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目前要顺势而为,不宜跟风。

  但总的来说,云不云、私有云还是公有云,归根结底都由用户需求决定。

大家都爱看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