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M成IT安全硬件增长最快市场
2013-03-01 通信世界周刊 编辑:黄海峰
据IDC最新的调研预测数据,2013年国内外统一威胁管理(UTM)硬件市场规模大概在2.4亿美元左右,比2012年增长23.1%。咨询机构IDC分析师王培介绍,未来五年内,中国IT安全硬件市场会快速增长,其中UTM的市场增速最快。
“未来产品发展趋势应更贴近客户实际的需求及新型技术的发展,而不是简单地把多个功能拼凑堆叠一起。”山石网科资深运营商安全专家谭仪表示。
UTM市场规模增长最快
根据IDC最新的报告显示,与2011年同期相比,全球安全设备市场营收同比增长了5.7%,在2012年已超过200亿美元;同时,安全设备的出货量增长了1%,达到了499022台。
其中,同比2011年第二季度,2012年第二季度的全球安全设备营收增长6.6%,设备出货量增长5.8%。以功能计,UTM是年同比增长最高的领域,其增长率为24.3%,其营收占总体安全收入的33.3%。
据了解,2010年全球UTM市场9.72亿美元,在2011年已经突破12亿美元大关,在2012年这个数字在14亿美元左右。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注重预算的客户、产品添加到UTM设备以及该设备对网络整合和合规的总体支持。
再看中国市场。IDC预测,2013年中国UTM硬件市场规模大概在2.4亿美元左右,比2012年增长23.1%,将在2016年首次超越防火墙/VPN市场,成为中国IT安全硬件第一大子市场,并达到4亿美元左右的市场规模。
业内人士结合2012年4月和10月IDC发布的两份报告中的预测数据分析指出,IDC连续两次下调了对于防火墙/VPN的预期。相比之下,UTM市场规模的预期被稍微拉高了。
据悉,功能多、性价比高的UTM产品越来越得到用户的认可和青睐,用户采购时更倾向于选择功能多样的综合性网关防护设备。另外,支持IPv6的UTM产品也受到业界关注。
国内UTM厂商大举扩张
到2011年,国内UTM市场格局变阵已见端倪。2011年初,启明星辰收购联想网御,国内市场中两大实力派UTM厂商合二为一。2011年底,国内UTM市场份额排名第二的Hillstone宣布与两大总代佳杰科技、华盖科技签约,进行渠道扩张。此前,山石网科市场副总裁张凌龄告诉记者,UTM成为2012年销售增长速率最快产品的,受到电信、金融、政府、制造以及医疗等行业欢迎。
联想网御公布了IDC对UTM的相关统计数据,2012年上半年中国UTM硬件市场份额排名前五的分别是网御星云、山石网科、华为、H3C、Fortinet,另外绿盟科技也出现在比较靠前的位置上。
从UTM市场格局变化可以看到,国产硬件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正在上升,融合自主创新的技术正在慢慢改变安全市场的格局。
另外,国内厂商不但在“家里”表现出色,也尝试走出国门。如2012年,启明星辰第一次进入日本市场,面向中小企业的UTM设备在日本市场迅速得到了高度认可,非常畅销。
3问安全厂商
专访山石网络资深运营商专家 谭峣仪
《通信世界》:从产品角度看,传统统一威胁管理硬件产品存在哪些挑战?新的需求呈现哪些特点?通信行业客户对该产品需求有哪些特点?
谭峣仪:从产品角度看,传统统一威胁管理硬件产品存在高性能、应用深度识别及控制、管理可视化、主动防御等切实问题的挑战。
新需求的特点会随着客户的认知度、相关技术及应用的发展来呈现,例如客户对传统被动式的安全防护感觉不大满意,往往是攻击事后才知道,客户需要部署在线的安全产品对日常的网络行为进行学习及感知的能力,能做到主动防御,避免被动防护。
通信行业客户也有不同的应用场景,不同应用场景对产品的功能及性能需求不同,在运营商网络接入层面部署相关的产品来满足运营商ICT客户的安全及接入需求,在该层面部署的产品需求有应用QoS(P2P、IM的识别及控制)、SSL/IPSec VPN、基本网络安全防护等特点;而在运营商业务平台侧部署的产品需求有应用安全防护(例如 Web安全防护)、SSL VPN、安全隔离及控制访问等特点。
《通信世界》:在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型技术应用情况下,统一威胁管理硬件下一步发展方向是什么?
谭峣仪:在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型技术应用情况下,统一威胁管理硬件的发展会随着新型技术的应用而发展,例如随着云计算发展,相关部署UTM的节点与核心安全特征库日常进行主动通信,核心安全特征库利用平常部署多个节点的设备收集异常特征库,同时核心安全库进行日常的安全配置及特征库更新的下发,而不是平常的被动等管理员去下发更新特征库。
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下,部署在客户侧在线产品对主流的移动互联网APP进行深度识别及控制的,在网络层面降低移动互联网恶意代码对智能终端的攻击。
《通信世界》:2013年,针对电信市场,贵公司在统一威胁管理硬件产品有哪些规划?
谭峣仪:针对电信市场,山石网科还是以运营商网络接入层面为主,为运营商ICT客户提供相关的安全接入、安全增值、流量管理等业务功能,从而提高运营商ICT客户的粘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