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倡导与中国银行界共建"智慧的银行"
2009-08-27 pconline
今天,IBM公司向媒体发表了对于国内银行业智慧发展的洞察,并阐释了构建智慧的银行的思路。IBM认为,在目前挑战与机遇并重的环境下,唯有创新与变革是推动银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IBM提出国内银行业应该从四大领域着手实现突破,用新思维、新能力和新模式构建“智慧的银行”。四大重点包括:开展业务运营创新与转型、实施整合的风险管理、加强新锐的洞察力与应变能力,以及部署动态的IT基础架构。把握智慧之道,银行业将能在危机中拓展创新机遇,促进业务增长,赢得竞争先手。
IBM 大中华区副总裁及金融服务事业部总经理,王天義女士指出:“在最新的《银行家》杂志排名中,3家中国的银行跻身于市值的前10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中国的银行如果抓住智慧转型和创新的机遇,不仅能做大,更能做强,并成为世界的标杆。通过将智慧融入发展之道,中国银行产业将能够获得持续而快速的发展,为国家经济稳健护航,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IBM与中国银行拥有30年深厚的协作历史,在新经济环境中,必将携手创新,共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的银行 。”
奠定智慧的银行的三个技术基石
从全球来看,银行的重点已经从以往的追逐成长转变成视生存为第一要务。银行不仅需要控制成本,但同时不得不继续规划未来的成长,否则将输给取得快速发展的竞争对手。根据IBM针对2700名金融服务行业高管所做的调研表明,要赢得新的竞争优势,金融企业必须提升抓住潜在客户的能力,根据客户所需要的价值作出细分和定制。同时,研究数据还显示,多数高管们认为提升运营的透明度将势在必行。此外,更有85%的人认为过去的回报模式将发生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智慧的银行不仅将实现节约以及提高有效性,更能够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实现进步和成长。
1.更透彻的感应和度量
随着科技的成熟,数字化成为主流的趋势,现在我们有能力测量、感应并检测到任何事物的准确状况。例如,支付方式越来越数字化,在美国,89%的货币流通都以电子化形式交易,金融系统越来越体现为看不见的信息。通过应用先进的科技和信息管理手段,金融货币将以全新的方式被感应和度量。
智慧的金融系统是可以被更透彻的感知和度量的,银行可以完全自动地度量和管控任何业务数据,能够更加迅速地做出正确的决策。
2.更全面的互联互通
当今的社会、人、系统和物体,都能够以全新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互动。目前,全球有10亿互联网用户,到2010年,35%的互联网用户将使用手机银行。中国已有6亿手机用户,但用户的年增长率依旧维持在17%。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能够带动20亿以前与银行之间不存在业务往来的用户进入到银行交易系统中。 到2011年,全球非现金支付的用户数量将超过1100亿人,交易金额总计超过90万亿美元。
智慧的金融机构的系统建立在一个数据全面互联互通的基础上,这些被充分全面连接的数据可以使银行变得更加创新、并且通过流程的优化产生一个单一的可靠数据源。
3.更深入的智能洞察
在各行各业的工作中,通过深入地实时提取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应对任何变化。全世界每天都会生成大约15 柏他字节(petabytes)的新信息,是美国图书馆信息量总和的8倍多。而低质量的数据将导致银行业损失270亿美元。现在,银行每天要挖掘1500万交易的数据,而中国的银行正每天处理着全球最大量的交易数据。
智慧的金融机构应能够快速、智能地分析大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以便提高洞察力并做出明智决策。
IBM大中华地区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金融服务事业部总经理史民汉先生认为,金融体系的业务模式有能力变得更智慧 – 更广泛深入的协作、更灵活动态、更具新锐洞察 – 从而成就产业可持续的发展和价值。
IBM:四大突破点构建“智慧的银行”
在全新的市场环境与挑战面前,IBM认为危机中往往蕴藏着转机,逆境中更需要信心与智慧。目前,IBM已经与中国金融企业携手走过三十年,在这一关键时刻,IBM提出“智慧的银行”愿景,让银行企业以新的思维来审视自身的需求,并利用创新的科技去塑造新的业务模式。IBM一直在全球与不同的金融客户探讨并实践智慧之道,而其中一部分更成功地化压力为动力,通过有效的转型为其业务带来更强的竞争实力,印证了“智慧”在实现业务转型方面的价值。
在中国,IBM聆听银行业的需要并根据自身对市场发展趋势的了解和掌握,归纳出构建“智慧的银行”四大突破点,提出银行应从业务运营创新与转型、整合的风险管理、新锐的洞察与应变能力以及部署动态的IT基础架构着手,把智慧融入创新银行的营运模式,实现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腾飞:
1 业务运营创新与转型:
智慧就是预测客户需求,感知客户行为模式的变化,随时随地通过便捷的渠道提供个性化金融产品与服务。要建设智慧的银行需要通过业务流程整合、前台业务创新、和多渠道整合等方式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银行业务和优化且高效的流程。重点包括:
-银行核心转型:银行核心系统现代化不仅能提升新产品及服务的上市速度,更能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全方位的客户信息以支持更好的销售和服务,并同时支持银行业务国际化的进程。
-多渠道的转型创新: “智慧的银行”可以实现多渠道的转型创新,减少前台柜员非交互性的工作环节, 并将其转移至区域或总部的集中作业处理中心。同时,银行还能通过整合柜员桌面应用,改善生产效率并提供自动的销售与风险管理提示,以及使用先进的分析方法和预测理论以确定客户的行为和反应。针对现在手机和网络银行等新渠道的纷纷兴起,银行还能将网页与服务中心、网点及移动设备整合,使客户在不同渠道间的不同服务实现无缝连接。
-财富管理:“智慧的银行”的业务转型与创新更可促进财富管理方面的提升,为客户实时接入投资组合管理工具,自动预警管理资产的绩效的同时主动提供客户报告并建议行动,实现基于电子界面的财务规划与咨询流程自动化与标准化。
2 整合的风险管理
智慧就是实时的、准确的、预测及规避各类金融风险,优化内部资本结构。构建智慧银行需要通过定量风险技术手段预测并规避未来风险,紧密应对新资本模型设计、调整业务目标,遵从合规管理、优化内部资本结构,将制度遵从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为银行实施整合的风险管理战略。
据了解,目前国内银行所面对的风险主要可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治理和法规遵从、金融犯罪和IT基础架构风险等几大类。而智慧的银行正可通过包括完善的科学评估制度、研发风险管理诊断工具、实时监控模式以及预测系统故障等方式在内的定量风险技术手段实现整合的风险管理。
然而要实现整合的风险管理,其构建的过程集中在7个关键问题之上:1)公司治理: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效风险管理结构;2)策略统一:对所有的业务线进行统一商业策略管理;3)组合管理:采用积极的资产组合管理方法;4)风险转移:识别并提前转移无效率的集中风险;5)风险分析:设计和强化先进的风险分析工具,并持续验证分析工具的有效性;6)数据和技术:所有数据和系统结构实现一体化和流线型;7)利益相关者管理:与利益相关者及时交流和更新风险信息,努力提高透明度。
3 新锐的洞察与应变能力
智慧就是收集、处理海量数据,通过智能分析与优化提升业务决策支持能力。实现智慧则需要通过快捷、智能地分析银行内的海量客户与交易数据来提升洞察力和判断力;更高效的应用洞察以回应客户与市场环境的细微变化。
通过尖端的分析科技,银行在未来不但将具备从广泛的来源获取、量度、建模、处理、分析大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能力,更可以在统一集成的、互联的流程、服务、系统间共享数据,并将经过智能分析与加工的数据用于业务决策支持以及回应需求。此外,银行还将具备基于数据分析,及时向客户提供服务与反馈的能力,支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与客户体验的实现。
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国内银行建立智慧的商业系统,进一步完善商业决策,IBM日前在北京正式成立了“IBM中国分析决策创新中心”,致力于解决全球市场对于先进分析能力不断增长的需求。作为IBM全球分析决策创新中心网络的一部分,该创新中心将通过整合海量数据并进行分析及优化,有效帮助客户发现数据的新模式和关联,主动预测潜在风险及机遇,改善商业决策的速度和质量,为银行的智慧决策奠定坚实的基础。
4 部署动态的IT基础架构
智慧就是及时响应业务需求的动态IT基础架构。打造智慧的银行需要创建一种智能又安全,适应多变商业环境的灵活的IT架构, 以满足来自于不同部门、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各种需求。
部署动态的基础架构,需要全面考虑如何提高服务、管理风险和降低成本。7个技术层面的全盘计划和部署尤为重要。1)在服务管理方面,需要提供所有业务和IT资产的洞察力、控制和自动化,以提供更高价值的服务。2)在资产管理方面,需要利用为行业定制的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关键业务和IT资产的最大价值。3)在虚拟化方面则要利用领先的虚拟化和整合解决方案降低成本,提高资产利用率,并加快新服务的提供。4)在高效节能方面需要应对业务和IT基础架构中的能源、环境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挑战及机遇。5)在业务弹性方面要保证持续的业务和IT运作,同时快速适应并应对风险与机遇。6)在安全方面需要为行业而定制端到端的监管、风险管理和合规解决方案。7)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要求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信息法规遵从、可用性、保留和安全目标。同时,银行还需要更多地考虑灵活的协作模式,在与第三方进行战略合作时,开展多种形式战略外包的合作以实现专注公司核心业务,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实现及时的创新与转型。
IBM 大中华区副总裁及金融服务事业部总经理王天義女士指出 :“中国的银行要在充满挑战性的环境中把握发展的时机,必须具备前瞻性的视野和进取性的胆略,重新审视和塑造信息技术在银行业务转型中所扮演的角色,让“智慧”成为银行业转型与创新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