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与第二脑
2014-09-28 现代快报 编辑:佚名
毫无疑问,我们已经迈入了大数据时代。
智能手机的定位,电脑记录了我们在网上的每一个行踪,比草叶和花朵还要多的路灯式摄像头,我们已经赤裸裸地暴露在监视之中。我们的健康信息、艺术鉴赏、价值取向、购物交友,甚至未来我们会出现在什么地方,政府、商家,都全然掌握。这种必然的丧失感让人沮丧。
但是,未来学家们却不是像我们这样悲观,他们认为,通过分析大数据,我们会有一个更有趣的未来。
美国未来学家塔克尔在《赤裸裸的未来》一书中描述了这样的一个场景:某一天早上,你的智能手机给你发了这样一个信息:“下午你将在某个街区遇到你的十五年前的女友,记得要假装惊讶噢。”这不是科幻小说,而是你的智能手机截获了她在社交平台上的信息。或者,你打算看一场电影,你的手机告诉你,你不喜欢它的概率为73%。你在未来5年内中风的概率是60%等等。在你所能想到的日常生活的所有范畴里,包括约会对象、投资、购物、公共健康、教育、安全,你的智能手机都会给你提出量化的建议,如后悔度、成功率等。甚至,周围谁是你可能的朋友,你的手机都会提醒你。你就像有一个贴身顾问,帮助你作出思考和判断。你从怀疑到信任,到最后一刻也离不开它。就像我们现在不能离开电脑和手机一样,智能手机给了我们超凡的预测功能。我们对环境和他人的感受更直接和明晰。比如,我们会少受自然灾害和恐怖分子的侵袭,对健康、学习等早作预防和管理,改善我们的生活方式。这个景象既令人感到鼓舞,又让人感到莫名的恐惧。事物的不确定性和神秘性将消失殆尽。
塔克尔的实验表明,预知结果会对当事者的判断产生14%的影响力。但这恐怕还是要因人而异。科学杀死了宗教和神话,现在和不远的将来,因为大数据的使用,人类的情感、艺术鉴赏、彼此的爱恋甚至都要被智能化了。爱,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成为“人可能拥有但终将失去的信息流”。一切均可以计算、测算和预知。但这样科学、理性的生活方式真的是我们所需要的吗?我们自己的大脑,还有用武之地吗?大数据的拥趸表示,大脑并不会因为智能的帮助而弱化,而是用在更需要用的更有创造性的地方。大数据会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效率、更健康、更美好。但愿如此。
人类已经无法退回到小国寡民的自然状态了。在成见和恐怖并没有消失的社会里,信息数据的安全何去何从,人们必须作出选择。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我们都是透明人。即使我们闭着眼睛,也无隐私可言。用隐私换取第二个大脑,带来健康、安全、教育等诸多领域的进步和便利,这或许可以安慰人心。无论我们是忧心忡忡还是谨慎乐观,都不能阻止数据时代的来临。或是被数据照亮,或是陷入新的牢笼。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