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开放生态未成,贵州大数据中心之路并不好走
2015-05-29 搜狐网 编辑:陈宝亮
一位参与平台建设的人士告诉记者:“只有个别的领域可以把数据开放出来。而且,一旦涉及到跨市区、跨机关单位、跨部门的时候,工作难协同、数据难打通。”
一个大数据产业博览会,让地处偏远的贵州突然闯入IT业界的视野焦点。人们猛然发觉,这个曾与IT毫无瓜葛的边远省份在新一波技术浪潮下居然已经悄无声息地占据了一席之地。
四年前的贵州,在IT领域几乎一片空白。但2012年的云计算浪潮中,贵州凭借高海拔、低气温、低能耗成本等优势脱颖而出,成为了与内蒙古并列的数据中心集群地。三大运营商共投资150亿元在贵州建设数据中心基地。
其后,贵州省政府借助云计算基础启动“7+N云工程”,力图建立中国智慧城市的示范工程,并吸引了一批企业参与其中。2014年底,贵州省又上线“云上贵州”,开放了部分政府数据。时至今日,贵州省已逐渐拥有了培育大数据产业的土壤,被视为大数据行业的“圣地”。
“相比于其他省份,贵州省政府在整个过程中的积极、开放,堪称无与伦比,这也是大家来到贵州的原动力。”一位全程参与贵州省蜕变的企业人士告诉记者:“毕竟,BAT已经包揽了线上的商业数据,别人很难进入。而政府、行业数据的开放却还是空白,价值也更大。积极的政府,可以让大家的尝试事半功倍。”
数据开放生态未成
2015年两会,包括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神州数码董事长郭为等代表提出“开放政府数据”的提案,希望政府开放社会数据,推动经济转型、政府职能转变。
事实上,真正吸引企业的,在于政府数据的“高价值”。全国的居民、企业、机构等社会信息,几乎全部储存于市级的局、委、办等机关单位,这些社会信息包括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保险、住址、联系方式、交通等等,也包括企业的收入、业务,政府的经济发展、资源配置等等。
对于任何一家想进入大数据领域的企业,这些信息的价值无可估量。而且,对于政府本身而言,政府数据的开放也可以推动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更好地发挥职能。
但事实上,政府数据开放远远达不到这一程度,即便贵州,也是如此。
2014年10月,贵州省政府打造全国首个省级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云上贵州”,目前“云上贵州”网站日均访问量近2亿次,最高峰值达10亿次以上。但据记者查阅其官网发现,云上贵州被访问最多的数据是贵州省环保部门提供的环保数据。除此之外,贵阳交通部门开放了实时路况信息,但其余市并未开放该信息。
“贵州搭建了数据开放的平台,但是,这个台子上现在只开了几朵花。”一位参与平台建设的人士告诉记者,“只有个别的领域可以把数据开放出来。而且,一旦涉及到跨市区、跨机关单位、跨部门的时候,工作难协同、数据难打通。”
以城市路况信息为例,全国几乎所有城市在城市智能化的过程中都开放了公共摄像头资源,但公共摄像头资源却隶属于政府不同部门,“现在开放的结果是形成一张张小网,不同部门的数据很难打通。如果跨越市区,可能会因为产品、技术形态的不同,更难形成一张大网。”
这一现象不仅存在于交通领域。教育、医疗、金融、房产等行业,分散在政府各个部门中的数据因为不成体系,且部门壁垒森严,均存在数据打通难、数据开放不足等问题。
此前,数位在教育、医疗、互联网金融的创业者曾告诉记者:“缺少关键数据,遏制了创新能力。数据拥有量,也成为创业的最大门槛。”
政府数据开放难题
5月26日贵阳数博会期间,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作重要讲话,他指出:“要加快建立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优先开放高价值数据,鼓励基于开放数据开展应用创新,让大数据惠及更多民众,要制定鼓励政策,引导更多非公共数据向社会开放。”
“但是,政府数据开放涉及到20多个政府部门。”易华录公司智慧城市BG副总裁王云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过去多年间,这些部门都有自己的IT架构,并不互通,完全不适应现在的开放要求。”易华录系央企华录集团的控股上市公司,目前在全国参与25个智慧城市项目,这些项目覆盖人口超过5000万人。
王云峰介绍,在此前的数字化城市建设中,各市级单位均按照自己职能要求建设了垂直化的IT设施,各部门都拥有自己的基础设施、IT系统、数据标准。王云峰指出:“这种垂直的IT架构与‘以省市县三级为管理单元’的政府管理结构不对等。所以,即便省政府力推数据开放,也很难短时间打破这种矛盾。”
“大家都在呼吁数据开放,却很少有人看到这种政府IT管理工具与体系之间的矛盾。”王云峰指出,“而且,整个产业界都无法给出一个统一的、能够从目前的IT架构向未来平滑演进的方案。”
而这一矛盾引出的另一个问题则是,“每一个机关单位都有自己的职能要求、监管责任,如何在符合部门要求、符合法律法规的条件下,提取部门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清洗、存储、加密,并且把其中可开放与不可开放的数据区分开来,然后对接到不同的平台之上?”王云峰表示:“各单位自己做不了、互联网公司也没有这一能力。几乎没有既懂大数据,又了解部门职能的人才。”
虽然业内都在呼吁国家制定数据开放的标准,但没有人知道标准该如何制定,这是政府数据开放最大的难题。
除此之外,“政府数据都是居民、企业填报的样本数据,缺少政府部门与用户互动的行为数据。”在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罗建中看来,“政府其实没有‘大数据’,这些都是‘小数据’,并不足以支撑政府职能转型。”而且,罗建中认为,当前也缺少有效分析政府数据的分析模型,“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确实有一些用户行为数据,但这些用户行为都很简单,不能全面支撑政府转型的全领域大数据。”
数据市场的“混沌”
数据开放困难重重。而数据开放之后的环境,更是处于“原始”状态。
2015年4月14日,国内首个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正式挂牌运营并完成首批大数据交易。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注册资金5000万,定位于面向全国提供数据交易服务,旨在促进数据流通,规范数据交易行为,维护数据交易市场秩序,保护数据交易各方合法权益,向社会提供完善的数据交易、结算、交付、安全保障、数据资产管理和融资等综合配套服务。
在此之前,国内其实一直存在数据交易市场,其中就包括非法交易用户信息的“数据黑市”,垃圾短信、骚扰电话大多源起于此。当然,部分领域也存在为数不少的公开数据交易,比如广告行业。
但是,所有领域均存在“数据所有权存疑”、“交易规则不明”、“数据难以定价”、“数据描述不清”、“没有商业模式”、“缺少法律保护”、“用户数据隐私”等问题。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雷军也在大会发言时指出:“探索数据价值、挖掘商业模式,是今天的当务之急。”
“贵州交易所成立之后,大家逐渐尝试把一些公开的数据交易都拿到这个平台上来,希望通过交易行为推动市场秩序逐渐成型。”一位参与数据交易的人士告诉记者,“但很难推动,现在平台的交易规则并不适合交易需求。”
该人士表示:“真正有价值的数据,往往指向性很强,跟企业、用户关联度很高。这种数据交易时需要‘加工’,以保证用户隐私,但交易所要求‘加工’得太狠,会失去数据原有价值。所以,不少人还是放弃了在交易所交易。”
除此之外,数据交易也很难得到保护。“电子数据具有易变性、易改无痕、不易固化呈现和归档的特征,无论是数据资产的公证,还是交易纠纷问题,都不适用于现有法律法规下的市场环境。”杭州安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单勇忠认为,“应该在数据的生成、存储、传输、交易的所有过程中建立公证取证通道,使数据实现直观呈现和形式固定。”
安存网络科技是一家大数据创业公司,致力于把法治生态复制到数据世界。目前,安存科技正在建议贵州政府建设“全数据生命周期电子数据存管与证明系统”。
当然,除了安存网络科技之外,还有很多参与贵州大数据建设的创业公司,为贵州政府的数据开放、数据交易市场环境、未来发展等规划领域建言。
无论是人才、产业、资本,贵州都没有优势。但如果贵州政府能够把所有的配套做好,依然能成为中国大数据的样本。毕竟,在当前的创业潮中,人才、资本的流动已经没有太多地域属性,但大数据产业的种种制约,必须靠一个积极的政府去持续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