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正文

当传统图书馆遇见K1:阅读回归生活

2015-06-16 IDCUN 编辑:IDCUN

  从与图书馆渐行渐远,到让阅读回归生活,400多万苏州市民拾获的不仅仅只是扉页书香,更关乎这座城市未来的发展内核——文化引擎。这一切改变,得益于“苏州图书馆市民卡”项目的成功实施。同许多项目故事一样,项目主角苏州图书馆历经了从面临挑战到克服困难,直至取得成功,让“书香苏州”之称比翼“人间天堂”。特别之处是,这个项目里没有配角,所有参与项目的人都表示,这里还有另一个主角——天梭K1系统。

  2015年3月28日这天,值得所有苏州市民高兴。这一天,苏州市民卡开通了借阅功能,400多万市民卡用户自动纳入苏州图书馆借阅系统。这意味着,以后只要拥有市民卡,没有读者证的读者也可在苏图所有服务网点享受借阅服务了。

  这是“苏州图书馆市民卡”项目成功实施的结果,该项目对苏州图书馆的图书借阅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实现市民卡管理系统与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对接,将全市市民卡信息导入到苏州图书馆数据库,开通市民卡书刊借阅功能。

  缘起——面临挑战的苏州图书馆

  作为苏州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图书馆市民卡”项目系统整体业务主要包括信息入库、信息变更业务和查询验证三大类。这里面涉及对全市市民卡信息的保存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涵盖图书借阅和其他城市生活服务功能,对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要求极高。

  项目要求一次性将苏州市全体市民卡信息导入图书馆数据库,这样一来,苏州图书馆数据库用户数将激增至500万,数据规模以及业务压力都将成倍增加。同时,随着市民卡业务功能拓展,图书馆借阅吞吐量也随之暴增,覆盖年约500万册书,读者500万人。项目建成后全年总体业务量将达到2000万笔,系统压力激增。

  这样的数据规模和业务压力,显然是苏州图书馆原有系统所不能承受的。解决办法是对现有系统进行升级,购置新的数据库平台满足应用需求。

  苏州图书馆对项目整体要求是:对系统进行整合,实现IT服务的快速交付,提升业务系统安全与服务能力。项目数据库服务器配置需满足46万tpmc的性能需求,并且具有一定的易扩展性,满足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规划。

  相遇——K1护航关键业务

  苏州图书馆借阅系统运行近5年,已经不能满足项目业务增量和安全要求。项目建成后,苏州图书馆全年总体业务量将达到2000万笔,系统压力激增,原有的2台x86服务器无法满足系统运行,项目对整个系统要求必须高可用和高可靠。

  在多方考虑和比较后,最终,苏州图书馆最终选择了浪潮天梭K1 950作为新系统的承载平台。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浪潮天梭K1是国产自主小型机,其性能指标能达到国外小型机的同等水平,完全能满足苏州图书馆的应用需求。而且从维护的便捷性和建设成本、采购成本、维护成本来说都能给我们节省很多的投资。再说,K1在银行用都没问题,我们用就更有底了。”

  针对项目实际情况,浪潮团队为苏州图书馆配备天梭K1 950主机,提供双机RAC+BCP方案。两节点的RAC数据库集群性能可达单节点的1.5倍以上,确保苏州图书馆借阅系统高可用、高可靠性。同时在任一节点宕机时还能提供HA功能,当活动节点出现问题,导致图书馆正在运行的业务(任务)不能正常运行时,备用节点此时就会侦测到,并立即接续活动节点来执行业务,确保图书馆业务连续不中断。

  此外,项目中两个节点可以共享数据库,并自动并行处理及均分负载,在数据库故障时进行容错和无断点恢复处理,提高了图书馆数据仓库和决策支持系统的性能。并且浪潮团队为两个节点设计了并行查询选件结合,提供节点间的并行性和节点内的并行性,使新系统可以得到更高的性能。

  而通过在前端部署 BCP 数据连续性模块,可以实时24小时监测图书馆业务运行情况,确保应用不受各种意外和人为故障的干扰宕机,确保在图书借阅高峰时段,业务连续不中断,实现高可靠。


项目整体设计方案硬件拓扑图

  未来——“书香苏州”比翼“人间天堂”

  通过“苏州图书馆市民卡”项目,苏州400万市民卡完成了升级,实现书刊借阅功能,市民可在苏图总馆及各分馆借阅图书,并可使用苏图“网上借阅、社区投递”(“书香苏州”APP)服务。

  苏州图书馆负责人表示,项目实现了对资源整合,建设惠民、利民的图书借阅支撑保障体系,形成人人读书、人人借书的优良运作模式,提升苏州市整体的图书与阅读环境,实现“书香苏州”建设目标。“现在,苏州市民借阅书刊非常便利,来图书馆的市民开始多了起来,来图书馆看书、借书逐渐成为市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这是‘苏州图书馆市民卡’项目最核心的价值。”

  利用浪潮天梭K1系统,搭建城市生活服务集合系统平台,让远离图书馆的人们重新回来,让阅读回归生活,让“书香苏州”成为继“人间天堂”后,苏州又一张耀眼的城市名片。同时,苏州图书馆还将迎在市民信息管理基础上,探索多种服务模式。

大家都爱看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