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正文

大数据造假让社会诚信很受伤

2015-07-07 机房360 编辑:佚名

  一个月前,参加“大数据与诚信社会”研讨会时,感都有些“顾左右而言他”。或者说大数据,或者说诚信问题,或者说自己所在领域的工作情况、学术问题,最后往大数据和诚信方面靠一靠。之所以如此,我以为在于大家对“大数据与诚信社会”这个命题以及命题中两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还缺少感悟和认识。但此后的一个月内,先后看到两则消息,都使我产生了一定的震撼,并由此意识到:大数据造假,或许真的已经成为建设诚信社会进程中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现实问题。

  一是上次的视点文章中提到的,某著名大数据企业领袖的一段演讲视频。他说,中国有准确的数据吗?拥趸们立刻给予热烈掌声。于是我想,您的这个问题包括您自己的企业吗?情况可能有三:一是不包括。他认为,只有他们自己的数据才是准确的;二是作为老总,他对自己的数据可能真的不了解;三是包括该企业数据在内的所有数据。多年前,就有企业老总对我说,你们的数据能准吗?我给你的什么数,我还不知道?我说,不是所有企业都像您一样吧?您要说报假数,我们就去检查。对方改口说,我是说统计准了不容易。我真的不相信也不希望,那位大数据企业领袖也在他们著名的大数据产品中知假造假。

  二是在上月底的《北京青年报》上看到的,题为《别让电商“吹牛”不上税》的评论。该文针对国外某咨询机构指称国内某知名电商有刷单行为发表评论,指出这种行为的企业绝不仅该电商一家。文章建议,监管部门借鉴某些国际经验,让这些电商吹牛就上税,吹得越大上得越多,以遏制电商的数据造假。该评论提到的电商,也是国内最著名的大数据企业之一。虽然文章提供了消息来源,但因为未经核实,我在这里还是隐去了商家大名。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改变了零售商业的营销方式;而电商及网络销售的风起云涌,也使越来越多买卖双方的一次次交易,都成为大数据浪潮中的一朵朵浪花。而基于电子交易、网上搜索、公共平台互动等行为而产生的大数据,因其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电子化生成,规模大,又实时更新,因此被一些人认为比传统的统计数据更加全面、及时、透明,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但如果大数据出现了造假、甚至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其情景是非常恐怖的。第一是不易发现。无论是刷单、灌水,还是人为在后台做一些手脚,或是直接发布一个虚假数据,一切都好像是自然生成、水到渠成,是许多行为和愿望的集成与结果。第二是难于监管。目前,绝大多数网络大数据都不需要报送和提供。现行法律法规也并没有对大数据的生产、发布和使用作出规定,也没有明确哪一个职能部门负责监管,更没有对虚假数据进行处罚的相关条款。第三是连锁反应。如果有相关利益者因造假获利而不付出代价,必然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使造假者和造假行为越来越多,重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第四是误国误民。虚假的大数据信息用于国家决策,必然带来决策失误;用于个人行为,也必然带来误读误判,给个人的选择和个人利益带来损失。

  随着大数据的与日俱增,防止和遏制大数据造假,已经成为建设诚信社会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除了要让电商吹牛就上税以外,更应尽快启动相关立法工作。要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大数据的生产、使用、提供、发布作出规定,对利用和制造虚假信息误导公众的行为明确相应的处罚条款。要通过运用法律的、经济的手段,使造假者付出其付不起的代价,同时使大数据真正在服务决策、服务社会、服务百姓、服务生活方面发挥大价值。

大家都爱看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