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数据解决治堵难题
2015-07-24 深圳商报 编辑:郑思
大数据时代来了。今年,从查处假套牌的士,到对已经吊销驾驶证的人员开车上路的排查,再到对泥头车的整治,深圳交警越来越频繁地将大数据应用于交通管理和违法整治行动中。昨日,交警相关负责人表示,运用互联网+概念,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利用大数据分析,我市交通管理将进入新的阶段。目前交警正在尝试对多年沉淀下来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在治理拥堵方面,预测车辆的行驶轨迹,为市民提供更为科学的行车路线已不是难事。
应用于交通活跃度分析
“未来能分析出什么可能会超乎我们的想象。”深圳交警局情报中心副中队长吴凯峰表示,我市一直都存储车辆的行驶轨迹,已经超过十年的时间。历史所有的数据都可以进行挖掘。
深圳交警科技处副科长刘义表示,大数据在交通分析上的广泛应用,可对车辆活跃度进行分析。如,我市有多少车在路上行驶,多少车处于静止状态;行驶车辆有多少是本市的,有多少是非本市的;哪些车辆一个月仅用三天,哪些车辆每天都会使用;哪些黄标车平时在我市道路上行驶等。
今年新增了全市卡口数量
吴凯峰透露,今年我市大量增加了卡口数量,特别是原特区外的道路。这是为我市将大数据方法全面应用到交通管理的各个领域做好准备。
今年5月份,深圳交警依托大数据基础,专门针对我市2015年1月1日以来因酒驾被暂扣驾驶证的915人和2012年5月1日以来因醉驾被吊销驾驶证的3021人,共3936人,通过对其所驾车辆的活动规律进行分析,重点排查出活跃车辆有491辆。“交警通过在全市设点对活跃车辆拦截,排查出驾驶车辆的是否为已经失去驾驶资格的当事人。”
应用于交通违法分析
刘义说,大数据方法同样能够应用于查处遮挡号牌违法行为。当车辆号牌被遮挡后,交警可以通过该车辆的其他特征和行车轨迹,同车辆档案数据进行比对“碰撞”,锁定嫌疑车辆。车辆特征包括车型、颜色等二十几个维度。”
刘义表示,目前全市有200多个天眼、3000多个停车场摄像头和2000多个电子警察,全市“天眼”系统每天会记录900多万个过车图片。查处飙车车辆时,可以将“天眼”记录下的车辆行车轨迹与车辆档案、违法记录等多个数据库相互“碰撞”,筛查嫌疑车辆。
吴凯峰表示,目前,大数据分析的模型还在不断完善,未来车辆的每一个变化都难逃卡口的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