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和虚拟化 > 正文

公有云或将遭遇败退 这到底是真是假?

2015-08-13 51CTO博客 编辑:佚名

  大家在沉浸于新技术带来的便利时,有没有思考过与云计算服务相关的以下几个问题?

  以规模化方式开发云应用会带来非常高昂的运营成本,但这部分成本到底会不会超出内部基础设施方案所带来的开支水平呢?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最近,我听说不少企业客户出现了“开历史倒车”的状况。具体来讲,一部分企业在公有云环境下运行应用程序,而后又选择将其撤回——这主要是因为公有云服务的使用成本会随着规模提升而变得太过昂贵——也就是运行在内部私有云当中以节约开支。

  这实在让我有点费解和疑惑。首先来讲,应用程序的迁移从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儿。除此之外,这类企业使用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内部私有云?这类私有云方案又能带来怎样的扩展灵活性水平?

  私有云的安装与部署绝非易事。事实上,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够以规模化方式构建起自己的私有云环境——当然,我指的是能够提供与公有云相仿的资源与功能的私有云方案。

  没错,这方面工作已经变得越来越简单易行。举例来说,微软公司就拥有自己的Azure Pack。而Windows Server 2016也承诺迈出显著发展步伐,成为一套真正的私有云解决方案。另外,各类打包OpenStack解决方案也让相关部署与管理工作变得愈发轻松——包括来自CloudScaling、IBM、PistonCloud(最近已经被思科所收购)以及红帽的产品。另外,Mirantis与Breqwatr也推出了不少与OpenStack相关的产品选项。

  不过说真的,到底哪种解决思路成本更低:公有云还是私有云?内部解决方案要求我们承担巨大的前期投资、雇佣运维人员、占用楼面空间,更不用提能耗及冷却系统带来的支出了。目前各类硬件/软件捆绑产品供应商都会努力鼓吹“订阅式服务”——其在本质上属于租赁机制。不过要想提前解除租赁合同,大家还是需要付出沉重的成本代价。

  另外,私有云的规模扩展能力一直让我觉得不太可靠。除非大家购置了大量冗余资源,否则根本不可能真正实现快速可行的规模扩展。更重要的是,私有云永远不可能像公有云那样将各类最新型技术成果快速交付给用户。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公有云永远属于最理想的解决方案呢?不一定。每家企业都具备的记录系统就基本无甚变量可言,运行状态普遍良好而且完全无需云技术的介入。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将一切都转变为SaaS版本,但如果当下其运作状态仍然令人满意,那么就没必要太过躁进。

  不过真正值得关注的还是面向公众的Web与移动应用程序,它们在运行当中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公有云正成为越来越此类应用的理想承载平台,这一方面是由于相关资源需求波动往往很大,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这些应用的生命周期往往比较短。

  当然,Web与移动应用程序仍然需要与后端系统进行对接,而后端系统一般仍然运转在内部基础设施当中。正因为如此,我认为微软、IBM以及其它技术供应商打造的私有/公有混合解决方案才是最理想的发展方向。另外,如果OpenStack联邦体系的发展规划能够结出果实,那么混合型解决方案将迎来更多考核指标,进而实现更出色的灵活性水平。

  不过我仍然很难理解从公有云向数据中心内部私有云转移的决定——无论企业客户对这样的决策作出怎样的定义。公有云服务代表着计算资源商品化的最终形态,而这种开历史倒车的作法基本不可能带来什么理想的结果——至少还没有任何成功的先例。

大家都爱看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