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践 强化大数据利用价值三步走
2015-09-14 中关村在线 编辑:佚名
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大数据部署,深化大数据应用,已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9月5日,《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发布。对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以大数据技术为抓手、探索新型社会治理模式提出了明确要求。随着《纲要》的出台,对大数据神奇力量和它所带来的宏大机遇的追求已经从探索讨论进入了实干推进阶段,能不能抓住机遇,在迎接拥抱大数据时代的赛场上拔得一筹,将成为对中国各级地方政府的又一次严峻考验。在信息化时代,我们该如何认识大数据并利用好它呢?
第一,适应新常态,必须强化利用大数据的意识。
世界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大数据。从国际到国内,从沿海到内陆,信息化的进程与经济发展成一致性,也反映一个地方的改革开放程度。谁抓住信息化的“牛鼻子”,谁掌握的大量的数据、先进的技术和开放的思想,谁就能在新一轮发展中最先尝到甜头、大有作为、拔得头筹。我们处于内陆地区,思维模式、工作方式带有强烈的传统“人治”特点,不善于分析数据、运用数据和用数据说话,特别是利用大数据分析经济发展形势、整合调用数据的能力和利用大数据科学谋划未来发展的本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可喜的是,党的十八大把信息化纳入“四化”同步建设的战略内容。习总书记提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等重要论断。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些都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的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体现了推进信息化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为我们今后做好大数据利用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环境保障。
那么大数据有什么作用呢?
一是大数据使决策更加科学有效。从古到今,人们都很重视运用数据进行决策。《孙子兵法》中讲到,兵法的基本原则有5条,“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度”指国土大小,“量”是指粮草资源的多少,“数”是指军队的数量,“称”是指双方的实力对比。可以看出,胜负可以通过以上四个因素进行估计,而这四个因素本质上都是数据。美国“向大海进军”的胜利成为南北战争后期重要的转折点,谢尔曼将军自断粮草、孤军深入并不是不需要粮草,而是根据人口普查提供的丰富统计数据(主要包括人口明细、农业部分明细、制造业部分明细),确定进军路线,实现补给,最终取得胜利。王伯祥在寿光当县委书记时,制定农业、工业等方面政策时,也对行业进行全面调研了解,对每个项目需要的土地、资金、将来的效益都进行科学的推算,实现了对机遇的敏锐把握,正因为如此,使决策更加科学而有远见,才实现了寿光转型腾飞。由此可见,数据为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和发展预见,也使决策更加科学和有说服力。只要我们收集大量真实的资料数据,进行全面分析论证,总结科学规律,并加以运用,一定会开阔视野、解放思想、明晰思路,促各种政策和决策更加科学实际、更具远见卓识、更加依法规范。
二是大数据创造更多的新产业和新业态。习总书记指出,由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制作机器人的软硬件技术日趋成熟,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和增长点。大数据背后隐藏着数千亿计的宝贵财富和创业机会,直接影响经济发展、民众生活等方方面面,甚至决定经济发展发展未来走向。从腾讯QQ、云计算、到阿里巴巴等各类社交软件和电子商务平台,从数据服务、投资理财、到经济分析,再到“互联网+”,无不有大数字的影子,相应产生了无数的新业态、新产业,创造了难以估量的价值。只要各行各业依托大数据,创新商业模式,实现融合发展,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能让市场活力无限迸发,推动经济追赶超越发展。
三是大数据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李克强总理指出,大数据与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相结合,正在迅速并将日益深刻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大到智能型社会的创建、智慧城市的建设,小到智能家庭管理、智能手机使用,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例如,富平的柿饼通过互联网卖到了北京,北京的商品又通过互联网进入了富平;商家通过数据分析或云计算,得出网购主要是80、90后的结论,针对性研发新产品、提供新需求;根据客户长期的购物习惯,亚马逊在客户未下单前将定制商品寄到他们手中;人们根据电子地图、酒店入住率、价位认可度等分析和选择自己要出行的路线和景点,等等。互联网依托的大数据正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要我们用大数据的思路和工具解决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医疗服务、教育培训、养老社保等问题,就会引导人们认识大数据、产生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利用大数据,从而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推动进入更高层次的信息化水平。
因此,我们要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和现代高新技术知识,适应经济发展潮流,认识大数据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增强运用大数据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大数据帮助各级决策,让大数据推动经济发展,让大数据方便群众生活。
第二,适应新常态,必须强化利用大数据的行动。
信息数据对我们来说是海量的,谁来引导和推动大数据利用最为关键。作为欠发达地区,面对信息化推进较慢的实际情况,应突出几个重点进行尝试和推动。
(一)要利用大数据进行决策。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公众参与”是指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如听证会等;“专家论证”是根据一定的政策理论对某一事物的综合评估或对群众意见建议进行总结研判;“风险评估”是对某项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落地征求广大人民群众意见,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合法性审查”是指依据法律法规进行的一次法律把关;“集体讨论决定”是班子成员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和信息对某个决策进行判别。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大量真实的信息,即大数据。通过掌握庞大而真实的数据,并通过一定的规律和法律进行归纳总结和评估,得出科学可行的结论,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因此,各级各部门在作决策、干事情前,必须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得到充足而真实的数据支撑,然后吃下海量数据,进行“搅拌消化”。比如,编制小城镇建设规划、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都必须进行详实的数据分析,过去什么样、现在怎么样、将来怎么样,都要用可靠的数字说话,这样才能做到科学决策,才能为更高一级决策提供更多的数据和理论依据。
(二)要利用大数据推进“互联网+”。“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传统产业一旦与互联网融合,就会插上腾飞的翅膀。一是推动“互联网+工业”。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引导中冶陕压、陕焦化工、陕富面业、陶瓷加工等骨干企业通过互联网与产业链各环节紧密协同,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强产业链协作,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生产新模式,加快形成传统产业网络化产业生态体系。同时,支持新兴产业园创建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行动计划,引进高科技等战略性新型工业,从增量上提高互联网应用水平,促进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二是“互联网+现代农业”。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突出柿子、羊乳、琼锅糖、面粉、墨玉石刻等特色产业,搭建一批网络销售平台,培育一批电子商务企业,形成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新模式,逐步建立农副产品、农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使富平农特产品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实现提质增效、促农增收的目的。三是“互联网+文化旅游”。要充分挖掘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整合和创新富平众多电子媒体,建立股份制文化传媒集团公司,搭建“众包、众创、众智”平台,建设新的发展引擎。一方面营销大众创新成果、播放音频视频、发布海量图片信息,实现人机互动、人人互动,催生信息产业大发展;另一方面进行景区推介、旅游休闲、文化传播、酒店登记、门票购买等,包罗万象、开放开发、快捷方便,推动富平文化旅游产业迈上更高层次。
(三)要利用大数据创建智慧城市。快速的城市化,意味着城市区域及其人口规模的扩大,这使得城市的管理越来越复杂,也给城市能源供应、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群众需求等方面带来巨大挑战。各国寻求高效、科学的城市管理模式,20世纪初期数字化城市应运而出,进入21世纪智慧城市开始风行。所谓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纵观各国智慧城市建设以及我国个别城市创建成果,可以提炼出一些共同的元素:即任何一项智慧城市工程,都少不了“技术支持、政策配套、市民参与”三个要素。因此,建设智慧城市,必须从这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智能管理运营中心。要积极借鉴张家港市等城市创建成果,加强与神州数码等专业集团的合作,加快城市道路系统、商业运行系统、卫生清洁系统、电信电力系统、行政管理系统等各个系统、各条战线的信息资源整合和利用,建立数据感知、采集、传输、分析和应用的职能型管理运营平台,构建一个网络中心管理、各个系统良性运作、相关问题集中协调解决的格局,促使城市管理智能化。当前,可以依托县信息化办公室和县级便民服务大厅,整合政府网站、党建网以及公安、交警、宣传、住建、教育等各个网络系统,聘请专业大集团大公司进行智能系统设计和打造运营,加大硬件投入,健全网络触角,逐步推进城市管理的智能化、便捷化。例如,通过智能系统,分析城市堵车和停车难原因,有针对性进行城市改造,或通过网络向市民提供城市动态停车信息和停车收费情况,帮助人们规划出行路线和时间,并通过GPS导航找到最方便的停车位。二是出台相关政策。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政策支持。要认真研究富平城市发展的特点和实际,出台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指导思想和建设规划,近期目标和远景目标,使智慧城市建设有章可循。要制定具体的配套方案,制定智慧城市建设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智慧城市建设。要明晰责任、落实主体,向政府、社会、个人以及参与公司提出明确的职能职责、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三是动员全民参与。所谓城市,城是载体,人才是主体。真正的智慧城市,必须要让人融入到城市生活的建设中来。要为城市生活打造一个数字化界面,让人们通过这种界面去触摸城市的脉搏、享受城市的服务、参与城市的管理;要通过信息技术,把人的智慧放大,让市民成为一个个神经元,促进各类信息互动,进而形成“群体智慧”,共同建设好“智慧社区”;要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面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向市民提供免费服务,激发市民参与的兴趣和热情,让城市因智慧而高效、让市民因智慧而幸福。
(四)要利用大数据改善民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让群众感受到温暖的无外乎“医疗、健康、养老、教育、旅游、社会保障”等民生方面的优质服务。一要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搭建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充分发挥互联网的高效、便捷优势,为每个群众建立办事电子档案,推行联网审批,一次性递交、限时批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广大人民群众不跑腿办完所有手续;继续推行群众的事干部代办制度,能联网审批的联网审批,不能联网审批的干部集中代办。二要创新医疗、养老、金融等服务方式。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一人一档,一人一卡,实现县各内医院互联互通、互相认证,方便群众就医;建立远程诊断平台,对急诊病人进行远程会诊,对乡镇卫生院进行远程指导,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探索养老、医疗保险以及城乡低保、老龄补贴等费用网上缴纳或发放,最终推广到水电等网上缴纳,打造智慧金融,提高服务水平。三要开放有关数据使用权限。数据的生命在于共享和利用。政府部门要全方位收集各类数据,系统整理,科学管理,方便市民。比如各镇村人口信息、产业信息、地形地貌、历史沿革等,以及各类政策法规、办事流程、落实情况以及经济数据、决策过程等各个方面,除涉密信息外都要中心平台上公开,方便市民查询和利用,实现政府与群众互动,既打造阳光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又增强全民参与数据收集和利用的意识、提高全民素质。
第三,适应新常态,必须强化利用大数据的保障。
新生事物推进,唯有敢闯敢试、先行先试,敢于迈开步子、趟深水,才能赢得先机、促进发展。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试点示范、逐步推开,不断提高各行各业信息化程度,努力形成全社会利用大数据、管理大数据的良好格局。
一要加强领导。成立信息化推进委员会,统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切实推动行动的贯彻落实;加强信息化办公室力量,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推进;聘请有关专家,成立专家组,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支撑。要强化利用数据的意识,促使各级“一把手”养成收集数据、认识数据、利用数据的的习惯。
二要试点示范。抓紧出台信息化发展意见,制定有关政策,抓住行政单位先行先试,积累经验,逐步推开。建立大数据分析利用保障机制,确立有关信息收集办公室,全面征集县域内外各种数据,建立相关数据库,纳入信息公开平台系统。开展行业试点,依托县级服务大厅建立网络服务平台,提供查询服务,实现有序整合融合。扎实做好“互联网+”融合试点、智慧城市创建等工作,逐步形成县域管理服务“一张网”,让社会治理更加规范有序。
三要资金保障。要抢抓国家推进信息化、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机遇,加大信息化项目策划包装,争取列入中省试点计划。将信息化工作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特别要加大对网络硬件建设、数据库建立、“互联网+”应用、智慧城市创建等工作的资金保障。要创新融资模式,加大与央企省企名企的合作,用好PPP等融资模式,大量吸纳社会资金进入信息化领域。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引导私营企业参与大数据的收集、分析、论证以及数据咨询服务等,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信息化工作,从而产生新业态、增加新岗位、激发新活力。
四要考核指导。没有考核,就没有落实;没有指导,就难以健康发展。要加强考核,将大数据运用、互联网+、云计算以及智慧城市创建等信息化重点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考核项目之中,设置相应分值,推动工作落实。要加强引导,完善配套,增强服务,以动态眼光看待信息化发展,鼓励大胆探索,相互借鉴,促进信息大发展。要加强统筹规划,科学组织实施,杜绝盲目建设和重复投资,务实有序推进。要加强保密工作,坚持法无禁止皆公开的原则,建立信息公开负面清单制度,引导政府、社会、个人依法收集收据、分析收据、公开数据和利用数据,确保大数据利用依法规范,信息化工作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