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守门用良器
2015-10-27 D1Net 编辑:黄昊
今天“云大物移”已经从一种理念变成一个个应用。大数据也不再是书本上的概念,开始有了医疗行业的一个个案例。有人说我们已经从信息时代走入了数据时代,从业务驱动、需求牵引走向了数据驱动的建设模式。各路英豪也悉数登场,各种概念比比皆是,市场呈现出一片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气象。从需求上看,精准医学要求的出现、多点执业区域医疗要求、分级诊疗要求都对数据的开放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而从服务模式上看,远程医疗将成为常态,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将逐渐融合,加之可穿戴设备盛行,数据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数据的流向也从传统的医院内部的各诊疗环节之间流转开始突破医疗机构内部,在整个社会流转。这种变化也带来了医疗机构信息安全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网络结构从封闭走向开放,各种网络安全隐患成倍数增长;网络终端从可控走向游动,网络管理难度加大;使用网络的人由院内人员变为了所有需要医疗服务的人,对制度的遵从度大大降低,因此必须有更好的技术手段进行管控;而近年来国家更是加强了医院网络的安全管理,通过实施三级等保等措施,要求医院信息网络管理必须从无序走向规范。这些变化,在我们进行内外网业务协同时,必须给予重视和解决。
个人认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医院内部的信息化越来越趋于完整,各种流程基本上固化,且与医疗业务紧密相连,信息化发挥出很好的业务支撑作用。而大数据时代,很多数据(比如基因测序数据、慢病患者的居家数据、可穿戴设备采集的患者数据、患者的社交网络数据等)都是在医院外部产生,这些数据又对医疗活动、临床科研有一定的作用。医院内部网络产生的各种数据由于其专业性和高准确性更是被社会所需要。数据在医院内、外网之间的交换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而我们是不是现在就有必要为了应对互联网的需求去对现有业务做大的调整呢,我认为还不必要。当前依然是保证医院业务的顺利开展才是信息科的主要工作。
信息科作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部门,承担着建管运维的工作任务。其职责要求必须把数据管理好、使用好,必须建立起一条安全、可控、简单、稳定、可拓展的内外网交互通道。信息人就如同是医院网络的守门人,守护着数据,承担着数据的交换任务。而从全国医院的信息科人员结构和技术力量来看,我们还很弱小,具有“一少”(信息科人员少)、“两多”(数据种类多、各类需求多)、“三弱”(技术弱、安全防护弱、系统应对业务变化的灵活性弱)的特点。要承担起守门人的任务,我们就应该有称手的“兵器”。
在“兵器”特征上,我认为这个兵器至少应有如下特点:
内外网数据应在一个类似于自贸区的区域,让数据在中间地带进行交换,避免对传统HIS造成大的冲击;
在进行数据交换时,应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让每一笔交易都有据可查;
基于信息科人员现状,该工具应该是简单便捷的,能让工作更轻松;
该“武器”必须拥有强大的分析能力,能够对数据的交换能力进行有效分析,为评价做准备;
由于数据是在互联网和业务内网之间传递,必须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问题,确保数据和业务网的安全。
因此该“兵器”的架构应该是如下图所示。
在网络架构上,我们采用了多层防火墙加网闸的方式来加强网络安全,数据交换由内网发起,通过防火墙和网闸传递给外网信息平台,再发布在互联网上。
有了安全的数据交换通道,要想取得好的效果还是要依靠贴心的服务,我们的经验是“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客户端),以平台为建设内容,用“两微一端”做线上服务,做好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同时,医疗活动又必须依赖线下的服务,因此还需要以医院内部流程梳理和标准建立为基础,整合各相关系统,通过平台建设,做业务协同,为诊疗服务做线下信息支持,也只有这样才能给线上的服务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平台的建设,对接了支付宝、微信、APP、政府的12320预约平台、医院网站、电话预约等多种方式,为患者提供多种方式的信息服务。同时,采用平台模式,可以很好地实现三个功能:一是数据交换,这其实用多种模式都可以实现,但是采用平台模式更便于信息科管理;二是数据安全隔离,平台既能起到很好的数据交换作用,也可以作为HIS系统的一道屏障,隔绝其与互联网的联系,保护HIS系统和数据安全;三是松耦合下的医院独立性更得到有效保证,医院不会被某些无良的互联网厂商所捆绑,能够依据自身特点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移动医疗服务。
作者简介:
黄昊,重庆大坪医院(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信息科副主任,1973年出生,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硕士。现从事医院信息管理及技术研究工作,高级工程师,重庆市医学会信息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院管理学会信息管理专委会常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