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安全 > 正文

谁在热炒中国网络黑客?

2015-12-02 人在网络 编辑:单瑜

  还记得5年前的那个冷笑话吗:黑客技术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

  2010年年初,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相继报道,中国黑客使用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等地的电脑侵入了多家 美国大公司的内部网络。该报道称,这所技工学校有军方背景,还有一名神秘的乌克兰教授在此任职云云。美国媒体对于中国一所技工学校的无端猜测和抹黑,一时 间催生了许多网友关于蓝翔的种种恶搞。

  也就是从2010年开始,美国政府对华政策议题的设置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人权”问题,彻底转向成“网络间谍”。美国朝野单方面对于这一政治议程的重新设置,为新时期美国期望主导美中关系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规划及时“修正了靶心”。

  从2010年3月Google称因受到中国黑客攻击、愤而退出中国大陆,到2013年以网络安全为主题的首次习奥会,再 到2014年美国司法部以“网络窃密”罪名起诉中国五名军官,以及这一次外界普遍关切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二度访美之际、美国再度炒作“中国网络间谍”话 题。数字空间里的重重谍影,潜藏着怎样的凶险和陷阱?为何有人一直在炒作所谓的来自中国的“网络黑客”话题?

  设置“中国黑客”议程,意图何在?

  一伙来自神秘的第三世界的数字骇客,在如莽莽暗黑森林的网络世界里,充当烧杀抢掠的绿林强盗,而且在公然抢夺是美国“老大哥”的私产,这是一幅什么样的争夺眼球的画面?

  没错,这就是美国国务院、大企业、网络安全公司、智库、五角大楼和主流媒体等,为全世界勾勒的一幅关于“中国黑客”的恐怖画面,当然它也是一种无比巧妙而又用心良苦的议程设置。

  在传播学里,议程设置(agenda setting)是指大众媒体为了操纵公众舆论时人为地设置某种公共话题的专业能力。

  换言之,议程设置不仅预先圈定了一份报纸的“今日头条”要预先讨论的内容(中心议题),也框定了人们讨论问题的边界(中心议题之外一律视而不见),以及人们应该如何看到这一议题的视角(或者叫做偏见)。

  通过大肆渲染中国黑客肆无忌惮窃取美国企业知识产权的行为,从美国政府到大企业,从主流媒体到普通受众,至少可以从这一议程设置中,收获三方面的利益:

  首先,帮助实现美国国家战略的利益大调整。美国朝野对于中国黑客的高调传播,事实上是关于“中国威胁论”在网络技术和知识创新领域的延伸。

  根据2013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斯诺登的爆料,美国早在2000年前后就开始监控华为、清华大学等最早中国运用IT 技术的一些大型企业和大学,当然也包括了政府部门及国家领导人,后来又相继出现了2003年思科以知识产权为名发起的对华为的全球诉讼,以及2007年美 国政府指责中国政府雇佣大批黑客攻击美国政府和企业网站,窃取经济情报,这一议题久经酝酿和发酵,直到2010年谷歌宣布退出中国大陆市场,成为这一时期 的“高潮”段落。

  从知识创新和网络技术等方面遏制中国的发展势头,本来就是美国政府的既定战略,这和它近年来的“亚洲再平衡”和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等国家战略如出一辙,都服务于美国在21世纪企图重新延续其全球霸主地位的既定目标。

  由此来看,凭空祭出一个可怕而凶险的“中国黑客”形象,既是轻松即可信手拈来的神笔刻画,又将之置于如暗夜行于大海的网络空间背景下,身影更模糊难辨,这一幕景象存在与否,全在一念之间,实在是妙极!妙极!

  其次,是进一步强化美国在ITC(信息、通讯和技术)的全球领先地位,以巩固其全球信息霸权地位。奥巴马代表的新一届美 国政府,已经把IT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创新,视为新的“美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见奥巴马2008年当选总统的就职演说),硅谷和好莱坞及华尔街一 起,成为了未来美国推销其价值观、附带实现美国国家利益的“新三宝”。

  一个最有反讽色彩的就是2013年斯诺登事件爆发后,引发的一连串国际“血案”。

  根据斯诺登的指控,美国政府从2007年实施“棱镜计划”开始,包括Google、Facebook、微软、苹果、雅虎 等在内的9家美国知名跨国公司一直配合美国安全局(简称NSA)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电子监听,监听对象从各家网站的普通用户到包括像德国总理默克尔这样的多 国政要和政府高官,这引发了国际舆论的一致声讨。

  美国在全球信息领域扮演电子监控“老大哥”角色、在世界市场大举渗透的同时,另一方面,又现出“实用主义”的又一副面 孔,指责华为、中兴通讯等中国企业“危及美国国家安全”,禁止它们进入美国市场,华为、中兴等进入欧洲和非洲等其他市场都畅通无阻,国际化发展成果丰硕, 唯独十余年来被美国政府挡在了大门之外。

  最后,是打压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进程。

  中国的信息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Copy to China”,经过20多年来的沉淀和积累,已经成为正在崛起的互联网大国。在2014年全球互联网公司市值最高的10家公司中,中国独占4家(阿里巴 巴、腾讯、百度、京东),其他6家都是美国公司(谷歌、脸谱、亚马逊、ebay、Priceline、雅虎),中国近7亿网名、12亿手机用户,远远超越 了美国,巨大的人口红利和市场需求,催生了腾讯、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型企业,像微信这样的移动通信技术,更是比Facebook当年的移动客户端还要领先和 成熟。

  从互联网大国向互联网强国的跃升,未来也是实现中国从低端制造大国向技术创造立国、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内容和必由之路。美国社会主流精英对于中国黑客窃取商业机密的渲染,正是希望将来通过切断对于中国高精尖技术的出口等方式,达到全面遏制其发展目标的意图。

  “凉战”时代,中国如何应对?

  有人把中美之间的新型大国关系比喻成一种奇妙的、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孪生怪兄弟”:经济上相互依存,竞合关系如影随 形,谁也离不开谁,你追我赶间充满了摩擦、焦灼感和张力;文化上两个巨人之间在意识形态、价值观、社会政治制度乃至文化差异等方面存在着天然的巨大鸿沟, 中间仿佛隔着一幅充满了不信任感的厚幕布,所有的撕扯扭打、 猜测和指责都来源于此,因此,要消弭这一不信任铁幕,可谓任重道远。

  中美之间关系的这种新常态,美国网络战研究专家约翰 ? 阿奎拉 (John Arquilla)称之为 “凉战”(Cool War)。

  “凉战”之凉,表现为不冷不热,或者时冷时热,是一种拉锯战。从上世纪80、90年代的蜜月期,到新千年之后的“中国威胁论”流行,再到2010年开始的“凉战”,中美在网络安全领域正迈入第三个阶段。

  在这一新阶段,中国必须制定自身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国家战略,探索建立自己一整套独立、开放和安全的网络安全系统;其次是 扶持华为、联想、腾讯等一批技术先进企业走出去,鼓励和促进它们进入国际市场,可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更加多元的、共同平等治理的全球网络发 展新格局;最后要在全社会营造“产业升级、技术立国”的创新环境,从根本上扭转我们在信息安全领域底气不足的积弱局面。

大家都爱看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