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正文

分析中华文化强大能量的内在技术原因

2017-03-13 厂商供稿 编辑:赵文银

凡客观存在的就是科学的。
宇宙里存在的所有事物都是按照用数学公式设计的模型产生形成的,这些事物的集合形成了宇宙文明。宇宙里的一切事物都是采用描述的方式产生的,把描述过程中所采用的构件抽象为具有特定含义的符号,就形成了概念,然后用概念的组织方式描述事物,就形成了符号的集合,这些符号描述的事物就形成了文化。而由人类创造的符号所描述的事物的集合就形成了人类文明。按照集合的数学规则,由于人类是宇宙文明的构成元素,所以人类文明也是宇宙文明的构成元素。
伏羲的先天八卦描述的是二的幂进制数字系统,是宇宙空间遵循的最基本的数学模型。从这个模型里可以演绎出其它的数学模型,比如皮亚诺公理描述的一叉树线性自然数体系,也可以是具有递归对称特征的二叉树非线性自然数体系。周文王在先天八卦的基础上进行演绎,创建了更加复杂的描述宇宙事物的数学模型——《周易》,然后经过大量专家学者的研究和扩展,创建了中华文化体系。
中国古人在几千年前就对文化的来源做了明确的描述,《易经》贲卦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刚柔交错,描述宇宙事物的形成方式,天文是指天的文明,也就是现在的人所说的宇宙文明。
文明以止,说的是文明已经停止不动,止是停住不动的意思,以同已,已经,人文是指人类的文明。这句话比较难理解,需要了解人脑思维的技术规则,人脑只能对不变的事物经过反复的观察总结后,才能给出准确的名词概念,对于动态变化的事物,是不能给出名词概念的。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察宇宙文明里的知识,用来察觉时势的变化。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观察人类文明里的知识,用来变化形成天下。在古代甲骨文字的含义里,化指变化、改变,成指完成、成就,天下指人类的影响力能够触及的区域。这句话不容易理解,它是说,天下是人类文明的外在表现形式,天下是人类创造的事物构成的,这些事物的集合就是人类文明。按照这个观点,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中国古人强调天人合一,因为人类和自然是一个不可分离的命运共同体,都是人类文明的构成事物。 
一、文化的技术本质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据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东西方的辞书或百科中对文化有一个较为共同的的解释和理解: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而在百科辞典里,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由此可见,对文化和文明的定义是相同的。
人类是通过概念来认识世界的,这是由人这个产品的技术构造决定的。在漫长的历史里,人们并不了解人的来源,或者说不愿意相信人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神秘的存在事物。直到云计算革命推动了一些颠覆性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出现,人们的世界观开始发生重大的改变,人们开始接受人是一个类似智能机器人的云计算产品。
按照云计算思维,人由物理空间里的身体、信息空间里的灵魂和网络空间里的精神三部分构成。灵魂是信息生命体,类似智能机器人的初始数据信息。精神是由大脑细胞形成的计算机创建的逻辑世界,精神是以信息的形式存在的。网络空间包含精神和神经网络两部分,是连接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的接合空间。
人脑采用信息的方式对概念进行处理,在逻辑世界里形成逻辑图像,这个图像就是精神。如果在物理世界里存在相同的物理图像,那么人的认识是真,否则人的认识是假。人在精神世界里的思维过程就是对命题的逻辑处理过程,来自物理世界的信息的多少以及真实程度不会影响逻辑图像的创建,而是影响图像的真假。
人总是面对两类事物,物理世界里的物质事物和逻辑世界里的信息事物。所以对于人类所创造的成果,也需要采用两个不同的概念来标识,就是文明和文化。文明指的是物理世界里存在事物的集合,而文化是文明里的事物在逻辑世界里的信息存在形式所形成的集合。
按照这个定义,文明里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是真,而文化里的事物是大脑逻辑世界里的逻辑图像,可能是真,可能是假。
文化和记录文化的事物的不同的,记录文化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属于文明里的事物,当然同样也会衍生出文化里的对应事物。
二、中华文化的根基来自宇宙文明而非地球文明
先天八卦、汉字、易经来自宇宙文明,它们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流传了几千年而没有发生改变。现在的人能够读懂《道德经》,是因为里面的汉字含义没有发生改变,所以现在的人可以理解古人的心思,体会古人的情感生活。
在人类的发展历史里,很多文明消失了,或者失去了活力。因为这些文明属于地球区域性空间里的文明,在特定时间的局部区域空间里是有效的,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如同霍金描述的金鱼缸理论,这些文化在其它的区域并不是合适有效的。
1、汉字的来源
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汉字在古代已发展至高度完备的水准,不单中国使用,在很长时期内还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20世纪前都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国家官方的书面规范文字,东亚诸国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创制汉字。
关于汉字的最早出现时间,考古学界目前并不能提供确定的信息。但是由于汉字具有结构属性传承的特征,所以考古学家可以对最新的考古发现进行时间上的判断。这种结构属性传承类似人类的遗传基因传承,形成了一条具有唯一性的祖先追溯路径。
关于汉字的最早来源,学术界的所发很多,最传奇的具有故事性的是仓颉造字,也是最符合当前的云计算思维的故事,直接把宇宙文明里的事物采用人类文化的方式记录下来,是最容易设计而且最符合宇宙规律的人类成果。而其它结绳说、八卦说、河图洛书说、图画说所描述的造字过程,细节相对比较模糊。
传说仓颉日思夜想,到处观察,看尽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况、地上山川脉络的样子、鸟兽虫鱼的痕迹、草木器具的形状,描摹绘写,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他按自己的心意用符号拼凑成几段,拿给人看,经他解说,倒也看得明白。仓颉把这种符号叫作"字"。
“仓颉造字说”在战国时即已流行。《吕氏春秋·君守》说:“仓颉作书,后稷作稼。”到了秦汉时代,这种传说更加盛行。许慎《说文解字·叙》:“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
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这种观点如果从地球文明的角度来看,是有道理的,因为在当时的地球文明里并没有成系统的汉字文明这样的事物,但是如果把思维扩大到宇宙文明的层次,汉字文明已经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仓颉只是采用符号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那么一个人是完全可以整理出成系统的汉字文字工具的,因为只是根据发现的规律整理记录物理图像,而不是通过大脑思维创建全新的逻辑图像。
2、汉字的技术特征:结构与能量的关系
宇宙里的所有事物都是能量的聚集形成的,能量是宇宙存在的基础。《道德经》里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能量是看不见的,是“无”,是天地开始的事物。能量采用结构的方式聚集在一起,结构让事物出现了外在的形状,就变成了“有”,是万物的来源。
中国古人大多相信符咒具有神奇的能力,但是接受过现代科学教育的人大多数不会真正相信符咒具有神力。无神论者的否认是因为相信的人认为符咒的神力来自鬼神,然而并没有什么方法能够证明鬼神的存在。不过既然符咒文化能够流传几千年,说明具有存在的科学理由,因为只有科学的东西才能在反复实践的时候出现同样的效果。
人类对信息的认识发生在计算机出现以后,而直到云计算革命出现后,才开始对信息有一些系统的认识,比如目前流行的大数据。符咒的本质在于符号所形成的图像,图像就是信息,所以符咒的神力来自信息。
事物的能量是通过结构来储存的,能量的多少决定了事物的强弱,金刚石和石墨的能量差异在于结构的差异,这是宇宙文明形成的基本规则。宇宙文明里的构成事物包含物理空间里的物质事物和信息空间里的信息事物两类,信息事物同样也是采用结构来储存能量的,能量的多少决定了事物的强弱。
人是通过大脑里的计算装置创建的逻辑世界来连接物质事物和信息事物的,人不可能直接认识物质事物,也不可能直接认识信息事物,只能通过大脑里的逻辑世界所创建的逻辑图像来认识物质事物或者信息事物。逻辑图像也是以信息事物的方式出现的。
当前的现代科学很难理解信息事物具有能量的观点,如同古人很难理解爱因斯坦提出的能量和质量可以转换的观点,但是在云计算革命推动诞生的新科学里,信息事物将会作为与物质事物同等的客观存在而成为科学家研究的对象。
事实上在人们使用的电脑里,屏幕上出现的图像就是信息事物,而电脑所消耗的物理能量转换成信息事物的结构能量,维持信息事物的形状。
尽管中国古人没有明确地提出结构和能量的类似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方程式,但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且应用到了生活实践里。比如汉字、易经、称骨术等。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大多数汉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汉字的核心在于形,也就是结构,结构携带的能量决定了字的信息能量的强弱。义是对“形”所对应的事物的描述。音是对“形”所对应的事物指定响声。
由此可见,汉字所创建的概念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无物理含义的符号,是一个携带物理特征的实体符号。这种直接把宇宙文明里的存在事物采用符号图像的方式映射到大脑逻辑世界里所形成信息事物,就是宇宙文化的内容,而这种以人类创造成果形式出现的人类文明就具有了宇宙文明的特征。
而象英语这样的文字属于人类文明的成果,构成字的符号本身是抽象的无物理含义的事物,其物理含义是由人强制定义的。同时由于符号是简单的线性排列结构,储存能量的能力很弱小,其生存发展能力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 
三、《易经》文化的本质是基于大数据的命题演算的结果
当现代科学在中国流行起来并成为科技主流的时候,似乎绝大多数中国的科学家不会认为《易经》属于科学方法了。然而出版《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李约瑟却很疑惑,提出了让整个中西方科学界关注的“李约瑟问题”,一个持续停留在经验阶段、没有理论体系的中国,为什么并没有妨碍各种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从网上资料显示,李约瑟并没有明确否认中国古代科学理论体系的存在,他只是怀疑如果没有理论体系的支持,那么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是如何产生的。人类对文明的认识是以当时的科技文明为基础的。在李约瑟的时代,并没有PC计算机、互联网,更加没有出现云计算革命带来的改变人们世界观的颠覆性理论、技术和方法,所以产生怀疑是很正常的。作为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严谨的科学家,不会相信仅凭个人经验就能产生各种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按照云计算思维,河图、洛书、先天八卦、易经是一个云计算系统在不同应用层面的体现,洛书所展示的九宫数至少描述了两个含义,一是十进制的自然数计数体系,二是自然数的计算规则,先天八卦描述了二的幂进制数字系统。洛书和先天八卦结合就获得了十进制和二的幂进制之间的数字转换规则。
关于易经,中国的专家学者很谨慎,从网上可以搜索到基本上是统一口径的开场语: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然而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学方法之前所依托的一种手段,并不是真正的科学。虽然有些理解与科学相符,那是因为这个理解正好有科学合理性,但就不能因此说它是科学的。
出现这种缺少文化自信现象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不了解现代科学的本质,从而出现盲目崇拜科学的心理而对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产生了自卑感;二是没有真正了解《周易》的来源和技术本质,从而出现了底气不足的心理。
1、易经是由符号构造的计算系统
人的思维是受自身认知空间的尺度约束的,类似霍金描述的金鱼缸里的科学家。
按照现代科学的知识尺度,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基本上会认为《易经》是迷信的产物,所以在很多正式场合介绍易经的时候,会首先表明态度,说明自己是具有科学精神的,同时又能圆滑世故地为古人开脱,“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们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产生了对神的崇拜,认为在事物背后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的存在,支配着世间一切。当人们屡遭天灾人祸,就萌发出借助神意预知突如其来的横祸和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的欲望,以达到趋利避害。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
这种行为来自现代科学的傲慢和人们的无知,所以爱因斯坦在晚年说:Only two things are infinite,the universe and human stupidity(只有宇宙和人类的愚蠢这两个事物是无限的)。
按照云计算思维,易经是一个用符号构造的计算系统,包含了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三大部分。
《周易》即《易经》,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由于易经只描述了第六层空间的事物,并没有描述从第一层空间到第六层空间之间的演变过程,所以并没有展示一个完整的计算体系,只是对第六层空间的事物进行信息描述,类似目前很火热的大数据分析,是一种对发生结果进行信息分析的方式。
计算系统是一种对数字进行处理的系统,是建立在可计算的数学模型基础上的。如果《易经》没有对应的可计算数学模型,那么就不可能成为计算系统。
《易经》采用的是二的幂进制数字系统。二的幂进制数字系统是赵文银、郭淳学分析先天八卦里的数学规则后发明的。
二的幂进制的科学定义:使用2为底的2个字符表示一个数,字符集S = {1,2}。和二进制的区别在于符号0和2的不同。
 
幂是指覆盖的含义,表示数的排列不是一维的线性顺序,而是二维的分层覆盖的排列顺序。数字z=f(x,y),其中x为数位置,y为层位置。
它不是一个完全的位置化数字系统,而是包含了位置化特征的二维数字系统。这是一个新发明的数字系统,0是特殊的符号,不仅包含了现代数学赋予的位置化含义,同时也包含了古代哲学赋予的含义。
根据这个数学模型,阳爻用1代替,阴爻用2代替,就可以得到一个用数字描述的易经系统。如图所示,是一个计算系统,每个卦采用二的幂进制符号代替,以及对应的十进制数字。
 
比如贲卦的二的幂进制数为122121,左边为高位,是终结值,右边为低位,是起始值,对应的自然数为89。以乾卦为基准,逆时针第22个位置就是贲卦。乾卦的二的幂进制数为111111,自然数为63。
《易经》包含象、数、理三种类型处理事物的方法,在计算机系统里对应的是图像、数字、文本三类信息。《周易折中》曰:“自孔子既没,易道失传,义理既已差讹,图像尤极渺茫。”由此可见,易经里关于象的研究方法流传下来的很少,这点和现在的计算机系统一样,在图像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没有太大的突破。
2、先天八卦是一个计算系统
先天八卦是采用符号的形式来描述事物及逻辑变化过程的,是采用符号逻辑形式创建的一个逻辑演算系统。
符号逻辑又称数理逻辑、理论逻辑。它是数学的一个分支,是用数学方法研究逻辑或形式逻辑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对证明和计算这两个直观概念进行符号化以后的形式系统。用数学的方法研究逻辑的系统思想一般追溯到莱布尼茨,他认为经典的传统逻辑必须改造和发展,使之更为精确和便于演算。
简而言之,数理逻辑就是精确化、数学化的形式逻辑。它是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基础。
先天八卦图所呈现的是一个计算系统,而具有类似特征的计算机则是6000多年后的图灵机。
所谓的图灵机就是指一个抽象的机器,它有一条无限长的纸带,纸带分成了一个一个的小方格,每个方格有不同的颜色。有一个机器头在纸带上移来移去。机器头有一组内部状态,还有一些固定的程序。一台图灵机是一个七元组,{Q,Σ,Γ,δ,q0,qaccept,qreject},其中 Q,Σ,Γ 都是有限集合。
先天八卦计算模型的设计思路类似图灵计算模型,有限的状态集合,有限的输入符号,纸带的符号是有限的,不同的是先天八卦计算模型采用循环的方式让纸带出现无限长的效果。
 
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里,中国的古人并没有系统的分析这个计算模型的技术本质,只是利用这个计算系统来解决具体的应用问题。这是由人类科技文明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当前的计算知识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但是主导计算技术的西方科学家并不了解中华文化,而大多数和国外科学家交流的中国科学家或者本身不了解中华文化而无法传递信息,或者是崇拜西方文化而有意回避中华文化的先进性,所以西方科学家也没有研究先天八卦的计算技术特征。
先天八卦的计算模型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1)采用循环方式创建里真正无限长的纸带。
(2)采用两个数字1(阳)、2(阴)完成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
(3)采用二的幂进制数字系统实现数字运算。
(4)采用递归组合方式描述事物,创建概念。
(5)采用命题演算方式通过逻辑连接词构造更复杂的命题以及逻辑推理。
中国古人在命题演算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且用这些研究成果指导人们的生活。《周易·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以乾配(代表)天,坤配地,兑配泽,离配火,震配雷,巽配风,坎配水,艮配山,依着阳自左边转,阴自右边转的原则,天尊而地卑,天居上,在南方,阳爻组成的四卦在左边,依次逆时针由乾到兑、兑到离、离到震排列出来;坤居下,在北方阴爻产生的巽、坎、艮、坤四卦自右边顺时针方向,由乾到巽、巽到坎、坎到艮、艮到坤排列出来,由此产生了先天八卦图。(古人标记方位与现代人相反,下北上南,右西左东)
而这种把概念、空间方位、移动方向结合在一起的计算模型,在现在的图灵计算模型里是无法实现的,目前的计算机所创建的是一维逻辑空间。
 
《易传·系辞》:“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古人很重视数的处理,但是这些数是人为定义的,尽管在局部范围内是有效的和有规律的,但是不能保证在更大的范围内有效,因此会出现一些差错。这种现象类似霍金的《金鱼缸理论》。
先天八卦是按照数学规则产生数字的,数字逐层分布,乾为7,坤为14,位于区间的两端。
3、河图、洛书、九宫创建了人类最早的可计算模型理论
宇宙是一个采用递归描述的方式创建出来的云计算系统,这是一个可追溯源头的可计算模型,因此宇宙事物的管理结构是一颗有根的树。这个根就是宇宙大爆炸的奇点,类似计算机CPU在加电瞬间所出现的逻辑空间原点。
宇宙里所有的存在事物的集合构成了宇宙文明,文明是物理世界里客观存在的事物。宇宙文明映射到信息世界里的存在形式,就形成了宇宙知识。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本质上就是认识宇宙知识的过程,所以人类目前的知识只是宇宙知识的局部、片段性知识。
如同生物学家借助工具观察蛋白质在原子层面的工作过程,比如细胞膜上嵌入的蛋白质的结构,然后把观察结果采用信息的方式记录下来,经过反复地总结归纳后形成论文,如果获得了国际权威期刊或者机构的认同,就会成为人类知识结构树的相关结点上的构成内容。
中国古人采用类似的观察方式来建立知识体系,不同的是古人没有现代人的科技工具,只能借助眼睛来观察。
在古人所处的时代,人类知识体系里并没有出现现代科学里的概念,只能采用当时的概念来描述所发生的事情,所以按照现在的科学标准,古人的描述是不科学的,从而得出结论,古人发明创造的九宫、八卦、易经不是科学成果,只是哲学文化。出现这种偏差的原因在于语境的不同,现代科学的语境来自西方文化,和中华文化的语境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具有现代科学素质的人否认古人的成果具有科学性是很正常的(比如爱因斯坦1953年4月23日写给斯威泽(J.S. Switzer)的回信里对中国古代科学的看法),主要是缺少一条连通这两种语境的桥梁通道。这个桥梁通道就是包容性的“科学态度”,而不是个人的无知产生的科学傲慢和偏见所修建的“隔离墙”。
事实上在以下的描述里,真正的重点在于反复观察存在的客观事物,然后产生了灵感,在大脑里形成了逻辑图像。这个过程也是现在的国际一流科学家必须经历的过程。
伏羲对日月星辰,季节气候,草木兴衰等等,有一番深入的观察。不过,这些观察并未为他理出所以然来。
一天,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黄河中忽然跑出了“龙马”,也就是这一刻,他突然发现自己正处于一种强烈的精神震撼之中,深切地感到了自身与所膜拜的自然之间,出现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和谐一致。他发现龙马身上的图案,与自己一直观察万物自然的“意象”心得暗合,就这样,伏羲通过龙马身上的图案,与自己的观察,画出了“八卦”,而龙马身上的图案就叫做“河图”。
 
洛书是以北极为定位星,斗柄所指的九个方位上最明亮的星为标志,其数目方位都与洛书完全一致。这也就是一般术数中常说的“九宫”。其中奇数一、三、七、九为阳,二、四、六、八为阴数,五居中宫。
九宫所描述的是数字的运算规则,根据数字的分布所呈现的规律来高效地管理事物,具体的做法是,首先给事物对象按照自然数顺序编号,指定唯一的身份识别码,其次是设定一个简单的数学约束条件来分布这些编号,以便在管理的时候可以快速找到编号所对应的事物,比如在九宫里,采用1到9的数字进行编号,数学约束条件是每条连线上的三个数字之和为15。
河图、洛书和九宫图所描述的是可计算模型的理论和方法,而现代科学里对可计算理论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为了讨论是否对于每个问题都有解决它的算法,数理逻辑学家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算法定义。K.哥德尔和S.C.克林尼提出了递归函数的概念,A.丘奇提出λ转换演算,A.M.图灵和E.波斯特各自独立地提出了抽象计算机的概念(后人把图灵提出的抽象计算机称为图灵机),并且证明了这些数学模型的计算能力是一样的,即它们是等价的。
4、《易经》是一个大数据应用分析系统
在大数据成为趋势,成为国家战略的今天,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大数据的价值成为人们思考的问题。尽管很多IT企业加入了大数据分析的行列,但是似乎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大数据分析的计算技术本质。
大数据分析本质上是计算机采用命题演算的方式经过多次连续逻辑过程变换后获得的命题。这种由简单命题组成复合命题的过程,就可以当作逻辑运算的过程,也就是命题的演算。
命题演算的一个具体模型就是逻辑代数。逻辑代数也叫做开关代数,它的基本运算是逻辑加、逻辑乘和逻辑非,也就是命题演算中的“或”、“与”、“非”,运算对象只有两个数 0和 1,相当于命题演算中的“真”和“假”。
《易经》本质上就是一个大数据应用分析系统,运算对象只有两个数1(阳)和2(阴),由卦和爻定义命题,它的基本运算是逻辑加、逻辑乘和逻辑非,也就是命题演算中的“或”、“与”、“非”。
从流传下来的解卦方法来看,古人采用的是逻辑加的命题运算方法,也就是命题演算中的“或”,比如贲卦是由上下两个卦加在一起构成的,上卦的命题用概念“山”代表,下卦的命题用概念“火”来代表。
那么如何把现代逻辑对命题形式的分析方法对应到《易经》分析系统里?由于推理的有效性只与推理的前提和结论的形式有关,而与作为前提和结论的命题的具体内容无关。因此,在经典的二值逻辑里,命题可以只看成真(记为T)和假(记为F)两种,并统称为真值。它以p,q,...为命题变项,其变域为{T,F}。最基本的推理,仅仅与命题联结词有关。自然语言中最常见的命题联结词有:"或者"、"并且"、"如果,则"、"并非"等,把这些联结词抽象为真值联结词,分别记为:"∨",表示析取词;"∧",表示合取词;"→" ,表示蕴涵词;"风",表示等值词,相当于"当且仅当";"填",表示否定词。真值联结词与命题变项的一定的组合,就是复合命题形式的抽象,它们实质上是一种真值函项。真值函项的域和值域都是 {T,F},这些函项把一个或一组真值映射到一个并且只有一个真值上。这样,分别由∨,∧,→,风,填这 5个真值联结词都可以用真值函项定义。联结词也可以在命题形式中多次出现,以构成较为复杂的形式。
易经有五种常用的解卦方法,读象断、体用断、生克断、旺衰断和卦名断,可以采用命题演算的方式来表述。
 
第二十二卦:贲卦(山火贲) 
贲。亨。小利有攸往。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白话文解释:
贲卦:通达。有所往则有小利。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离为火,山下有火,火燎群山,这是贲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思及猛火燎山,玉石俱焚,草木皆尽,以此为戒,从而明察各项政事,不敢以威猛断狱。  
邵雍河洛理数解卦: 
文饰光明,外实内需;隐忧之时,量力而为。   
小凶:得此卦者,表面风光,内在空虚,多虚少实。宜充实自己,稳重行事,量力而为。
从上面的解卦内容可以看出,古人利用大脑的逻辑推演功能,对看到的逻辑图像进行命题演算,然后得到一个复杂的最终命题。事实上解挂的人所看到的逻辑图像就是最终的命题结果,解卦者只是采用文字语言的形式描述产生这个结果的逻辑过程,水平高的人可以还原很多细节逻辑过程。
如果采用计算机方式来描述卦名断所讲解的结果,则需要采用数学符号来代表命题,那么以上的陈述可以转换为以下的命题逻辑表达形式:
P代表贲卦,A代表艮卦,B代表离卦,那么P→(A∨B)。火燎群山是一个包含了很多语句的集合,用变量G来代替,设 "X"、"Y" 和 "Y" 是涉及句子的变量,X可能是一个复杂的命题,可以分解为子命题的逻辑运算结果,依此类推,直到分解为最简单的命题为止。
可以看出,解卦的过程是一个分解模型的过程。这种方式类似软件系统的建模过程,用户提供一个需求场景,软件工程师对这个场景进行分解,产生很多简单的构件,然后采用计算机可以实现的形式描述这些构件,重新搭建成一个新的场景。
采用二的幂进制计算机设计规则,122121代表贲卦,122代表艮卦,121代表离卦,122121→(122∨121)。1代表阳爻,2代表阴爻,1和2的不同组合代表不同的命题。
易经采用的数字系统是二的幂进制而不是二进制。二进制计算系统创建的逻辑世界里只有0、1两个数字符号,对应物理世界里的低电平和高电平两种状态,而二的幂进制计算系统创建的逻辑世界里有0、1、2三个数字符号,0、1对应物理世界里的低电平和高电平两种状态,而2是逻辑世界在形成的时候因为空间结构的技术效果而产生的。
具有计算机知识的人很容易理解0、1两个数字符号,因为可以直观地找到对应的低电平和高电平两种状态,属于显学所研究的内容,但是对于2的出现,人们就很难理解了,因为很难在现实生活里发现对应的第三种状态,量子计算机的第三种状态(量子叠加态)并不是真正的独立状态,而是传统的两种正常状态的叠加,如输入二进制序列0110110,用量子记号,即|0110110>;。所有的输入态均相互正交。对经典计算机不可能输入如下叠加态:C1|0110110 >;+ C2|1001001>;。
数字2属于隐学研究的内容,并不是人们在物理世界里可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状态,混沌理论研究的就是隐学里的内容,比如混沌理论的三个原则就不容易理解,一是能量永远会遵循阻力最小的途径;二是始终存在着通常不可见的根本结构,这个结构决定阻力最小的途径;三是这种始终存在而通常不可见的根本结构,不仅可以被发现,而且可以被改变。
体用断采用的方法和卦名断有点不同,但是目的是一样的。这点也和开发软件系统一样,可以选择不同的软件建模方式,比如瀑布模型或者迭代模型。由于增加了体卦、用卦、互卦、变卦,以及动静状态,因此数据分析模型更加合理、准确。
作为一个大数据分析系统,易经的每个卦所携带的是符号和逻辑过程,因此卦本身并不会包含具体的自然语义,这个特征和计算机大数据分析系统一样,计算机只对符号本身进行逻辑处理,并不知道符号所代表的自然语义。所以分析卦的时候,需要预先设定场景和语境,比如贲卦,可以设定为姻缘、发财、前途、家庭命运、工程项目等场景,由于对应的语境不同,所得到的分析结果也是不一样的。类似计算机大数据系统,同样的逻辑过程,如果对应的场景是大白菜和服装,得到的分析结果是不同的。
四、中华文化将推动人类文明进入宇宙文明层次
这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云计算革命将会推动一些颠覆性的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出现,长期以来困扰在人们心里的神秘事物将会因为新科学的诞生而变得清晰简单。
凡是宇宙里存在的事物,一定是科学的产物。事物的神秘源自人类科学水平的低下,而非事物本身。人们把很多神秘事物贴上“迷信”的标签,是因为恐惧和自卑而不敢面对。尽管心理学家对这种行为做了很多研究,提出了鸵鸟心态这个名词来描述鸵鸟的行为,但是很少有敢真正面对这类神秘问题的勇气。
中华文化起源于对天地万物的观察,然后采用符号的形式创建概念,形成语言系统。这个过程与现代科学研究事物规律的方法相同,不同的是研究对象的空间尺度大小,现在的科学家所研究的对象的空间尺度很小,属于战场层面的具体事物,属于显学里的内容,记录所看到的规律。而远古的科学家所研究的对象的空间尺度很大,以天地的尺度为基础,属于战略层面的事物,属于隐学里的内容,除了所看到的规律,更多的是看不见的规律,古人称为感悟到的规律。
中华文化的根源来自宇宙文明,这种文化自信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只有采用云计算革命带来的新科学才能描述中华文化的科学技术特征。
人们喜欢采用名人的评价和观点来说明中华文化的科学性,这种方法是不可能真正提高人们对文化的自信心的。一是名人的影响力有限,有人认同,有人不认同,二是这些名人不是严谨的科学家,其理论观点本身存在缺陷,三是这些名人属于霍金博士金鱼缸模型里的名人,只在金鱼缸范围内有效。
所以如果想真正让人们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就需要先采用科学的方式挖掘出中华文化里所蕴藏的科学思想和技术方法,建立新科学体系,并且应用到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所创建的应用产品系统里,展示出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
1、隐学与显学的力量区别
中国古人重视格物,《礼记·大学》里说,“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只要把物放到格子里,然后知识就到了,当然这里的格子是按照类型分布的格子,类似中药铺里的百子柜。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物理的学科,已失佚。
“格物致知”的真正意涵,已是儒学思想史上的千古之谜。从最早为《大学》作注的东汉郑玄,一直到现代的儒学学者,已经争论了一千余年,至今仍无定论。明末刘宗周就说:“格物之说,古今聚讼有七十二家!”而由刘宗周至今,又历三百余年,更增加了许多不同见解。
中华文化的根基来自宇宙文明,格物致知是认识宇宙文明里存在事物的方法。文明是客观存在事物的集合,而文化是人脑采用信息形式记录描述文明集合里事物的方式。
在云计算思维里,格物致知是一种管理事物的计算模式,格物是分类方式,致知是技术效果。由于中国的汉字来自宇宙文明而不是古人按照自己的主观需求创造的符号产品,所以只需要按照字的含义解释,就可以得到正确的描述,因为科学的术语是不存在多种描述的。
格: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物:客观存在的事物。致:送给,给予。知:学识,学问。格物致知的含义就是把事物放到划分好的框子里,就送给了人们学问。
这个解释在计算机没有出现之前,人们是很难理解的,但是在计算机出现以后,尤其是云计算革命出现以后,人们就很容易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了。
格物致知包含了两类存在事物,有形的事物和无形的事物,无形的事物指的是框子的组织形式,也就是现代科学里的结构。不同的结构所产生的整体效果是不同的,如同人工生命的提出者兰顿所说,生命的本质在于组织形式而不在于具体的物质。所以中国的古人把学问分成了显学和隐学两类。
显学,是指一时在社会上处于热点的、显赫一时的学科、学说,学派。韩非子着有《显学》。显学更接近于现在的科学物理研究,被称为实践学派。儒家学派、黄老学派、墨家学说与杨朱学派组成了中国较早的显学学说学术。
玄学又称新道家,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它是中国哲学脉络中很重要的一块,产生于东汉三国、昌盛于魏晋。“玄”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扬雄也讲玄,他在《太玄?玄摛》说:“玄者,幽摛万类,不见形者也。”王弼《老子指略》说:“玄,谓之深者也。”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
玄学又被称为隐学,隐学是指藏匿、隐蔽的学问,玄学是指深奥不容易理解的学问,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描述。
如果采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描述,显学所描述的是有形事物及其规律,比如量子,细胞、手机、航天飞机、星球等。隐学所描述的是无形事物及其规律,无形事物是指有形事物形成的结构所产生的技术效果,比如大脑细胞按照特殊的组织形式连接后产生了思维,细胞和心脏、肝脏、神经线路等物质按照不同的组织形式就形成了鸡、羊、猴子等不同的动物。
隐学是建立在显学基础之上的,因此研究隐学的人需要具备显学的基本知识。
云计算竞争的重点在隐学内容而不是显学内容,就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来说,显学所涉及的内容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从宇宙文明的特征来看,在局部的人类可以观察到的有形事物的研究成果方面,人类文明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层次。尽管在量子层面、细胞DNA层面处于刚开始起步阶段,但是大的方向没有问题,缺少的是更加有效的观察工具。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转基因技术属于显学方面的内容,是对有形的个体事物的属性的改变,但是把转基因产品作为食物链里的应用产品,则属于隐学里的内容,可能会改变整个生物链的无形的组织连接形式,破坏生态结构的稳定性。当前的科学家几乎对隐学的内容研究很少,所以为了慎重起见,对于不熟悉的事情,在推广应用的时候需要非常谨慎。
显学的研究成果所呈现的力量已经为人们所知晓,比如挖掘机、手机等工具。但是隐学所呈现的力量似乎很神秘,人们并没有掌握其内在的规律。
关于隐学所涉及的内容,中国古人有一些研究,比如以天地人为研究对象,以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农业水利、动植物生长规律、音乐、律历、养生等知识为研究手段,去最终探索天地人的和平发展运作及其内在生态系统规律。这种说法看起来深奥空洞,所以古人称之为玄学,《道德经》里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其实有了现代科学的知识,隐学里所研究的神秘现象就不神秘了,比如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就会出现潮汐现象,月球的轨迹线就是结构,潮汐大小由月球在结构上的位置决定的。
隐学的神秘在于它的力量不可预料,它的力量来自事物的结构,而不是构成事物的成员。同样的成员,如果结构不同,其产生的力量也是不同的,一个形象的例子是金刚石和石墨。所以隐学高手的竞争力在于对结构的设计,并不是成员的能力,比如中国古代的姜子牙、诸葛亮、刘伯温等。而在现代企业管理里,组织结构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了。
对于一个区域来说,产业结构调整的本质是对该区域的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建立平衡高效的产业体系,这样才能真正让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持续性。倘若某个行业占用了太多的资源,形成了局部的、表面上的优势竞争力,其它行业由于缺少资源而失去竞争力,那么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产业结构调整属于隐学的研究内容,不能采用显学的思维模式来设计,如果采用追求短期GDP的方式来设计,无异于杀鸡取卵。
2、如何利用中华文化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文字和文化是不同的事物,文字是用来记录、呈现文化的符号,文化是对文明的记载描述,是物理空间里的事物在信息空间里的存在形式。不同的国家、民族采用不同的文字符号记录呈现自己的文化,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人们对文明里的事物的理解也存在差异,因此出现了文化差异。不同的文化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存在互补性,所以文化包容对人类的发展进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
人是由三个世界的事物构成的,物理世界的身体、逻辑世界的精神和信息世界的灵魂。身体是由物质构成的,灵魂是由信息构成的,精神也是由信息构成的。逻辑世界是网络空间里的构成事物,网络空间包含两个部分,逻辑世界和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属于物联网系统,用来连接物理空间的身体和逻辑空间的精神。
由此可见,人的一生需要同时处理身体、精神和灵魂三方面的事物。不仅每个方面的事物都会带来痛苦和烦恼,如果三方面的事物不协调,即便单方面都很好,在整体上也同样产生痛苦和烦恼。比如一个有钱的人,事业很顺利,学识渊博,身体也健康,但是想做更多的事情,所以就出现了痛苦和烦恼。
科技的快速发展不仅加大了个人之间的竞争压力,也加快了社会形态的变化节奏,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修行”的行列,寻求摆脱压力的方法。
关于修行的方法,在网上可以搜索出来很多。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介绍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修行方法,圣人所做的事情里,为自己的部分只有一点,获取食物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保证身体的健康强壮,所以圣人没有持久的痛苦和烦恼。
南怀瑾说,真正的修行,最后就是一个路子:行愿。什么叫行愿?就是修正自己的心理行为。我们的思想,起心动念是没有发出来的行为,一切的行动则是思想的发挥。我们想求得空,这是在追寻一个形而上的问题,追寻能够发生思想的根源。在行为上、思想上真正做到了空,几乎是不可能的。假定有人做到思想完全空,变成无知了,那又何必修道呢?所以空的道理不是这样。
如果把人当成是一个云计算产品,那么修行的技术本质就是唤醒自己的灵魂,看清楚灵魂里的全部信息,从而知道自己所携带的指令信息及行为逻辑过程的边界条件。这样就不会去做那些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如同智能机器人,让端盘子的餐厅服务机器人去踢足球,是很难完成的、很痛苦的事情。
古人认为灵魂是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如《楚辞·九章·哀郢》:“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
古人的时代没有计算机,没有信息的概念,不可能采用现代科学的术语提出信息生命体的观点,所以把这个客观存在的生命体称为灵魂。
人类学家根据研究,推测距今二万五千年至五万年前之人类,已具有灵魂之观念,或人死后灵魂继续生活之观念。
由于古人不了解灵魂的技术本质,只能从外在的现象上来寻找修炼方法,所以表现出了神秘和难以重复实验论证的现象。而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尽管知道信息的存在,但是缺少中华文化里关于结构变化会产生整体效果改变的哲学思维的指导,因此也很难把灵魂和信息生命体联系在一起。
最好的修行方法其实已经包含在中华文化里,比如“悟”字,古人在造字的时候,认为心的里面有一个自己,让这个自己觉醒就是悟。心里的自己是由五个口组成的,按照易经卦名断的方法,“口”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传递信息,“五”不仅表示很多,还表示具有复杂、稳定的结构,如果只表示数量很多而不包含结构,可以使用“三”。也就是说,古人认为心里的自己是由信息构成的具有复杂结构的事物,“悟”就是把这些信息说出来,计算机的术语叫输出信息。
“悟”就是修行者追求的目的,就是唤醒自己的灵魂,采用云计算思维的术语,就是激活信息生命体。这样就可以清晰地提取来自信息生命体的信息,从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竞争策略,增强人生的竞争力,不仅让今生幸福,也为来生打下基础。

格物致知是非常科学的学习新知识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关键是把事物进行分类,然后按照分类的路径顺序去了解认识这些事物,从而获得知识。这种分类的方法也是计算机管理事物的方法。
当前中国大多数农村农民的知识素质很低,信息竞争力很差,市场竞争能力差,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差,这是导致农村农民贫困的根本原因。所以精准扶贫的根本在于快速提高农民的知识素质,提高信息竞争力,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
当前的精准扶贫所采用的方法基本上属于治标,中医里说标本兼治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创造条件,治本为治标巩固成果、根除病源。
尽管格物致知是快速获得新知识的有效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的对象是具有很高知识素质的人,是一种阳春白雪的方法,而农村农民的知识素质很低,无法使用这种高大上的方法。
易县云计算微创业联盟采用浮云分层的云网站平台(http://yixian.em258.com),探索出了快速提高农民信息竞争力的有效方法。其关键就是把格物致知变成云网站里的信息分类,具体的做法如下:
(1)建立三层结构的互联互通的云网站平台,1个县级平台,27个乡镇平台,469个村级平台,每个平台按照行业分类共创建了300多个网站。
(2)采用信息服务合作社的方式在每个村成立信息服务合作社分社,分社负责人负责收集整理该村的各种信息,农产品、村民、土地、文化等信息,按照对应的行业网站要求进行文字编写、配图,发布到网站,然后营销推广这条信息,分析统计村里相同类型的信息,从中挖掘出信息里隐藏的价值。
(3)采用农民课堂的培训方式开展大规模、低成本的培训,没有固定教室,以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为培训的内容,老师是有经验的农民,学生是有问题的农民。
从易县的经验可以看出,现在的农民基本上都会使用微信、QQ等通讯工具,具有一定的信息组织和交流能力,缺少的是对信息的分类管理能力。因此只需要培训他们的信息分类管理能力就可以提高他们的信息竞争力。由于云网站已经对信息的管理做了标准化的分类,只要让农民熟悉这些分类,然后把自己采集的信息放到对应的分类里,当他们形成习惯时,就达到了格物致知的效果。这种方式类似古代中医学徒把药材放到对应的药柜格子里,时间长了,对药材的关联关系和性能也就熟悉了。
大家都爱看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