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的坚持 东芝AI技术“厚积”沉淀
2017-04-14 厂商供稿 编辑:佚名
20世纪60年代,美国宇宙飞船“阿波罗11”登上月球,首次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1967年,东芝制成世界上第一台邮政自动识别装置——分拣机,首次实现了由机器分拣邮件的能力,由此,东芝被称为“AI技术发展的先驱”,而今年,正值东芝AI技术发展50周年。
据悉,当年这台邮政分拣机采用当时尖端水平的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可实现自动读取手写的邮政编码,每秒可完成6封邮件的分拣速度,即便当时手写文字不能像打印字体一样清晰工整,针对笔画潦草、字迹模糊的邮件,这台分拣机亦能清晰准确的识别,而这种字符识别技术,就是当今在各种领域大显身手的AI技术的一个分支。
何为AI?东芝AI“厚积”沉淀
2016被称为AI元年,AlphaGo完胜李世石,掀起了一波不亚于20年前IBM超级计算机“深蓝”二代战胜当时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引发的对人工智能的关注。那么何为AI?
在科幻电影中,机器人会与人对话、回答主人的问题和命令,而这种形式给人造成一种印象,“AI=对话系统”?回答远没有这么简单。在人工智能研发领域,其定义因人而异,日本东京大学松尾丰准教授将其称作“人工制造的具备或者能够催生类似人类智能的技术”;京都大学西田丰明教授则将其定义为“具备智能或思想的机械”;而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的定义,所谓智能是指“主体具备学习能力,同时将通过学习掌握的知识技能采用、使用并适当地选择环境以使自己获得某种发展的能力。”按照这种解释,电影情节中与人对话的机器人需要在相应的环境中通过对文字、声音和图像进行识别,并根据不同情况做出处理;东芝50年前开发运用OCR技术的自动分拣技术,能够自动识别邮件中手写文字,再进行邮政编码归类,以上这些都是今天方兴未艾的AI技术。
从1956年至今,人工智能发展历时60年经历三次发展浪潮,第一次始于1950年代到1960年代,第二次始于1980年代,而现在则进入第三次浪潮,在经历了让规则交给机器来掌握、到将答案让机器来记忆到现在将机器进行自我学习的过程后,现代AI的曙光发生在这个阶段。在三次浪潮之间的时间段被称作“AI的冬天”,即AI研究的低潮期,对行业来说是低潮,但是对东芝来却是“厚积”沉淀,1978年,东芝推出第一批实现假名汉字转换的输入法的文字处理器;1988年,搭载语音合成引擎的车载导航面市……东芝用实际行动践行其为推动社会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东芝继续发力AI,致力建设更加美好家园
当前经济飞速发展,但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问题和挑战,如温室效应、信息爆炸、发展国家高龄化、自然灾害、交通环境恶化等等,凭借“为了人类和地球的明天”的宗旨,东芝旨在通过加强对AI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地球做着不懈的努力和贡献。
其中,在AI技术应用领域,东芝在生产NAND型闪存的日本四日市工厂引进AI技术,未来还将发挥东芝在发电设备及控制装置领域的技术经验,推进电站运行的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东芝还将开发并提供采用AI技术的产品,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东芝已开发出具备高度图像识别能力的图像识别处理器并投入生产。此外,为提高大数据时代信息处理的速度和有用信息的使用效率,东芝开发了基于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以及语言处理技术的东芝交流AI服务平台
未来,东芝将继续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语音合成、翻译、对话、意图判别等领域不断优化AI技术,同时融合在社会基础设施解决方案领域所累积的经验和数据,为客户提供最佳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