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银:从共享单车分析共产社会的本质特征
2017-04-18 厂商供稿 编辑:赵文银
似乎人们总在回避谈论共产主义社会,即便提到这个概念,也会显得讳莫如深。
当一件事情非常重大,但是却没有人了解事件的本质内容,而且从人们掌握的逻辑知识里也无法得到连续的逻辑推演过程,中间存在一个无法逾越的逻辑鸿沟的时候,那么谨慎的人就会选择回避谈论。比如现代科学里的一个观点,人是从猿进化的结果,但是并没有在考古学成果里获得中间过渡的物种证据,比如大脑容量连续变化的物种,所以谨慎的一流科学家也开始回避谈论这个话题了。
谈论一个在现实生活里不存在的事物,或者是采用现有的科学知识无法采用逻辑形式推演出来的事物,一定会出现对立的观点。
在共享单车流行之前,人们很难相信马克思所说的共产社会指的是共享产品的社会。尽管马克思已经明确的表述过这个观点,但是在当时的科技状态下,或许他自己也不知道共享产品的事件是如何做出来的。
由于马克思并没有详细描述共产主义社会的真实场景,不仅后来的人没有真正理解,似乎恩格斯也没有真正理解,人们只知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让所有的人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社会。所以在恩格斯提出“田园诗式共产主义”观点时,马克思做了纠正,“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按照汉语词典的解释,运动是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出现的行为活动,共享单车就是为了满足需求方、供给方、政府三方面的利益而出现的新的行为活动。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第18页的右栏上,马克思在恩格斯的底稿旁写下了大段的补充。其中有一段话尤为引人注目:“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
共享单车是资本推动产生的,资本的本质是获得最大化的利益。也就是说,资本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改变的是资本掠夺财富的形式,而这种掠夺形式是由云计算、物联网所创建的工具带来的。
当共享单车出现在城市大街小巷的时候,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出现了,这是一种新的产品应用模式,产品是公共资源,使用者按需付费。
共享经济是一个抽象的战略层面的概念,而共享产品是具体的战场层面的应用形式。
一叶知秋,从共享单车的受欢迎程度可以推测,共产社会即将来临。因为共享产品是供给方、需求方、政府管理部门等多方利益都能得到满足的均衡模式。
一、用云计算思维分析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
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从局部片面到整体全面的过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大脑计算体系完成的,利用物理设备输入物理事物的图像,经过计算系统的处理,输出逻辑图像。这个逻辑图像就是人对事物的认识,很显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逻辑图像很难完整地描述物理事物的图像。也就是说,人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尤其是科技工具的发展,让人们输入的物理图像信息更多、更全面,输出的逻辑图像就更接近物理图像。
事实上,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伟大的学者,积极参加了他们所处时代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验证、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学说,及时根据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更正或者充实自己学说的个别不正确或欠缺的地方。他们从来没有满足于已经达到的成就而停步不前,从来也没有把自己的学说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
云计算革命把人类的科技水平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物联网技术正在改变社会的关联模式,所以采用云计算思维才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所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
1、亚细亚生产方式和原始公社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历史中一个特殊的生产方式,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是原始社会的最后阶段。具体为:国家以农村公社为基本社会组织;国家在社会生活中管理农村公社;国家指挥农村公社来进行大型工程的建设。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重要特点是土地公有,不允许自由转让。典型的国家有印度、西周前的中国等。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在18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首次提出的:“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在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1卷中,可以读到这样一段话:“在古亚细亚的、古希腊罗马的等等生产方式下,产品变为商品、从而人作为商品生产者而存在的现象,处于从属地位,但是共同体越是走向没落阶段,这种现象就越是重要。……这些古老的社会生产机体比资产阶级的社会生产机体简单明了得多,但它们或者以个人尚未成熟,尚未脱掉同其他人的自然血缘联系的脐带为基础,或者以直接的统治和服从的关系为基础。”
在1887年出版的由恩格斯编的英译本《资本论》第1卷中,为了使语言更加明确,在“共同体”之前增加了“原始”两个字,把“尚未脱掉同其他人的自然血缘联系的脐带为基础”一语改为,“以个人在原始部落公社中尚未脱掉同其他成员联系的脐带为基础”。
这样一来,“古亚细亚的”生产方式属于原始共同体、原始部落的原始公社制时代,“古代的”生产方式属于统治和服从关系的奴隶制时代,二者是先后相承,属于不同的阶段,就一目了然了。
亚细亚生产方式或“东方社会”的具体内容,按马克思1857—1858年的手稿《资本主义生产以前各形态》中相应的论述,显然就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部落所有制论点的继续发展。只是这里说的内容,更加具体和全面。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在部落所有制时期的社会结构谈得很少,而在《资本主义生产以前各形态》中论述第一种所有制形态的部分,对原始社会的社会结构及其演变的途径,作了内容丰富得多的探讨。这里清楚地指出了“原始共同体”是“自然形成的集体”,这种集体可以有多种形式,即“家族和那扩展成为部落的家族,或由彼此通婚而互相结合起来的许多家族,或各部落的联合”。指出了“集体就是实体,而个人则只不过是实体的偶然现象,或者只不过是一些纯由自然途径形成的实体的组成部分”;“部落共同体,即天然的集体,并非作为集体占有(暂时的)和利用土地的结果而出现,而是作为其前提而出现。”指出了“原始共同体将变化到怎样的程度,一定要依种种外界的(气候的、地理的、生理的等等)条件乃至人类的自然特性(他们的部落性质)为转移”。
在马克思的论述里出现的一些很重要的观点,比如“共同体”、“集体就是实体”、“产品变为商品”等,这些观点在云计算时代更加具有指导意义。
理解马克思的观点一定要和当时的社会语境结合起来,因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域,人们的语境是存在差异的,马克思是采用他所在时代和地域的社会语境来描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所以说如果想正确地理解古代圣贤的理论观点,就需要掌握语境转换的方法,让角色和舞台场景统一起来,比如《圣经》、《道德经》、《推背图》等。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先有了部落共同体,然后才会出现集体占有(暂时的)和利用土地的现象,而不是反过来的情况。而部落是以“自然血缘联系的脐带为基础,或者以直接的统治和服从的关系为基础”形成的。
原始公社的社会结构很简单。由于科技水平低下,结构中的约束力的影响范围很小,比如血缘关系形成的结构,中国古代就有五服之说,出了五服,说明亲属关系比较疏远。
在云计算、物联网所创建的网络空间里,通过信息组织起来的人们将形成部落共同体,集体占有和利用信息土地,然后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物理土地上的实体企业创造财富的能力。网络空间里的部落共同体是以资本关系为基础形成的。
2、用云计算思维分析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描述
马克思的伟大在于他敢于在一个科技水平低下的年代提出一个只能出现在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的社会场景,可以想象当这样的超前理论出现的时候,会引起主流社会利益集团多大的恐慌。
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的研究并不是单纯的理论上的逻辑推理,而是采用科学的方式推演出来的,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样,属于科学理论,只是采用的逻辑符号形式不同。
现代科学只是科学的一部分,所研究的对象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有形事物及其规律,科学的另一部分所研究的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无形事物及其规律。中国的古人采用显学和隐学对其分类。不幸的是,关于隐学的研究成果似乎没有流传下来。
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的研究属于隐学范畴的内容,所以当前的现代科学很难完整地解释其中的观点,也因此导致了很多人对马克思理论的科学性产生了怀疑。
云计算革命正在推动新科学的诞生,当万物相连的智慧地球出现以后,人类社会就会变成一个命运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是由不同层次的结构体系构成的。当共同体的结构发生改变时,尽管构成共同体的有形事物一样,所产生社会效果也会不同。
共享单车是云计算时代出现的新生事物,共享单车本质上就是共享产品,通过分时段租赁的方式最大效率地发挥产品的使用价值,从而为资本带来最大化的利润。
在共享单车出现之前,人们似乎都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的共产社会,恩格斯似乎也没有理解,所以当恩格斯提出“田园诗式共产主义”观点时,马克思做了纠正,“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运动的汉语解释是:为求达到某种目的而奔走钻营。钻营的含义就是:找门路,托人情,谋求私利。共享单车就是为了满足需求方、供给方、政府三方面的利益而出现的新的行为活动。
在采用云计算思维分析马克思的理论观点之前需要做一点说明,尽管马克思是一个伟大人物,但是伟人也是人,也要遵循自然规律和所处的社会环境的语境。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第18页的右栏上,马克思在恩格斯的底稿旁写下了大段的补充。其中有一段话尤为引人注目:“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
采用云计算思维,参考共享单车的状况,就可以清晰地理解马克思的这个描述。共产主义是一种改变现实状况的运动,这个运动是由当前的条件产生的。共享单车之所以流行起来,一是当前的城市出行状况,二是资本需要找到更好的赚钱方式。所以共产主义不是一种固定的确定的状态,也不是应当在现实中出现的理想,而是根据现实的情况出现的不确定的状况。比如通过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可以推出共享农庄、共享房子、共享鱼塘等产品形态。
3、如何理解马克思对资本的描述
宇宙里的一切事物本质上就是能量的不同存在形式。这个观点在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没有提出之前,是很难被人们理解的。
完全理解和认识马克思的观点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不仅需要哲学逻辑思维能力,还需要丰富的科学知识和艺术想象力。
(1)为什么剥削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资本论》第一卷第六篇第138-139页)。
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转换形式,它隐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资本论》第一卷第六篇第139-140页)。
劳动是价值的实体和内在尺度,但它本身没有价值(资本论》第一卷第六篇第17页)。
无论有用的劳动或生产的活动怎样的不同,这总归是一个生理学上的真理:它们是人类机体的功能,并且无论每一种这样的功能有怎样的内容和形式,它在本质上总是人类脑髓、神经、肌肉、感官等等的支出(《资本论》第一卷第47页)。
尽管马克思在不同的场合反复讲解劳动力和劳动的区别,但是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很难理解这种区别。不过当前的科学成就为理解马克思的观点提供了基础,尤其是云计算革命带来的一些颠覆性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宇宙里的事物是由能量构成的,物质是能量的存在形式。携带了财富能量的物质就是财富,财富的价值是由财富能量的数量决定的。按照能量守恒定律,财富能量是从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过来的。能量的转换是通过力来完成的。产生财富能量的是劳动力,劳动力包含脑力和体力两类。
劳动是劳动力这种事物的存在形式,如同水从高处流向低处,是水力的存在形式。由此可见,形式不是事物的本质,是外在的现象,所以劳动本身没有价值,具有价值的是劳动力。
(2)“资本是一种由剩余劳动堆叠形成的社会权力。”
马克思指出:“准确地阐明资本概念是必要的,因为它是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正如资本本身——它的抽象反映就是它的概念——是资产阶级社会的基础一样。”“人们给资本一词加进了许多就资本概念来说看来并不包含的含义。例如人们说,把资本借出去,把资本积累起来等等。在所有这些说法中,资本不过是物,同构成它的物质完全是一回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93、509页)
资本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因此可以采用云计算思维使用科学术语进行精确地描述和分析。
汉语词典里对权力的解释是,职责范围内的指挥或支配力量。按照物理学的解释,权力是力的一种存在形式。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权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力,是一种描述群聚事物之间主从关系的作用。不仅人类社会存在权力,动物社会存在权力,星系的成员也是通过权力组织连接起来的,比如太阳系里的太阳和行星、行星和卫星之间的作用也是通过权力形成的主从关系。
力是事物组织连接形成结构的基础,力是无形的事物,结点上的物体是有形的事物。
按照汉语词典的解释,结构是指组成整体的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很显然,如果采用科学思维分析这个定义,就会提出一个问题,整体是一个完整的物体,搭配和安排的各部分物体是独立的,不可能成为一个整体,比如把几块木头摆放在一起,不可能变成一张桌子。这是因为在这个定义里,缺少一个重要的因素,力。
人类社会包含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两大类主要结构,结构是通过权力形成的。财富结构是经济结构里面的内容。由于财富是由人的劳动力转换为财富能量后产生的,所以财富结构的结点事物是人的劳动力,资本所聚集的是结点上的成员的剩余劳动。
财富结构是金字塔形式的,位于最底层结点位置的个体的人,提供的是个人的劳动力,之上的层的结点位置的是资本的代理人,提供的是资本占有的剩余劳动的集合。
财富结构里的上级结点是通过力来完成对下级结点的控制作用的,这种力是所消耗的能量转换产生的,所以结点上的资本需要获得外部的能量补充,保证达到占据该结点位置所需的最小能量。外部的能量来自下级结点或者上级结点。两个结点之间的能量流动是双向的,下行的流量小,上行的流量大,这样才能维持结点上物体的稳定,如果下行流量大于上行流量,上级结点上的物体会因为能量不足而失去这个位置,外在的表现形式比如企业破产、被收购等。
资本的社会权力是通过结构来展现的,层次结构越多,所关联的个体劳动力越多,社会权力就越大。财富分配越合理,资本结构就越稳定,资本代理人就越安全。
(3)“资本是死劳动,像吸血鬼一样,必须吸收活的劳动,方才活得起来,并且吸收得愈多,它的活力就愈是大”
资本是储存能量的载体,如同蓄水池一样,当有活水输入的时候,蓄水池里的水才能流动,变成活水。
很多有钱人并不了解资本的这个属性,所以这些人不知道如何让掌握的资本具有活力。活的劳动指的是来自个体的人的劳动,包含脑力和体力两部分。
资本和劳动力之间的关系是金字塔结构关系,各层之间的级差相对均匀,不能出现断崖式状态。由此可见,如果是一个大资本投入的项目,就会出现多级中间层进行分流,最后才面对劳动力。如果是小资本的投入,比如一个服装厂,那么资本可以直接面对劳动力(工人)。
由此可见,只有实体经济才能给资本输入活力,有活力的资本才能长久存在。
(4)“资本的增殖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
资本是血腥的,这是由资本的本质决定的。构成资本的本质元素是财富能量,能量具有掠夺的天性。比如黑洞会毫不留情地掠夺其能力范围内的一切物质。
任何合格的商人都会利用资本吸积财富的特征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财富,很多人把这种行为归咎于商人的无情,实际上这种行为是由资本决定的,和商人本身的道德品质没有关系。比如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不会放弃无情的赚钱行为,但是他把所赚的钱用于了慈善活动。
阻止资本无情吸积财富的行为只能通过技术方式来实现。能量的吸积效应是宇宙的基本规则,阻止的方式是增强环绕的事物的角动量。
具体的方法就是,把劳动者组织起来,建立一个小资本推动的财富流动路径,形成围绕资本中心的角动量。
二、共享产品社会的特征是提高商品使用价值的使用效率
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是连续的,不会出现断层现象。这是一种具有生命特征的自我进化的生存机制,新生事物提供向上的动力,让人类社会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旧事物提供向前的动力,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共享单车是一种颠覆性的商业模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生事物,在强大的资本的推动下,把人类推向了共享产品的新时代。
这是一个特殊的时代,旧事物数量庞大,依然是这个社会的主要构成事物,新生事物数量很少,但是动能强大,是资本的新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提升人类社会文明层次的的构成事物。
这种突如其来的新生事物的动能强大到了足以破坏现有的产业结构,以至于相关产业的人员面对突然下降的经济效益而无所适从。
云计算革命已经来临,新科学将推动人类社会从资本社会进入共享产品社会,所以弄清楚共享产品社会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
1、破坏性创新
共享产品带来的是破坏性的创新。比如共享单车破坏了现有的单车产业链,提供共享单车的生产厂家将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其它的厂家将面临效益急剧下降的危机。
破坏性创新的概念是由著名的经济学大师、荷兰人熊彼特在1912年最早提出的。他把创新视为不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即不断破坏旧的,不断创造新的结构。他还认为创新就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创新就是让过去的固定资产设备和资本投资过时、无效,或者贬值,通过创新产生大量新的资本(利润)来弥补这些贬值和无效。
近百年后,1997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创新理论大师克莱顿·克里斯滕森教授在其名著《创新者的两难》一书中再次清晰的提出破坏性创新,并弥补和改进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他认为,破坏就是找到一种新路径,而这个破坏并不等同于便宜、不够好。唯有在和过去成功的事业模式、产品比较时,才可以说破坏就是便宜、不够好。破坏并不是突破的意思,突破的含义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突破性的技术通常是维持型的技术。而破坏就是找到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和模式。低级市场的破坏性创新通常是指商业模式与产品的创新;新市场的破坏性创新,指的则是在简易性与价格负担上的创新。
2、共享的是工具类产品的使用价值
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可以通过共享来获得更多的利润,能够带来利润的是工具类产品的使用价值。自行车是工具类产品,它的使用价值是“出行的工具”,共享单车的本质就是通过分时段租赁的模式,提高使用价值的使用效率,创造更多的利润。
人们占有产品的原因是因为这个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可以解决人们遇到的问题,而不是因为产品的价值。使用共享单车是因为需要解决短途出行问题,如果在办公室上班,则不会关心单车而是关心电脑的上网功能。
资本社会的产品采用私人独享的方式利用其使用价值,比如单车,大部分时间其使用价值没有被发挥。又比如一个人占有几套房子,由于只能使用一套房子的使用价值,其它的房子的使用价值没有被利用。
人们生产产品,是因为该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可以用来解决问题。之所以能够生产产品,是因为使用了其它产品提供的使用价值。人们把提供使用价值的产品称为工具。
人们真正关心的是产品的使用价值,但是给人们的感觉是在关心产品的价值,也就是价格。共享单车其实就是把产品的使用价值分时段低租赁给需要的人,利用使用价值来赚钱。
三、共产社会来了,您准备好了吗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人类的生活资料是人们借助自己所发明的科技工具生产出来的,工具的能力决定了人类“创造历史”的能力,人类的发展历史也是科技文明的发展历史。
所以一个真正的共享产品社会一定是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尽管在马克思提出这个观点的时候,并没有做出具体的描述,但是从共享单车所发生的现象中,可以做出具体的描述。
马克思说,“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一百六十多年来,人们对这个描述有各种不同的理解,但是当共享单车这种共享产品的经济模式成为现实后,就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马克思的这个描述。
很显然,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自行车的远程定位、监控、管理提供了工具手段,使得资本想大规模控制人们出行工具的欲望有了可以实现的条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资本会毫不留情地破坏现存的产业结构,重新创建新的产业结构,建立新的生产函数。
然而这种产业结构并不是一种固定的结构,贪婪的资本一旦找到可以获得更多利润的模式,就会无情地破坏现存的结构,所以共产主义社会是一种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优化的状况,不是人们预先设想好的理想的固定不变的社会模型。
共享产品社会终于来了,这是无法改变的历史规律。“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破坏性创新的产业结构将对市场进行重新布局,对于企业或者个人来说,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弄清楚共享产品的内在特征是很重要的:
(1)共享产品社会的出现是历史规律,是由科技文明决定的。
(2)共享的是产品的使用价值,目的是充分利用产品的使用价值创造更多的利润。
(3)共享产品属于工具类的耐用产品。
(4)共享产品必须满足资本贪婪的属性。
(5)提供共享产品的企业属于混合所有制形式,参与的资本类型多,私有资本、公有资本、社会资本等,尤其是普通民众的资本的参与。
(6)共享产品社会是网络空间里的形态,因此需要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领域的核心技术的支持,只有颠覆性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才能满足“破坏性创新”的要求,否则就变成了克里斯滕森教授所说的“突破性创新”。
(7)共享产品社会的主流经济形式是产品经济,但是商品经济任然是重要的经济存在形式。
当前全球经济结构正处在重大调整时期,人类社会正在从资本社会进入共产社会的过渡阶段,这种社会形态的改变是由云计算革命和资本的力量推动发生的,和其它国家比较,中国具有的一些独特优势或许会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导者。
(1)文化优势。中华文化的根源来自宇宙文明而非地球文明,所以中华古代文化所记录的几千年的智慧、经验具有宇宙尺度的科学性、系统性特征。中国古人把学问分为显学和隐学两大类,现代科学属于显学,研究的对象是可以直接观察的有形事物及其规律,而隐学所研究的是无法直接观察的无形事物及其规律,比如人类社会的形态及其规律。
(2)理论优势。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完善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能力更加强大和科学。
(3)道路优势。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决定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形式,多样性的所有制形式创建的经济结构形式也具有多样性。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允许并保护多种形式的所有制存在和平衡发展,而资本主义道路的主体是私有制,所创建的社会经济结构也是单一的形式。按照物理学原理,三点形成的结构比一点形成的结构更加稳定。
(4)资本优势。经过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资本存量已经达到了破坏性创新社会产业结构的基本条件。
(5)科技优势。云计算革命将推动一些颠覆性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出现,这些技术不是在现有的技术上的突破提高,而是全新的科技路径,因此需要新的思维路径和理论指导。中国古代的先天八卦、五行、易经等可以提供新的科技发展思路,比如赵文银、郭淳学通过对先天八卦的研究,提出了二的幂进制数字系统,这是一个二维系统,有0、1、2三个符号,而二进制数字系统是一维系统,只有0、1两个符号。
(6)市场优势。区域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大多数地区属于没有被“城市化”污染的原生态农村区域,适合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产业融合起来,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创建共享产品区域,把城市市民的社会资本和农村的资源连接融合起来。
总之,共享产品社会已经来了,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如何在这一轮的社会变革中抓住机遇,成为财富新贵,就需要大胆创新、知行合一、迎接挑战,跟上时代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