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通的IDC互联之道
2010-03-24 网界网 编辑:鲁媛媛
桌边一杯香茶,就这样,在北京初春的一个午后,互联通网络北京公司总经理张鹏与记者在建国门外大街这座被称为“巧克力大楼”的国际大厦里侃侃而谈。这个别称是张鹏告诉记者的,因为在他看来,对于北京的出租车司机而言,说“巧克力大楼”远比说“国际大厦”要来得更明确一些。当然,张鹏不得不承认,时至今日,对于北京城里的这些大街小巷他还是有些分不清楚,但对于互联通目前设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东莞、苏州、天津、大连、成都、无锡、长沙等地区的IDC机房,他可说得上是了如指掌。
张鹏运筹帷幄的功力源自互联通各地分公司依托于集团统一的CRM系统,为多点多地的用户所提供的一站式服务。公司设立于各地的7*24小时电话呼叫中心,可以为用户提供7*24小时故障监测、7*24小时性能监测的服务,保证客户可随时登录系统实时查看服务状态并为客户提供在线支持。
在张鹏看来,过去的这一年,国内IDC行业确实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分水岭。一些小规模的IDC正在逐渐失去价格优势,业务不断萎缩直至退出市场。但像互联通这样的IDC则不断开拓市场,从单线到多线,从单一城市向多点多地甚至跨国经营,这些都标志着IDC产业在不断地升级,规模在不断扩大。“而IDC行业所服务的对象,也越来越广,行业发展融合也在不断加深,传统行业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而这也必将为IDC行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张鹏说。
为什么要选择多点多业务的发展模式,张鹏表示这是源于2001年9月,IDC的榜样企业Exodus宣布破产——正是这家一直坚持走独立IDC之路的企业倒闭,让当时的互联通意识到了生存方式的问题。
据张鹏介绍,那时独立的IDC模式一般是先建机房,从电信运营商那里接入互联网带宽,再捆绑IT的一些应用解决方案。整合完毕之后,通过为企业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方式获得收益。“IDC最丰厚的利润来源于增值服务,其他都是低利润项目。但是即便如此,独立的IDC模式为什么没做起来?是因为各行业用户的信息化需求太不一样了,金融、电信、教育的解决方案都不一样,一家IDC怎么能够做得过来呢?”张鹏表示。
既然本身的模式有问题,2001年下半年,国内的IDC纷纷调转船头,另寻他路,开始向其他诸如IT服务、软件工程等领域拓展。张鹏说:“好在IDC是一个集成了IT、Internet、通信等解决方案,所以转向的时候大家还能够有所选择。”
这个时候,互联通也在考虑以后的路怎么走。当初互联通组建的时候,主要想做横跨两岸三地的IDC业务,为此还搭建了一个两岸三地的管理平台,在日本东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都设立了分支机构。这样一来,争取跨地区的企业客户就相对容易一些,于是互联通将主攻方向就转到了做两岸三地的VPN业务上。
后来一段时间内,公司的大部分业务收入都来自VPN。实际上,那时的互联通就已从IDC领域转到了电信增值服务领域。在这个未来有很大增值性的业务领域里,他们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优势:由于涉及两岸三地的VPN服务,国内电信企业做起来不是很方便,其他竞争对手又缺乏这样一个管理平台,张鹏说:“起码在做销售的时候没有我们方便,你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都可以谈判,但是最后决策权可能还是在中国台湾总部那里。这样我们在销售上有优势,而中国内地只要做好电信资源和接入平台的维护就可以了。”
正是从那时起,互联通开始定位为覆盖大中华区的数据网络管理服务商。
A级建设
当然,说了这么多业务理念,但再好的业务发展也不能摆脱硬件的支持。互联通北京长话机房位于复兴门内大街北京长途电话局,是京城IDC圈里较早就有着知名口碑的机房之一。该机房由武警部队24小时执勤,采用电子磁卡门禁系统,7x24小时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安全性可以说是无以伦比。
但张鹏表示,对于国家A级电信机房标准而言,这些还远远不够。
在这个面积有1200平米的机房里,包含了六个独立的机房空间,近300个机柜。采用“UPS系统+大型柴油发电机”模式作为强大的电力保障。正常状态下,六路市电接入,通过UPS保护设备免受电压波动和电流噪音的影响;当电源非正常中断后,电视的持续供电时间不会少于1小时,而柴油发电机系统也会在15秒内进行响应。
环境方面,该机房采用了日本大金及日本三菱进口空调系统进行精确的环境控制,机架通风采用上、下送风方式。机房环境温湿度保持在冬季20±2℃,夏季23±2℃,温度变化率≤5℃/小时。洁净度符合美国ASHRAE52-76标准。
另外,由于采用了高灵敏度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1301气体灭火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该本气体灭火系统能以自动、机械手动和远程启动三种方式启动,并设有备用电源,可用时间为24小时。尤为灵敏的是,机房吊顶的灭火系统在启动前还能自动检测被保护区内是否有人员存在。同时,互联通IDC在适当位置均有漏水感应带,漏水检测系统可提供全天候的实时检测。
出于安全考虑,互联通IDC的全部设备均放在第三方难以看到的电信级封闭式标准机柜中,并可进行加锁管理。据张鹏介绍,互联通的机房机柜全部是19英寸标准网络机柜,高度为48U以上,深度为90厘米以上,机柜采用全钢材料,承重为600公斤。同时,机柜还提供可选的风扇单元,可支持冗余的四个风扇。
当然,确保机房的真正稳定还离不开互联通对机房内网络和软硬件的7×24小时监控, 包括记录、统计、响应、应答等工作流程。该监控系统可对整个数据中心的工作空间进行监视,在人员主要出入口及设备较为集中的房间,如空调室、机房设置固定式CCD摄像,在走道等设置旋转式CCD摄像机,存储系统支持对图像进行24个小时的记录、存储;系统选用系列感应卡式门禁设备,并具有联机管理功能。
其实,张鹏表示,在互联通的很多机房,都是秉承着A级甚至更为苛刻的标准来进行规划建设。比如公司位于北五环、奥运商圈核心地带的北苑机房,该机房曾经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通信保障的机房之一,并按照奥运标准建设,符合奥运会对电信服务网络的设计需求。
软硬兼施
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第四届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中,互联通荣获了2009年中国IDC产业年度优质服务奖。而作为国内起步较早的网络提供商,其更率先具备了全国性IP-VPN经营许可牌照。可以说,互联通在IDC圈内已经具有了较为领先的服务资质,但与此同时,张鹏表示公司的发展理念一直在追求软硬并举的实力。
据其介绍,工业和信息化部之所以要发布IP-VPN经营许可,一方面是要对具备资质的服务商加以扶持,让有实力的营运商做大做强,以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要对实力有限、服务水平不稳定的营运商加强监管,确保整个市场的有序和稳定。因此张鹏也提醒用户在建设IP-VPN网络时,一定要选择拥有经营许可的IP-VPN营运商,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政策和技术风险。
除了具备经营许可证以外,IP-VPN服务提供商是否在全国主要地区都拥有节点机房和专业的服务团队,是否能够提供多点多地的一站式服务,也是需要企业认真考核的一个硬指标。在这方面,互联通的策略是除在北京设立总部外,还在上海、苏州、广州、深圳、东莞和长沙等地成立多个分公司,并组建从售前、售中、售后完整的销售服务团队,以此真正实现多点多地统一的服务标准和服务窗口。
在IDC机房的建设上,互联通摒弃了“孤岛式”的建设方法,而是把下辖机房有机整合起来,形成一个链条。具体而言,互联通依托主营运营商的资源,把京、沪、穗三地的IDC机房打造成一个大的三角形备份环路,在此基础上又把广州、深圳和东莞三地的IDC机打造成小三角形备份环路。这种经过优化的网络架构,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优良、更安全的跨区域IP-VPN服务。在现有多链条式的网络体系基础上,互联通又加快了VPN接入点的建设。其除了把现有的POP点建设为VPN接入点外,还将在短期内新建数十个VPN接入点,这些接入节点建成后,其IP-VPN服务则可在现有基础上,全面覆盖国内主要的一、二级城市,同时辐射至各大区域。
IP-VPN服务提供商的硬实力基本上都是摆在台面上的,用户要想全面地考察它们的整体实力,还必须要关注一些隐藏在后台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软实力”。这种“软实力”涵盖的范围很广泛,具体包括服务提供商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管理体系、服务体系、客户资源和实践经验等等。对此,张鹏表达了自己的看法:“IP-VPN强调的是端到端的服务,强调的是对客户需求的准确把握和及时满足。要做到这些,仅凭硬件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有一支经验丰富的技术队伍和一套现代化的管理系统。在这方面,互联通有两大优势值得一提。其一是我们涉足VPN技术的时间较早,目前我们的客户总数已经超过了2500家,在服务这些客户的过程中,我们完成了必要的技术储备,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其二是我们有一套先进的IPVPN专用CRM系统,这个系统由互联通自行开发﹐其特色是能跟踪处理多点多地的实施服务进度和故障查询。通过这个系统﹐分散于中国各地的互联通客服专员﹐工程师﹐以至管理人员均能够准确把握客户动态,及时地满足客户需求。”
访谈的最后,张鹏还谈起了近几年一直非常热门的IDC关键词——绿色。很长时间以来,许多业内人士或专家在谈及绿色IT时,总是强调如何节能,如何省电,但张鹏认为,真正的绿色应该是如何能够更好的降低成本。
张鹏表示,互联通从成立的那一天开始,一直坚持跟本地运营商,本地主导运营商做合作。“我们认为一个小的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他再大也大不过运营商,那么这些运营商的资源如果充分利用,它本身就是一个成本降低、节能降耗,这就是一种绿色。所以,我们一直在努力把这个产业链当中的利润最大化、绿色化,并把这些有效的利润空间能够分享给所有产业链当中的每一个环节的企业,包括我们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