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助力中国高性能计算进一步发展行业资讯
中国IDC产业联盟讯 日前,2009年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在长沙举行,并在会上发布了2009年中国高性能计算机性能TOP100排行榜。英特尔再一次扩大了其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优势,在总共100套上榜系统中,有77套系统是基于英特尔®架构处理器而构建,相比去年的72套又有了5%的进一步增长,且排名前10的系统中有9套基于英特尔®架构处理器。同时,此次榜单排名第一并首次突破峰值1PFlops(千万亿次)大关的国内高性能计算系统——国防科大设计的天河一号也是采用基于今年3月底刚发布的英特尔®至强®5500处理器的服务器系统。
此外,英特尔公司还不断助力高性能计算商用化趋势的发展。在分别排名前两名的能源与游戏应用领域,超过90%的系统均采用了基于英特尔®架构处理器的服务器系统。8套排名前20的游戏应用系统也全部是基于英特尔今年最新推出的至强®5500处理器。
国内厂商在今年的榜单中同样取得不俗成绩,上榜45套系统提供了59.31%的计算性能(以Linpack值计算),比去年的43套系统和50%计算性能(以Linpack值计算均有所提高。今年国内厂商中有26套为基于英特尔®架构的服务器系统构建,比去年的25套也有所增长。
高能效、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
英特尔今年3月底发布了基于全新酷睿™微体系架构的至强®5500服务器处理器,并迅速成为市场的主流。在今年6月份发布的全球高性能计算TOP500名单,三个月前刚刚发布的英特尔®至强®5500系列处理器更是受到了高性能计算(HPC)领域的追捧——33套高性能计算系统凭借该处理器在计算能力上的大幅度提升,迅速占领TOP500榜单上的重要位置。
借助全新的酷睿™微体系架构,至强® 5500系列处理器不但实现了相当于至强® 5400系列处理器两倍的计算性能,而且通过引入英特尔®快速通道互联技术(Intel® Quickpath Technology)及集成DDR3内存控制器,它与服务器平台中内存及芯片组之间的数据通信带宽也比上一台平台提高了数倍之多。这些特性使它在运行各种高性能计算应用——无论是运算敏感型、还是带宽敏感型应用时都能游刃有余,输出令人惊叹的强劲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英特尔®至强® 5500系列处理器采用的另外两项重要技术——英特尔®睿频加速技术(Intel® Turbo Boost Technology)和英特尔®超线程技术(Intel® Hyper-Threading Technology)也对高性能计算应用的性能提升大有裨益,前者可通过对处理器自动超频,为时钟频率敏感型的应用提供额外的浮点性能,后者则能为线程设计良好的应用软件带来性能上的倍速提升。
综合上述性能闪光点,再加上由开放架构赋予的出众性价比、由45纳米制程技术和英特尔®智能节能技术(Intel® Intelligent Power Technology)实现的先进节能特性,英特尔®至强®5500服务器处理器已经迅速成为了高性能计算的新宠,并已经广泛的在教育、科研、能源等传统的行业,以及游戏等新兴高性能应用行业中大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