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委员会——高性能计算发展另辟蹊径行业资讯

2009-11-10    来源:比特网    编辑:王允
很少有机会能让高性能计算的用户、系统供应商、专家以及学者聚在一起,在十月份的长沙2009中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前夕,国际高性能计算咨询委员会2009年度亚洲研讨会提供了一个

       很少有机会能让高性能计算的用户、系统供应商、专家以及学者聚在一起,在十月份的长沙2009中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前夕,国际高性能计算咨询委员会2009年度亚洲研讨会提供了一个机会,让这些与高性能计算有关的人能够在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流。

  国际高性能计算咨询委员会主席Gilad Shainer,IDC的高性能计算研究员吴洁、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王非一博士、中科院计算所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的霍志刚博士等都能够坐到一起相互沟通,就高性能计算目前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

  Gilad Shainer任职的Mellaonx公司联合其它一些厂商设立了国际高性能咨询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目前已经有一百多家会员单位,也包括AMD、英特尔、惠普、戴尔、Sun等厂商,也有中国的用户加入了这个组织。本次亚洲研讨会就是该委员会努力的结果。

  国际高性能咨询委员会整合各个公司的专家,以解决用户的问题,同时提供测试系统,系统厂商投资、维护来维护这个用来展示的网页,用户免费来测试这些应用。同时也跟学校建立沟通,从学校开始培养HPC的工程师。

  专家委员会是否可行?

  来自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计算中心的王非一博士在接受比特网(Chinabyte)采访时表示,他在来之前并不知道资源可以这样有效地进行整合,此前他也并不清楚如何整合这些资源给有需要的人。他认为说,这种委员会本身做的事情,是其它机构很难建立起来的组织,如果有资金,有人力继续下去的话,对于发展高性能计算应该是个很有帮助的事情。

  在被问及类似超算中心的机构与类似橡树岭这种国家实验室的不同时,非一博士解释说,在美国从实验室的政策来说,HPC都是一个支柱性的东西,无论是从国家的能源还是技术发展来看,都担当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另外,实验室有很多不同的机器,与常规意义中的超算中心点不同的是,实验室的计算任务一般都是“突破性的任务”,也容易出现所谓的“专用机”。

  中科院计算所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的霍志刚博士在谈及集群网络互连时则认为,高性能计算机现在应该注重平衡,比如计算节点的CPU升级,那么相应的网络模块也应该随之升级,而且他认为五年内Infiniaband都是大规模集群系统网络模块的首选。

  他也认为说,专家委员会的形式非常新颖,可以帮助国内的一些研究机构接触到先进技术。

  此前在会议上,非一博士与霍志刚博士分别就“高性能计算集群带宽”与“高速网络的现状与未来”的演讲,引起了与会的一些用户及学者的共鸣。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