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念坚:微软“云计算”已走过理念阶段行业资讯
微软公司资深副总裁、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念坚(为《IT时代周刊》创刊10周年而作)
云计算不是新东西。如果从云计算本身的技术发展来看,它甚至可以追溯到1969年。不过,在这里我并不想过多地强调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而是想说,对微软而言,现阶段的“云计算”已经走过了理念阶段,正在进入实质运营阶段。
我们认为,云计算有潜力从根本上改变政府服务、科学探索与发现,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未来,物联网和“三网合一”也一定会以云计算为基础。正因为如此,目前,微软的工作重心都是云。我们在全球大约有4万名员工在从事软件研发工作,其中大约70%的开发团队在专门从事云相关的工作。一年后,这个比例可能达到90%。
微软公司资深副总裁、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念坚
可以说云计算正当时。不过,云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长时间的资源部署及维护, 还要有能力应对云计算基础架构部署带来的挑战,包括选址、电力供应、贯彻绿色IT等多个方面,都需要合理的总体规划。这对于目前的中国企业而言,是较难实现的,因此,在中国要建立大规模的公共云计算中心,需要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近来,欣闻中国政府支持下的云计算中心试点城市工作已经在逐步展开,这应该说是一个好的开端。对中国来说,云计算是个不可不占领的制高点。云计算的主流化将有助于消除国内各区域间的数字鸿沟、实现教育公平,如让经济欠发达的山区的孩子也能获得名师指导;实现医疗公平,让整个社会医疗保健体系实现质的飞跃:每一位有需求的患者都可以获得准确、快捷、便利的治疗;同时,有益于加速服务型电子政府的建设,创造更多商业机会等。
作为中国政府可信赖的合作伙伴,我们也加大了在中国云计算方面的投入。
早在2008年11月,微软就与苏州工业园区、江苏风云网络服务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了 SaaS 服务平台——风云在线。同时,微软合力打造的杭州云计算开发培训平台,帮助企业提高软件研发创新能力,降低企业软件生产成本。2009年年底,微软又与台湾中华电信签署了云计算技术合作备忘录(MOU),针对客户端设备软件应用服务和云端服务等进行合作,以新的运营模式携手开创云端服务商机。
2010年可以说是“云”之年。9月16日,我们刚刚在上海设立了微软中国云计算创新中心,这是微软在中国的首个云计算中心,标志着微软云计算战略在中国的发展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在今年“微软城市拓展”计划中,我们也把云计算作为重要战略,将通过云计算服务,支持和帮助中国的城市向创新型知识经济转型,提高信息化水平,提升城市地位和竞争力。
多年以来,微软已经成功地提供了“云+端”应用软件和平台,包括公有云、私有云、托管云等多种解决方案,客户可以根据企业规模、业务复杂程度、对IT的客观需求等灵活选择和配置。微软基于云计算的解决方案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也赢得了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截至目前,Windows Azure云计算平台的付费用户数已达10,000。
现阶段,企业应该如何应对云计算时代的到来?
很多企业认为有些IT服务适合从云平台获取,如CRM、网络会议、电子邮件等,但有些系统不适合,如核心业务系统、财务系统等。对此,微软认为理想的模式将是“软件+服务”,即企业既可以从云中获取必需的服务, 也可以自己部署相关的IT系统,为客户提供了更多选择。
如今,企业要搭建一个全新的私有云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将私有云与企业原有的遗留系统以及外部公共云进行平滑衔接。企业只有在完全驾驭了各种“云”之后,才能真正实现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和质的飞跃。而不同“云”形态之间的衔接需要云技术提供商的深厚功力。
作为世界领先的软件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微软已全力投入云计算,通过自身成熟的软件平台、丰富的互联网服务经验及多样化的商业运营模式,在安全、开放并且灵活的计算环境下,为客户提供最为全面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为用户创造跨越不同设备的无缝应用体验。
未来,我们还将全力以赴,继续在多个计算层面(客户端、服务器、云)开发新的应用软件和平台,提供多架构的自由选择。微软安全且开放的云解决方案包括数据中心部署、身份识别管理以及数据和设备的随时互联。
梁念坚先生简历:
梁念坚先生于2008年11月加入微软,任微软资深副总裁、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微软在大中华地区的所有业务运营及整体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梁先生具有20多年跨国公司在中国及亚太地区的管理经验及行业经验。此前,梁先生担任摩托罗拉亚太区总裁、摩托罗拉网络事业部亚太区资深副总裁兼总经理,还同时担任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领导摩托罗拉在华的总体战略和业务运作。
梁先生出生于澳门,在香港和加拿大完成学业。他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获得计算机专业学士学位和荣誉博士学位,他还同时拥有香港理工大学的工商管理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