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高端访谈:新一代数据中心面临更多挑战行业资讯

2010-12-21    来源:中关村在线    
“新一代数据中心”这个概念自2004年被提出,它所倡导的自动化、资源整合与管理、虚拟化、安全以及能源管理等新技术,正被各行业,企业所追求,经过几年如火如荼的发展与建设,

  “新一代数据中心”这个概念自2004年被提出,它所倡导的自动化、资源整合与管理、虚拟化、安全以及能源管理等新技术,正被各行业,企业所追求,经过几年如火如荼的发展与建设,在各行业,尤其是金融行业,已经有所成就。但同时也凸显出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与完善。金融时代网记者,对目前数据中心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所关注的方向,特邀采访了民族证券总工程师 马光悌,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息科技部总经理 艾军,中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 刘永涛。

  新一代数据中心建设面临更多挑战

  中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信息技术部 刘永涛副总经理对于目前的数据中心建设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他表示:除了可靠性和可用性不足,专业化运维管理水平不高,能耗大等这些常见的问题外,还告诉记者自己一些独特的见解:

  一、目前各金融数据中心的建设标准很难统一,阻碍了金融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在国有商业银行全面实施国家金融信息化标准前,许多银行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体系,由于数据标准的不统一,使得各地的差距比较大,系统的整合比较困难,标准化改造需要一段时间。

  二、金融数据中心建设中,金融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如国内众多的银行卡之间要实现互联互通,似乎需要经过一番长途跋涉。其实,为了实现银行卡的互联互通,中国人民银行早就牵头组织各商业银行共同出资成立了银行卡信息交换中心,以解决各银行之间的ATM和POS机的共享问题。可是真正要实现联通的时候,各银行又都在考虑自身的情况。因为银行卡的联通意味着小银行可以分享到大银行的资源,大银行当然不愿意了。因此,金融企业的互联互通,必须找到一种市场驱动机制来谐调各方的利益,找到最佳的利益平衡点。

  三、实现数据大集中与信息安全的矛盾。数据大集中意味着统一管理,减少重复建设,数据集中以后,能够有效地提高金融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进一步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和资金营运的效率,有效地改善金融企业的管理机制。而且,数据集中是实现各种新业务和新服务的前提基础。然而,数据大集中虽是金融信息化的一大趋势,但集中这件事本身从某种角度上讲增加了系统的不安全性,一旦某一地方的系统出了问题,那全国的系统都将受到影响。

  新一代数据中心建设投入更多回报更大

  当问到,对于数据中心的建设这一大量投入人力,资金的做法是否有价值时,三位领导均表示肯定。

  民族证券马光悌总工程师非常肯定的说到,在数据中心的建设上,投入的这些人力,资金是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一件事情。这是一个现代化的应用,现在的数据中心在进行挖掘,整理以后出来的东西,就是大家所希望得到的,让数据中心变得更有用途,甚至是智能化的用途,也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息科技部 艾军总经理则表示,数据中心建设是计算机应用发展现阶段必须重视的问题,尤其对金融行业,是大家越来越看重的。金融机构的社会地位与社会作用不容闪失,金融出现问题可能会引起经济和社会问题。所以,金融行业的稳定,安全要求信息系统安全提高到一个高层次上。新一代数据中心建设问题的实质,是追求一种专业化、社会化的保障机制。

  在这方面,刘永涛副总经理也表示了自己的观点,并给我们详细的分析出新一代数据中心所带来的好处:

  降低IT运营成本 — 适应性基础设施将非共享的专用IT孤岛转变为动态管理、集中、可共享的IT资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并对资源进行重新部署,使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和降低IT成本;

  提高服务质量,降低风险 — 适应性基础设施通过对制定的服务级别标准进行服务质量评估,提供最佳的使用体验,实现资源按需供应。同时,利用各种增强的安全特性,构建并维护IT 环境,使业务风险大大降低;

  加快实施IT变更的速度,提高业务灵活性 — 适应性基础设施可轻松评估变更需求,加速部署新产品和新服务的速度,更快地响应不断变化的业务环境与市场竞争环境,提高业务灵活性;

  推动业务增长 — 适应性基础设施借助自动化和更高效的管理流程,使释放宝贵资源用于服务创新,从而加速业务增长。

  新一代数据中心建设需量需而定

  对于各行业数据中心的建设,选择外包,自建,还是共建,各位专家也从不同的立场表达了不同观点。

  艾军总经理更强调专业化与社会化的保障机制,他认为“社会是分工的”这是工业化社会的的必然,把工作交给合适的人去做,外包是一种理性选择。况且,数据中心也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包含供电、温控、消防、安全控制等综合性的,需要24小时无间断的保证。每个银行都去维持这样的高可用性的辅助环节,是低效率的。交给专业机构来做会更有效,可以逐渐实现一个专业化与社会化的保障机制,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持续发展。

  马光悌总工程师则主张自建,量身定做。因为他们自己就是在自建,在这一方面体会很深。这样做的优点是,免去维护上的麻烦,升级上的困难,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用自己设计的工具来实现,当然也是存在缺点的,就是需要花费大量精力。

  刘永涛副总经理对到底是选择“自建”还是“外包”,这就要求企业自身根据业务应用对信息安全的要求做详细的甄别定位,划分等级,并结合企业自身对成本、能力、效率方面的要求做各方面的考虑。他认为二者相结合的模式是最理想的选择,这种组合将给我们带来“同类最佳”效果。

  在记者看来,数据中心建设是整个金融界对自身业务发展和安全保障方面一个很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大挑战。无论是外包,还是自建,因为各行业,各银行的不同需求,量身定做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如果主管、监管机构有统一划一的规范,按照规范严格执行,对国家的金融领域宏观管理,宏观调控是非常有利的。总体而言,机遇大于挑战,未来决定于今日。我们期待着以数据集中方式运做的数据中心建设,各项工作更加完备和完善。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