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北亚区苏玉龙:面向云战略进行收购 行业资讯

2011-03-21    来源:赛迪网    
在云计算时代,BSM将是走向云的操作系统。同时,近几年来的大型收购都是围绕“自动化”来实现面向云战略的收购计划。

近日,BMC发布了基于云计算的最新解决方案。BMC北亚地区总经理苏玉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云计算时代,BSM将是走向云的操作系统。同时,近几年来的大型收购都是围绕“自动化”来实现面向云战略的收购计划。

 

 

 

据悉,BMC推出的最新解决方案包括启动基于云环境的主动式运营解决方案,主动式运营解决方案针对于现代数据中心,基于单一并统一的业务服务管理(BSM)平台,管理物理、虚拟和云的基础设施。另外,BMC通过推出云生命周期管理(Cloud Lifecycle Management)解决方案的新版本,为各企业和服务供应商提供高端云服务,进一步在云服务管理领域保持并扩大其领先地位。

 

云时代来临 BSM将是走向云的操作系统

 

苏玉龙对记者表示,这些年来,BMC只做一件事──BSM(业务服务管理)。BMC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鲍秉辰在2003年率先提出BSM概念,去年9月他曾表示:以往搞IT的时候应用服务 (Application) 最重要,之后才会考虑一些支撑体系如监控、帮助台等等。但是进入云时代之后,形势大改──云必须先有云生命周期管理系统(CLM,Cloud Lifecycle Management)才能把服务推向市场,所以BSM将是走向云的操作系统。

 

BMC软件公司北亚地区总经理苏玉龙

 

 

苏玉龙介绍说,BSM在过往一年发展非常迅猛,在去年10到12月当中,BMC获取了包括埃森哲、Amaszom、Vodafone及美国大都会保险公司等20家大型客户的云管理系统,不仅是公共云,更包括内部私有云,以动态的云环境、云数据中心等等。

 

 

苏玉龙表示,BMC不止是云管理概念的提出者,也是实践者;BMC将自己全球原有的六个数据中心,将原来一万六千多台服务器集成为一个虚拟的云计算中心,只需三千多台服务器,大幅精简数据中心的营运成本。

 

 

围绕自动化 实现面向云战略的收购计划

 

苏玉龙表示,云提供服务的基础是在自动化(IT Automation),而且是端到端的自动化;从应用到中间件,到数据库,再到操作系统,最后到网络与储存系统。这也呼应过去几年BMC的几个大型收购都是围绕着自动化来实现面向云战略的收购计划。

 

据悉,从2008年开始,BMC进行一系列的收购,第一个收购网络自动化厂商Emprisa,接着收购桌面自动化厂商Marimba,然后是服务自动化厂商BladeLogic,紧接着收购中间件自动化厂商Phurance,数据库自动化厂商GridApp,最后收购了容量管理(Capacity Management)自动化厂商Neptuny的软件业务,通过一系列的收购,真正体现了云端到端的IT自动化管理。

 

苏玉龙表示,BMC 2011财年第三季全公司增加了10个点营业额,许可证增长19个点,相较之下,竞争对手的软件营业额成长并不大,服务业务成长较多。根据财报,BMC整体营业额有93%是软件收入,虽然BMC也有服务部门,但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在全球市场进行推广、帮助客户实施。所以BMC是采取开放性的策略。若再把BMC的ESM开放平台业务单独来看,业务增长更是高达22%。

 

 

所有的BSM平台都以CMBD为核心

 

在谈及CMDB遇到的问题时,苏玉龙表示,所有的BSM平台都是以CMBD为核心,CMBD是描绘IT基础设施如何构建的一个蓝图,它记录了各种各样的配置项(CI,Configuration Item),即硬件、软件、事故、协议、服务级别、文档等是如何相互关联的,以及各个系统如何发挥作用的。CI随时在变,透过CMDB先看整体环境的影响再实施成效较高。若从IT角度来讲,要了解CMDB的状态,就需要定位。在云管理当中要定位到对象,定位不到对象就管理不到。

 

苏玉龙表示,在大中华区的案例中,一半是商用的公共云,一半是企业内部的私有云,这样企业一年硬件采购量是非常庞大的,尤其是运营商。BMC将自己的数据中心整合为云计算中心,从而节省了一万多台服务器,这不仅解决了硬件购买成本的问题,还包括建置数据中心所需的土地取得、房租、空调、耗电量等,从而避免了让新建机房更加痛苦和延误新业务推出等问题。

 

不只是销售 注重给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在渠道策略上,BMC软件公司大中华区渠道总监李玉玲表示,BMC的渠道政策是有质量与选择性的。选择渠道商的基本条件是必须对市场有认知、拥有实力的技术团队。所以,前几年,BMC在国内的渠道商较少。但这几年,渠道慢慢增长,同时,渠道与BMC合作的意向也提高了,也有更多的技术团队与BMC一起成长。

 

李玉玲认为,中国市场绝对是一个值得投入的市场,同时,也希望合作伙伴的发展方向是能够给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而不仅仅只是销售而已。

 

最后,对于中国未来的市场前景,苏玉龙表示很有信心。他说,中国市场的客户在接受新技术的时间上比日本要快,一旦有一两家的行业领头羊做成功了,便会形成一片复制,所以说,中国市场的接受度是很快的。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