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云端计划推动中国云计算产业走向高端 行业资讯

2011-08-04    来源:比特网    
重庆产生进军“云计算”产业的想法,约起于半年前。当时,“云计算”已成为全球IT行业热点,重庆遂“揭竿而起”。

  随着云计算成为中国十二五计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各个地方政府就开始了对云计算这一绿色产业的大规模投资。而随着云计算应用项目的逐渐增多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逐渐清晰,作为中国近年来发展速度最高的城市之一,重庆也加入到这场争霸战当中。据预测,未来3年内中国云产值有望突破万亿元人民币。当重庆发力争夺这块蛋糕时,巨头的加入无疑将为其胜出增加筹码。而重庆市长黄奇帆则表示“今后10年,整个世界将进入‘云计算’时代。”而这块巨大的蛋糕对飞速发展的重庆市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

  重庆产生进军“云计算”产业的想法,约起于半年前。当时,“云计算”已成为全球IT行业热点,重庆遂“揭竿而起”。

  今年1月,重庆市政府在该市“两会”期间首次提出,将重庆建成国内最大的云计算中心。而其计划可谓宏大,目标甚至直指“全球数据开发和处理中心”:最终做成上百万台服务器、产值上千亿美元规模的“云计算”基地。

  在计划的实施层面上,重庆则再次创下了“重庆速度”。提出这一计划后仅仅过了两个多月,4月6日,被称为中国最大的“云计算”实验区—“两江国际云计算中心”,便在重庆两江新区开建。

  公开资料显示,两江国际云计算中心总建筑面积207万平方米,总投资400亿元,建设规划期为5年,最终达到千亿级规模。其核心区规划了占地约为3平方公里的符合国际标准的数据机房。

  4月21日,一个规模、投资较“两江国际云计算中心”更大的云计算产业基地项目,又在重庆江津区启动。根据重庆市的规划,该基地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总投资500亿元,将建立以国产芯片为基础、国产服务器为载体的云计算服务器数据储存。

  在重庆市长黄奇帆的设想里,以上两朵“云”将形成互补关系,从而组建完整的“云计算中心”,共同支撑起重庆的“云计划”。

  “它们的业务范围,一个走国际化路子,一个专注国内。两江国际云计算中心,计划2-3年后形成100万台服务器的规模,主要从事大规模的离岸数据处理业务,实现全球数据的处理;而江津云计算产业基地,从事在岸数据处理,即对国内数据进行处理。”黄奇帆说,3年内,重庆将基本建成中国最大的离岸和在岸数据处理中心。

  目前,全球资源争夺的焦点已从石油、高科技产品和金融资金,延伸到数据资源的竞争。欧美地区数据处理外包业务,40%在日本,60%在新加坡、中国香港、印度和马来西亚等地,而中国内地在数据处理外包业务上的份额为零。

  “今后10年,世界将进入云计算时代,数据处理量至少增加10倍以上,云计算‘蛋糕’有上万亿美元。”在黄奇帆看来,在新的市场格局中,如果中国内地的份额还是零,将会非常可悲。

  “重庆将成为云计算的国家队,代表中国在世界市场中竞争。”黄奇帆预计今后欧美地区外包到亚洲的数据处理,可能需要1000万台服务器。“亚洲服务器的20%-30%聚集在重庆,我们就会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云计算中心。”他说。

  千亿豪赌“云计算”,其实更是重庆IT战略的升级之举。重庆市最近已将这一战略命名为“云端计划”。

  重庆市长黄奇帆别有意味地提及:“三年前内地还没有生产笔记本电脑的时候,我们把笔记本电脑生产引到重庆,是吃第一只螃蟹的人;这一次,我们在全国还没有离岸结算的时候,把离岸结算中心放在了重庆,这也是中国的第一个。离岸云计算中心,重庆也是第一个规划实施。”

  “全球‘云计算中心’的布局不会像以往的技术革新那样需要十几年或几十年,而将在2-3年内快速完成布局。”重庆市长黄奇帆乐观地称,从目前态势看,印度、马来西亚将是重庆 “云计算”发展战略的主要竞争对手。

  “云计算产业的发展不在于摊子有多大,重要的是云计算要推升服务业的大发展,以满足人们的需求。真正的云计算不是建多少产业园区,装备多少服务器,其核心是用最少的资源,满足最大的需求。”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林润华则如是说。

  虽然云计算未来在中国的发展还存在这一定的不确定性,但重庆所推出的“云端计划”计划确实跳出了其他地方单纯以云计算为目的的数据中心建设,为云计算的在内地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也将中国的云计算产业引向更高端。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