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搅局金融业 大数据成掘金武器行业资讯
“招行的危机所在,就是马云,而不是其他银行!”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说。
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亦有类似的担忧。2013年3月15日,在中国平安2012年年报发布会上,马明哲忧心忡忡地说:“尽管中国平安今年成绩不俗,但是两个和我同姓的年轻朋友(指马云和马化腾)的成绩让我丝毫不敢有一点沾沾自喜。”
对数据相当敏感的银行行长们逐渐发现,在与国内外的同行们竞争几十年后,从事“互联网金融”的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才是最凶猛的对手。
和金融全覆盖的香港、和金融广泛覆盖的美国不同,长期处在金融抑制下的中国大陆,小微和农村金融短板一直难以补强之际,“二马当先”的崛起,正在迅猛改变现有的金融格局,更多财富传奇也才刚刚开始。
尽管从今年3月开始筹建的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以下简称阿里金融集团),截至今日,仍未正式成立。但是,这家公司显然已经成为今年风头正劲的互联网企业(当然,你也可以把它称作金融公司)。这家公司推出的余额宝、小额贷款,以及即将推出的阿里信用支付,让互联网金融热潮在2013年的夏天骤然升温。
由阿里方面提供给《中国新闻周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 年6 月末,阿里小贷投入贷款总额已超过1000 亿元,客户超过32 万户,户均贷款额度4 万元,而且其不良率也只有0.84%,几乎与传统银行针对大中型企业的贷款不良率相当。根据普华永道发布的 《2012年度中国十大上市银行业绩分析》,前十大银行2012年的不良率为0.82%。
也许马蔚华足够幸运。尽管阿里金融来势汹汹,但是直到他卸任招行行长三个多月之后的今天,前者对于传统银行尚未构成致命威胁。
但是,在阿里之后,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开始越过边界,侵入了金融业的领地。目前。苏宁金融事业部已专门成立基金产品专项小组,准备学习合作推出易付宝余额理财的增值服务。8月13日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互联网金融分会上,京东集团副总裁赵国庆透露,京东未来将提供小额信用贷款、流水贷款、境内外保理业务等金融服务。此外的参与者还包括马化腾领导的腾讯公司。
余额宝旋风
2013年的互联网金融热潮,从专业人士走向普罗大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余额宝(目前,余额宝对接的天弘增利宝已是全国第五大货币基金)。据增利宝开发者天弘基金的官方数据,这款6月中旬正式对外发布的产品,截至6月30日24点,客户数达251.56万户,累计申购金额达66.01 亿元,成为了中国客户数量最多的基金产品。
所谓的余额宝,是阿里金融集团在支付平台上打造一项全新的余额增值服务。通过余额宝,用户在支付宝网站内就可以直接购买货币基金等理财产品,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同时余额宝内的资金还能随时用于网上购物、支付宝转账等支付。
互联网基金产品的开发者是阿里和天弘基金。阿里方面对接的是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国内事业群金融事业部总监祖国明,而天弘基金方面的负责人则是天弘基金副总经理周晓明。
2011年,祖国明来到阿里巴巴集团任职。当时,他的老朋友周晓明正准备去天弘基金,双方就“勾兑上了”。2012年10月份,周晓明等有了关于“余额宝”的初步设想。8个月后,这个产品最终落地了。
自从2011年第一次去参观了阿里巴巴集团之后,周晓明就很少穿西装了:“如果你穿西装,他们一眼就看出你不是阿里的人。阿里员工着装非常随意,也非常自由”。潜移默化改变的不仅仅是着装的变化,还有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理念。
其实,支付宝推出余额宝,短期内可能会损害自己的利益。根据央行规定,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的备付金可以进行协议存款,存款利益归属第三方支付公司所有。以前,支付宝用户的钱把余额留到支付宝上,现在余额宝推出之后,更多的用户可能会把支付宝账户上的余额购买基金产品,这意味着,支付宝所能获得的备付金利息将会减少。
事实上,在设计这个产品之前,周晓明曾把这个问题抛给过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CEO彭蕾。彭蕾说:“我们会优先尊重用户的利益”。周晓明这才放心了。
而祖国明则进一步解释说:“支付宝认为用户的利益高于公司利益。我们的战略目标就是要提高支付宝用户的账户价值,进而提高用户对支付宝的黏性,所以我们愿意牺牲短期利益。”
而从目前余额宝的种种特性,也很好地体现了其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事实上,用户在选择理财产品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有流动性、安全性、收益率,而余额宝力图在上述三个维度上尽量满足用户需求。
从流动性上来说,用户能够实时赎回套现,也可以用余额宝上的钱直接支付。在保证了流动性的基础上,余额宝的年化收益在3%~4%左右,是活期存款利率的10倍左右。此外,尽管相比于银行存款,基金产品风险要高一些,但是增利宝是货币型基金,而从历史上来看,中国的货币型基金尚无亏损的先例。
此外,考虑到支付宝用户的账户余额有限,余额宝不设最低门槛。普通基金产品最低门槛在3万左右,而增利宝针对的是碎片化理财,一元钱就能购买。根据天弘基金提供给《中国新闻周刊》的数据,购买天弘增利宝的用户,其户平均持有金额仅为1912.67元。
但是,用户购买增利宝之后,大部分并没有实时赎回,而且金额也呈现增长趋势。根据天弘基金提供的数据,增利宝上线第一周户均申购金额为几百元,大多是尝试性购买,到6月底时已提升至两千元。
“有些用户说因为余额宝有收益,用余额宝消费后就尽快再转入一些。”天弘基金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而6月份又恰逢“钱荒”, 是近几年货币市场利率最高的时候,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一度超过了6%,远高于银行3%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祖国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增利宝火起来之后,有几十家基金公司的负责人都曾打电话给他,希望也能合作推出类似产品。“我们也是开放的,天弘基金是第一家,但不是最后一家”。
小贷热潮
事实上,余额宝不过是阿里金融集团的产品之一。如果说余额宝看似冲击了银行的存款业务和基金代销业务,而阿里的小额贷款,冲击的则是传统银行的信贷服务。
阿里方面提供给《中国新闻周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2季度末,阿里小微信贷已经累计为超过32万家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需求,累计投放贷款超过1000亿元,户均贷款4万元,不良贷款率为0.87%。小微企业全年实际占用资金时长为123天,实际年化利率为6.7%。
目前,小贷业务归口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的创新金融事业群负责,该事业群总裁是胡晓明。最开始时,阿里巴巴集团并没有想做小贷服务。2007年,为了解决阿里巴巴B2B(商户对商户)平台上商家的融资需求,胡晓明等成立了个小团队,和建设银行合作为商家提供贷款。但是由于理念不同,2011年,双方的合作彻底终止。
而创新的阿里小微信贷,则始于2010年4月。当时阿里巴巴集团成立了浙江省阿里巴巴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资本金为6亿元。一年之后,阿里小微信贷又在重庆注册成立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后者的资金本为10亿元。随后,阿里巴巴集团开始以这两家小额贷款公司作为旗下小额信贷产品的运作载体。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 4200万家小微企业(不包括中型企业),创造了80%的就业机会,但影响小微企业发展的因素中,资金因素的比重高达96%。而在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卖家已经超过了千万。
传统银行几乎不可能给这些小卖家贷款。阿里金融公关葛瑞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我们户均贷款4万元,我们服务的大部分是那些刚开始起步的创业者。”
尽管很多银行都声称要开展小微贷款业务,但是这些银行的单笔小微贷款规模是阿里小微贷款的几十倍。
可以类比的例子是民生银行。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一直力图把民生银行打造为小微帝国。但是据民生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助理肖光伟透露,2012年,该行小微企业贷款户均贷款余额为202万元,“ 150万元才是我们要做的小微企业。”而通常来说,贷款达到上百万元的企业,其年产值可能已经达到了千万元级别。这并非阿里小贷服务的客户,阿里小贷的户均贷款仅为4万元。
一直以来,传统银行一直不敢涉足小微企业的贷款服务,原因就在于,小微企业信息不透明,而每笔贷款额度有限,银行不愿为了这些蝇头小利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但是,阿里集团却通过旗下电子商务平台上的数据,再辅以精确的数据分析,规避了这一烦恼。
2012年,在阿里巴巴集团的一次小型论坛上,阿里金融高级专家年劲飞曾经作了名为《大数据与小而美的金融信贷》的演讲,年劲飞当时透露,阿里内部有个“310”的工作模式,即贷款人3分钟在线填写申请,1秒钟授信,0员工介入,全程在线上完成。并且这一系统还是24小时“在线”。
依据上述数据加互联网的信贷技术,使得阿里小微信贷有足够能力在同一时间服务海量客户。但面对海量资金需求,阿里小贷有限的资本金就显得僧多粥少了。
目前阿里旗下两家小贷公司注册资本金总和为16亿元。按照小贷公司融资杠杆率0.5倍的规定,两家小贷公司可供放贷的资金最多为24亿元。这意味着阿里小贷必须寻求更多的融资渠道,过去,阿里曾经发行过信托产品,但是信托产品属于私募,融资规模有限并且成本较高,资产证券化成为了可行的路径之一。
今年7月7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显示,由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阿里小微信贷合作推出的“东证资管-阿里巴巴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正式获得证监会批准。
具体来说,阿里小贷公司将50亿元贷款组合出售给东方证券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以此贷款组合为基础,向投资者发行50亿元证券,其中40亿元的优先证券由社会投资者购买,阿里巴巴购买10亿元的次级证券。
而阿里金融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该计划等同于是让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者,间接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融资支持。借助该项目,阿里小微信贷或可满足80万家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这意味着,随着融资渠道的进一步拓展,阿里小贷的资本金壁垒也被进一步突破,阿里小贷的服务能力以及服务对象的数量都可以借此提升。2013年5月,阿里小微信贷又发布小信用贷款、微信用贷款两款产品,服务于更小卖家、处于创业初期的个人创业的信贷产品,并将阿里小微信贷服务客户的范围扩展至300万家。
大数据支撑
如果说余额宝和阿里小贷产品都受到了追捧,传统银行在过去几十年,为何没有开发出类似产品?
原因在于,虽然看起来,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在前端身段灵活、四两拨千斤,但是背后,其实离不开阿里平台业务和大数据业务的支撑。
在卸任集团CEO职务之前,马云曾对外表示,未来阿里巴巴集团的三大业务就是平台、金融、数据。
看看阿里小微金融集团的出身,也可以得知其和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电子商务平台密不可分的关系。
其内部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正在筹建中的阿里小微金融集团,目前分为四大事业群:共享平台事业群;国内事业群;国际事业群;阿里创新金融事业群。
其中,共享平台是事业群,属于技术、安全等,属于底层业务。而余额宝则属于国内事业群。
其中的阿里创新金融事业群,囊括了阿里小贷业务。其前身最早是阿里巴巴B2B下面的一个小团队。而另外三大事业群,属于之前的支付宝业务,而支付宝最早也脱胎于淘宝。
目前阿里小贷的服务可以粗略分为两种,分别是阿里信用贷款,服务阿里巴巴B2B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小微企业;淘宝(天猫)贷款,服务淘宝网、天猫等平台上的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为主。
据年劲飞介绍,阿里金融会调取卖家的各种交易数据,甚至与网购有关的日志、聊天记录、信用评价、退换货记录等各种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利用阿里金融的大数据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处理。
在贷款前,阿里小贷已经在通过多种信息,判断企业经营状况、信用情况和偿债能力,最终确定是否给该卖家贷款,贷款的最高限额为多少。在贷中,通过多种手段实时监测企业的资金流、经营状况等,为可能的风险作出预警;在贷款后,可以借助此次贷款情况深化对该贷款人的了解。对于违约贷款人可以进行店铺的关停等,提高其违约成本,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大部分贷款人,虽然我们从未见过面,但是我们之间通过大数据,打造了一个纯互联网的小额信贷。”年劲飞说。
来看看阿里金融事业群的人员构成,就知道数据的重要性了。阿里金融内部人士开玩笑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来到阿里金融之前,我都不知道自己是个穷矬矮,我们这边的员工都是有技术有水平的高富帅。”目前,阿里金融事业群有300多人,其中100多人是IT技术人才,还有100多名数据分析专家,剩下的人才是客户经理和财务等人员。
不过,借助大数据的支撑,阿里小贷每个客户经理每年服务的客户数为300家,是银行的15倍左右,而由于互联网的边际成本很低,胡晓明估计,未来,这一数字有望提高到3000家左右---与传统银行相比,阿里小贷的户均贷款规模小得多,因此提高客户经理的工作效率是必需之举。
不仅仅是阿里小贷,其实风头正劲的余额宝,一定意义上也是大数据的产物。传统的货币基金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基金的流动性,如果碰到基金购买者大批量赎回,意味着基金公司必须迅速筹措大量的资金。
天弘基金总经理郭树强显然并不太担心增利宝。他解释,增利宝是互联网基金,所以天弘基金能对它的流动性有更好的预见性。“传统基金对客户的投资行为判断可能80%靠想象,我想增利宝的需求可能80%靠科学运算,根据科学运算来调整自己的投资,选择更加适宜的投资品种。”比如,在双十一等阿里电商平台大促之前,肯定有很多支付宝用户赎回增利宝基金,这就要求天弘基金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事实上,反过来,阿里金融也在促进着阿里平台业务的繁荣,去年的网商大会上,马云曾经推出了“小而美”的双百万战略:阿里集团将会全力培养100万家年营业额过100万的网店。而阿里金融的小贷服务,恰好能有助于这些小卖家们解决悬在头顶的资金难题。
不过,正是与数据业务、平台业务的紧密联系,也意味着阿里金融的模式在阿里平台之外很难复制。
“现在我们的业务还是集中在阿里平台上,在平台外,我们无法获取完整的数据链,所以我们不会贸然贷款给平台外的用户。”阿里金融内部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也意味着,短期之内,无论是余额宝还是阿里小贷,其对银行尚未形成致命威胁。
风险的边界
但是,即便是考虑到未来的潜在风险,银行的行长们依然坐不住了,听听马蔚华和马明哲的言论就知道了。
在余额宝一炮而红之后,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在7月初公开发布了一篇报告,报告名为《余额宝又一次改变了银行》。这份报告的执笔人蒋清海和李庆治认为,尽管短期内,余额宝对商业银行很难产生较大冲击。但长期来看,如果国内监管环境进一步放松,余额宝限制因素减少,产品线相应丰富起来,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可能会加大。两人建议银行尽快推出类似产品。同时,他们还建议本位主义的传统银行,要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意识。加大信息技术与银行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
颇为有趣的是,阿里和建设银行曾经是不折不扣的合作者。胡晓明回忆说,双方最初合作时,他的梦想是通过银行的资源,为银行和阿里巴巴平台上的小企业牵线搭桥,但由于和银行信贷理念上存在根本不同,这个想法并未实现。
2011年4月,双方的合作正式停止。在4年的合作期间,建行和阿里巴巴合作部分的企业贷款规模仅为100亿元左右,要知道建行的总资产达到了 13万亿元,这意味着双方的合作显然并不那么贴心贴肺、尽心尽力。
有趣的是,尽管那场持续了三四年的合作似乎并不尽如人意,但是他们至少都从对方取经学艺了。
现在,阿里和建行似乎都往对方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阿里金融推出了小微贷款服务。而在2012年8月,建设银行则推出了自己的电商平台--善融商务。这项业务覆盖了B2B和B2C两种电商模式,紧随其后,交通银行也推出了电子商务平台“交博会”。
不过,到今年1月底,历时半年,善融商务的交易额仅为35亿元,这意味着其电商平台的发展难以达到当初的预期。而截止到2012年11月30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和天猫年度交易额已经过万亿。
传统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双方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显然,复杂的竞合关系才是恰当的描述。
今年3月,胡晓明曾对外表示,阿里金融会向银行开放。阿里金融内部人士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现在阿里金融正在和一些银行谈判:“但是具体合作模式还没有谈定,但是我们是全开放的,不论是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我们都欢迎。”
但是,从2007年和建行合作至今,6年已过,阿里金融已经今非昔比,在和银行的合作中,凭借其平台和大数据的优势,阿里金融能获得的话语权将远超当初。
“合作可以,但是首先有一条,银行要认可我们的风险管理能力,”上述阿里金融内部人士说,“过去那种合作模式不可能再现了,他们必须认可我们的游戏规则。”
早在几年前,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马云曾在一次演讲中说过:“给中小型企业贷款,有多少银行真正脚踏实地地在做?很少。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改变银行。”
现在,传统银行终于理解马云的意思了。不过,阿里金融并不是真的打算做一个银行,支付宝公司在一次次地澄清,我们不会做信用卡,我们不做银行。
这可能是一种现实考量,毕竟阿里金融的优势在于其平台和大数据在背后的支撑,而撇开这些支撑之后,阿里金融将成无根之木。“搞金融,核心还是风险管控,我们不会随意冒险。”上述阿里金融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