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与科技革命行业资讯
很多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阻碍了原创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出现,这是因为人们并不了解宇宙真实存在的科学的本质。人们当前所谈论的科学,只是在人的局部利益驱动下所选择的科学。
现代科学的早期探索者是谦卑的,真实的,他们采用纯粹的心态研究物理世界的逻辑过程,并以科学的形式成为人类的知识财富。当满足私欲成为科技人员的目标的时候,科技方法里的逻辑过程已经不是自然的,而是一种由科技人员私欲决定的选择性逻辑过程。这种选择快速推动了生产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更多的物质财富。但是不幸的是,伴生的产物开始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了。
科学技术的探索过程,本质上就是发现并记录物理世界存在事物的逻辑运行过程,而对物理世界的逻辑描述是一个哲学探索过程。科学和哲学的形式区别在于所采用的描述符号。事实上科学所采用的数学符号也是由哲学家设计的。只是因为年代久远,现在的科技人员忘记了科学的来源。
“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思想,也是中国古代科技的核心思想。采用现代科技术语描述,“中庸之道”就是科技人员所说的“系统平衡点”。
云计算革命即将带来新科学革命,推动人类文明进入一个新的层次。这个过程中必定会出现大量原创性的科学理论、技术方法和产品形态,因此对于科技人员来说,了解科技的本质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
物理世界是一个逻辑集合体
人类所处的宇宙是一个由逻辑构成的集合体。人们所看到的形象也是一种逻辑效果。
关于逻辑
维基百科对逻辑的解释是,描述时空信息类和类之间长时间有效不变的先后变化关系规则被称为逻辑。可分为自然逻辑和人造逻辑2大类,人造逻辑又分为机械逻辑,符号逻辑等几类。,也可分为基本逻辑(无法解释涉及宇宙本质的逻辑)和复合逻辑2大类。
按照这个定义,人类逻辑史将不是从2000多年前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开始,而是从6000多年前中国的伏羲创建的先天八卦开始。
先天八卦采用的基本数学形式是二的幂进制。和二进制比较,二的幂进制具有完美的对称性与自包容性。先天八卦是采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关于推理、证明等问题的,因此属于符号逻辑类,而不是自然逻辑类。
所以,如果追溯用数学方法研究逻辑的思想源头,并非300年前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而是6000多年前中国的伏羲。
逻辑效果:虚幻和真实的物理世界
古代哲学家迷恋逻辑,是因为可以通过逻辑过程,了解未知的事情。但是这一切必须建立在一个基本的事实之上:物理世界本身就是按照固定的规则组织的,是逻辑的集合体,人们所看到的一切存在,都是逻辑所呈现的效果。
人本身是物理世界里的一个逻辑体,然后这个逻辑体通过一种逻辑形式去认识其它的逻辑体以及自身。于是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事件,人们通过参照系所观察到的事物是真实的或是虚幻的?比如天文学家通过观测红移现象就认为宇宙在不断膨胀中,当一艘船在大海上航行,距离观测点越来越远的时候,是否也可以认为地球在不断膨胀?
这就是人们长期以来哲学上辩论的本质和现象的关系问题,佛家关于色、空的论述也是同样的问题。
对于设计者来说,一个完整的逻辑系统不仅有内在的数据组织和处理规则,还需要设计逻辑效果的显示规则。这个显示规则所呈现出来的就是现象。
科技创新的本质就是找到逻辑的数学描述形式
对科学的定义存在不同的版本,尽管形式上存在差异,但是本质上是一样的,强调采用逻辑形式发现物理世界的内在规律。比如《辞海》1999年版:“科学: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法国《百科全书》:“科学首先不同于常识,科学通过分类,以寻求事物之中的条理。此外,科学通过揭示支配事物的规律,以求说明事物。”《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可以简单地说,科学是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
科技创新就是找到的逻辑描述方法和当前存在的方法有内在本质上的区别,而不是外在形式上的区别。
科学所采用的逻辑是符号逻辑而不是自然逻辑。因为物理世界里存在的事实是运行的,这种运行是由量化的符号组成的,运行是逻辑过程的外在形式,逻辑过程导致事物的构成元素发生变化。
现代科学采用时间和空间来表征事物的存在形式,时间是逻辑过程的量化记录形式,空间是逻辑结果的状态记录形式。由此可见,只有当事物存在的时候,才会出现时间和空间。因此,事物的另外一种描述形式是“时间和空间”,而接下来的逻辑推论就是,规则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上,一个直观的理解是,当物体不存在时,就不会存在该物体的引力、电磁力、弱力、强力。
似乎人们很难理解科学家爱纳希(El-Naschie)提出的空间不连续理论和无穷维概念,这是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牛顿、爱因斯坦的空间。但是对于探索科技秘密的人们来说,天马行空的艺术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宇宙里包含的科学只是人类目前所知道的这些,那么这个宇宙系统是没有存在的价值的。所以科技人员要有敬畏、谦卑之心,不要低估宇宙“设计者”的智慧。
关于“李约瑟难题”
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曾因胚胎发育的生化研究而取得巨大成就,后来他又以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并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拓利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李约瑟难题”让很多人多迷,并且给出了各种不同的答案。
人类所生存的这个宇宙,本质上是一个逻辑的集合体,逻辑过程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执行的,这些规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自然规律。科学的目的就是发现并且记录这些自然规律。
人类认识物理世界是通过人脑来完成的。人脑的特殊结构使其具有思维能力,能够以逻辑图象的形式映射物理世界里的存在事物。人脑所形成的虚拟世界是一种技术效果,是由脑细胞的组织连接形式决定的,这种组织连接形式也是物理世界的规则之一。
当人类第一次通过大脑对来自物理世界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形成具有思维特征的逻辑图象时,人类就开始摆脱动物习性,走出丛林,利用大脑的特殊功能寻找改善生存环境的方法。
毫无疑问,数学符号是人脑进行逻辑思维并形成图象的最佳形式。由此可见,数学模型决定了科技创新的能力。而数学的根源是记数的形式,即所采用的进制。进制的形式直接关系到人脑处理信息的能力。
中国古代的数学进制模型来自伏羲的先天八卦,按照现在的数学术语,可以称为二的幂进制(二进制是一种简化后的规则),符合物理世界所采用的规则。当数据量较小的时候,这种逻辑表述形式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物理世界存在的自然规则。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增强,所积累的知识的增多,科技创新所需要处理的数据也越来越大。这些数据如果采用二的幂进制描述,已经超出了人脑处理数据的能力。如果不采用新的进制,人们将无法突破自然规则的限制,取得更高层次的科技成果。
近代科学是以自然数十进制形式为基础的,这个进制形式极大地扩展了人脑处理数据的能力。但是皮亚诺所定义的自然数也是一种简化的线性模型,并非物理世界里真实的自然数模型,这就导致了建立在这个模型上的现代科学本身存在先天的缺陷。
人类的科学技术成果是通过人脑的思维活动创造的,是智力活动的结果。而人脑的思维效率是由其选择的逻辑模型决定的。从大脑的物质构成上分析,人与人的智力本身没有多大差距,真正的差距是后天形成的。因此科技革命的出现是由社会所处的状态决定的,人只是发现并创造科技成果的平台。这种社会状态包含内因和外因两个部分,内因是指人们所选择的数学模型与自然规律的接近程度;外因是指社会体制是否允许科技成果的存在和生长。
因此“李约瑟难题”难题里提到的近代科学为什么不能出现在中国,是由社会状态的内因决定的。如果没有以自然数为基础的十进制数学模型,如果没有伽利略、拓利拆利、斯蒂文、牛顿这些如此熟悉数学的科学家,近代科学同样不可能在欧洲出现。
当然外因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但是内因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一个明显的事实就是,尽管只有几百年历史的近代科学提高了人类文明层次,但是在最近几十年里,似乎并没有出现真正有影响力的科学理论和方法了。但是从外因来看,西方的社会体制比以前更宽容了。
起源的假设以及毫无意义的科学与宗教的争论
作为智慧生物,人类寻找自身的来源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然而对于逻辑体系里面的存在个体来说,在如此庞大而且复杂的时间空间里,从一个局部的点开始寻找源头,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是非常困难的。寻找源头的过程就是探索物理世界自然规律的过程,人类通过不断地认识了解自然规则来改变自身的生存环境,减少内心的恐惧而获得安宁的生活。
宗教和现代科学在认识物理世界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是一样的,即提出宇宙起源的假设模型,然后采用逻辑的形式解释物理世界里所出现的现象。不符合逻辑的盲目迷信并不是宗教,也不是科学,只是满足个体私欲的一种执着。
宗教和科学之间的争论焦点在于宇宙的初始来源,而不是对所观察到的具体现象的解释。神创论没有说明宇宙创造之前的状态,宇宙爆炸论也没有解释爆炸之前的能量来自哪里。到目前为止,进化论依然停留在理论模型上,因为科学家并没有找到把鱼变成其它动物的方法。
主导这些争论的领袖人物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局部利益团体获得更多的财富,而大多数跟随者似乎并不了解他们信仰的这些观点是什么。这种现象属于自然规则里的一部分,也是人类能够有序发展的因素之一。
但是当人类的科技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时,这种空谈式争论就没有多大意义了。消除争论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采用逻辑的形式,按照自己的假设模型,把结果做出来。如果做不出来,就没有必要指责对方的假设模型不成立。
所以在云计算时代,科技包容是推动科技创造活力的重要因素。国家的创造活力来自民众的创造力,而非少数专家精英或者权威研究机构,一个包容的社会体制有助于民众激发创新的激情。
云计算革命与中国科技崛起的机会
尽管直到现在,仍然没有人能够回答“李约瑟难题”,但是从李约瑟研究所所长古克礼转述李约瑟临终前的观点里,仍然没有失去对中国的信心。“李约瑟先生透过他多年来对中国以及中国人的了解,他确信中国能够再度崛起,一个拥有如此伟大的文化的国家,一个拥有如此伟大的人民的国家,必将对世界文明再次做出伟大贡献。”
人类的科技革命是通过逻辑的组建来实现的,而组建逻辑的过程是在虚拟世界里完成的。在计算机出现之前,人脑是唯一创建虚拟世界的装置。但是现在,计算机、互联网无限扩大了人脑虚拟世界的处理能力,新一伦的科技革命已经来临。
云计算革命将改变什么
人类正处在一个特殊的时空阶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将面临参数的重大调整过程。云计算革命是人类选择主动适应参数调整的结果,尽管目前人们并没有弄清楚云计算革命的完整面貌,但是已经做好应对世界观、认识论发生重大改变的准备了。
尽管科技人员在描述智慧地球的时候,只是强调全球所有存在事物之间的关联性,但是如同互联网改变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样,智慧地球是通过技术的手段改变人们的世界观和认识论,人们可以通过智慧地球系统了解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生存关系。
关于云计算,目前并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不同的企业根据自己的技术和利益提出不同的定义,如同盲人摸象,无所谓对错。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委员赵文银认为,云计算是以应用为目的,通过互联网将大量必要的硬件和软件按照一定的组织形式连接起来,并随应用需求的变化动态调整组织形式所创建的一个内耗最小、功效最大的虚拟资源服务集合。
如何界定革命性科技和普通科技创新的区别
科技研究实际上就是人类认识物理世界存在事物内在本质的过程。由于研究人员的个人知识水平以及观察事物的角度差异,其形成的逻辑形式也是不同的。这些逻辑形式采用符号的方式记录下来,就变成了科技成果。
如果科技成果只是在原来的成果上增加了新的内容,就属于普通的科技创新。比如目前中国企业开发的云计算产品,如果仍然采用国外的分布式技术、虚拟化技术,就属于科技创新。这种创新在技术上是无法超过国外的,如同行驶的火车,如果使用国外公司提供的火车头,无论如何改变车身的技术,都不可能超越国外的火车的。
革命性的科技成果是指改变了观察角度,从一个全新的路径描述存在事物的内在逻辑过程。
但是革命性的科技理论和方法并不是说改变了物理世界里的存在事物。而是改变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路径。比如古代的车和现代的车,其使用目的是完全一样的,外型上都有一个装货物的空间,所改变的是组成部件。如果外型也发生了改变,就不是车了。比如采用量子分解技术(假设的)传输货物。
目前人们对云计算产品也有同样的误解,其实从表面上看,云产品和传统产品是一样的,因为任何产品的目的都是解决人们的应用需求。比如云网站(http://webmap.cn.em258.com)也一定是网站。
探索科技革命出现的时机
东西方科技如同两列火车,交替引领人类文明的发展。尽管人们目前没有找到其中的原因,但是却不得不认同这个存在的事实。或许这也是自然规律之一。
自然规律不存在偶然事件,也不会因为人们的主观愿望而改变。这意味着科技革命只能出现在特定的时空阶段,和社会现状本身的关系不大。近代科学发生在一个特殊的时间和空间里,而按照人们当时的正常逻辑思维,一个如此贫瘠落后的西欧区域是不可能成为近代科学的发源地的。古代科技也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出现的,比如古希腊、古中国。而人类最早的流传下来的科技成果似乎是先天八卦,其所处的时代变成了神话传说。
尽管每个人都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改变自然规律,但似乎这种愿望从来就没有实现过。很多掌握丰富资源的科学家殚精毕力,希望提出革命性的理论或者找到革命性的方法,总是不能如愿,而一些人却在不经意间提出了革命性的科技理论或者方法,比如牛顿、爱因斯坦、霍金等。
尽管不能预言提出革命性科学理论和方法的人以及具体的时空,但是人类目前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生存危机预示着新科技革命即将到来。作为一种可能性的推测,或许下面这类人很难获得突破。
过分追求和享受“权威”带来的名利的科学家们。这类人缺少科技包容的心态,喜欢以自己的知识武断地否认非“权威”人提出的“创造性”观点。
空谈理论想法而不动手实践的人。现代科学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理论和方法,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理论和方法必定超出了人脑本身能够处理的能力,只有借助工具才能扩展人脑的逻辑组合能力,获得真正有效的革命性理论和方法。
盲目崇拜现有的科学知识,缺少质疑和破坏重建精神的人。现代科学本身存在缺陷,科技革命的目的就是寻找更加合理的科学理论以及技术方法。
政府如何营造科技革命的外因
即将来临的科技革命给中国带来了重大机遇,中国能否成为新科学的领导者,重新恢复古代科技的辉煌,引领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政府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打破权威控制资源的局面,让市场决定资源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任何革命性的科技理论或者产品的出现,其目的都是解决人们的应用需求,而需求属于市场行为。当权威轻易地占有了市场资源后,社会就失去了推动革命性科技产品出现的动力。
在政策上允许革命性科技产品对当前商业(社会)形态所造成的破坏性效果。人类每次科技革命的出现,都会对现有的社会体制造成冲击,这是无法回避的规律。
大量革命性技术和产品的出现,必然会造成人们认识上的迷茫,从而导致行为上的混乱。因此一个有效的法规环境将是维持社会创新活力的基本保证。
现代科技的缺陷与西方的机会
科技革命同样是建立在现有的科技成果基础上的。一般是通过对现有成果的分析观察,然后寻找到全新的观察角度,进而发现新的逻辑过程。无法想象一个没有现代科学知识基础的人,可以找到革命性的科技理论和方法。
科技的延续性以及美国的优势
云计算的出现让未来的科技革命变成了已知的科技趋势,无序并且带有偶发特征的科技理论和方法变成了人们有组织有目的的探险活动。人们似乎已经知道了这次新文明的到来及蕴藏的力量。
毫无疑问,美国在这次科技革命的争夺中处于绝对的优势位置,因为科技革命是建立在现有的科技基础之上的,大量原创性的科学理论及技术方法来自美国,云计算、智慧地球也是由美国的企业提出并推动的。
科技的跳跃性或许让美国失去机会
科技文明是层次分布的,这是由科技的构成逻辑过程决定的。人类的科技理论或者技术方法,本质上是由一系列的符号,按照一定的数学规则,以逻辑推演的形式组织形成的。这种组织连接形式具有连续性。但是一种连续变化的逻辑状态不能产生新的结构,因此无法产生质的改变。
科技的跳跃性改变了现有的技术发展路线,进入一条全新的逻辑组织路线。这种路线的改变是跳跃的,并且没有固定的规律,可以从任何一个点开始。因此对于形成固定科技思维模式的技术人员或者科学家来说,如果没有无厘头的艺术想象力,是很难提出革命性的科技理论和技术方法的。
因此对于美国这样一个具有完整、系统科技创新模式的国家来说,其科技人员的固有思维模式很难被打破,这种思维的延续性将会阻碍美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取得优势。这种现象有点类似古代中国科技模式的延续性所产生的影响,因为人们不能打破“权威”的思维束缚。
美国的对策和机会
如同繁华时期的古巴比伦、玛雅文明,当时的人们因为在数学天文上的成就而认为掌握了宇宙的奥秘,现在的人们同样凭借掌握的科技知识而变得狂妄固执,盲目地认为宇宙所采用的规则必定是现代科学所建立的模型,只要按照现代科学的思想路线,就可以认识宇宙,掌握宇宙的秘密。因此对于美国来说,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机会也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增加对科技的敬畏之心,相信宇宙本身包含的科学远远超过了人类目前所积累的科学知识,用质疑的心态坦然面对现代科学存在的缺陷。
如果不能阻止科技把财富快速聚集到少数人手里的事实,就会出现资本决定科技发展方向的局面,而革命性的科技理论和方法是不会满足资本追求短期财富的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