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安全”与“便捷”需要制衡点行业资讯
大数据在近几年在我国到得到了大力的发展,被广泛应用在互联网、媒体、金融、交通等各大生活领域。大数据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更简单。但与简便一同袭来的还有安全隐私问题。无处不在的大数据需要无处不在的数据支撑,而数据的采集难免涉及他人隐私安全。
很明显,我们的社会不会因为担心隐私泄露而停止发展,而人们也不能任由隐私随意暴露在中人面前,置之不理。对此《物联中国大讲堂》特邀毕业于厦门大学,先后在新华社国际部、互联网周刊、计算机世界媒体集团、博客网、广源传播、央视网担任中高层管理人员,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及互联网媒介营销各领域的广泛人脉的缔元信总裁梅涛先生为我们分析大数据引进过程中,我们在隐私安全与智能简便生活之间该如何取舍。
随着运存储的发展,数据信息存储成本不断降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智慧生活概念的不断完善,人们生活的点滴都会产生相应数据被收集起来。尽管时下这些数据并没有完全并应用70%处于休眠状态中,但这些数据随时都可能被调用。
现在的大数据中数据的主要来源是摄像头,无处不在的摄像头全年24小时无间断的收集着全国各个角落的信息,当然,这类数据收集更多的是为促进社会的安定和发展。除了摄像头,网页搜索、社交通讯软件、以及智能设备的使用都会产生大量数据。这些数据被相关的云端自动收集起来被用作分析测评资料。
大部分人对自身数据被他人或是企业获取均存在排斥心理,但一般可以接受,但前提是实现知情,而大多数软件、设备在安装使用前都会有“获取信息”选项,但人们多将关注重点放在软件功能上而忽略勾选的“同意信息”具体内容。
所以,大数据时代的隐私安全问题无可避免,但是将安全隐私问题和软件、设备本身的体验感和服务度相比较后,用户仍愿意使用的就是符合长期发展类软件、设备。就好比“烧钱大战”的主角“嘀嘀打车”软件,虽然在使用过程中会泄露用所处位置,但依旧受到大部分人认可。
所以软件、设备自身的服务度与隐私安全问题之间存在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产生的前提是信息提取、收集公开。只有提升服务,才可能对隐私问题敏感度降低。以服务缓冲隐私安全让事件整体出现一个平衡点,将隐私安全定位成相对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