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管控反洗钱的下一站 行业资讯

2015-05-11    来源:新金融观察    编辑:张晨曲
随着全球交易的愈趋便利,特别是跨境交易和网络交易大量增加,洗钱活动的规律发生了显著变化,一个重要特点是,贸易融资产品正在被频繁地利用为洗钱工具。

  随着全球交易的愈趋便利,特别是跨境交易和网络交易大量增加,洗钱活动的规律发生了显著变化,一个重要特点是,贸易融资产品正在被频繁地利用为洗钱工具。

  面对个案和风险的持续上升,业界认为银行业的反洗钱技术手段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包括完善监察系统和资讯系统等,建立一套完备的反洗钱架构是实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有效途径。

  与贸易共生

  在金融行业中,容易发生洗钱的高风险业务主要有四类:跨境汇款,贸易融资,汇款公司与代理行、分支机构承担清算职能,其中犯罪分子频繁利用贸易融资产品作为洗钱工具已引起了监管机构的高度重视。

  贸易融资其实是一种高危金融工具,随着跨境交易越来越频繁,当中涉及的风险也会越来越大,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合法的外衣”让贸易洗钱具有极高的隐蔽性。多数情况下,运用贸易融资进行洗钱操作的手法为,通过虚构交易背景,伪造交易合同,进行贸易融资、结算等,经过银行转移非法收入。相比于其他方式,通过贸易融资来实施的洗钱行为,是非法洗钱与表面上正常、合法贸易的结合体。

  市场曾有这样的形容,洗钱与贸易共生。即国际贸易发展到哪里,洗钱就蔓延到哪里。国际反洗钱权威机构认为,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贸易洗钱极有可能演变为最主要的洗钱途径。

  无法回避的是,贸易的促进条件也是贸易洗钱的便利条件。例如随着多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在资金出入境、贸易融资等往来更为频繁的背景下,极有可能伴随出现越来越多的洗钱活动。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快速发展和进一步对外开放,金融创新固然为资金引进来和走出去开拓了更多渠道,但在业务开展中也势必会带来一定的风险,例如电子交易系统的便利化正在令洗钱变得更为容易。

  随着资金流转越来越频繁,必然需要去了解、认识你的客户,账户开放将使得资金流转更为容易,了解其资金的本质是什么显得越来越重要。

  另一方面,由于金融与贸易密不可分,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随着贸易洗钱的蔓延,金融机构面临巨大的贸易洗钱风险。就目前全球银行界而言,共同的挑战是如何在众多系统中找到所需数据进行分析,提升掌控风险能力。

  大数据的运用

  从我国银行业来看,目前在反洗钱方面的短板主要体现为,无法发现和上报可疑交易,了解客户(KYC)流程和制度欠缺,以及无法向监管机构提供正确和及时的报告。

  在反洗钱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尽管监管部门不断扩宽了“反洗钱”的关注范围,并对银行业建立反洗钱架构设立了新的标准,包括要求银行改进反洗钱流程和规则,实时监测和抓取客户信息等。

  但业界认为,在基础的内部反洗钱风险控制系统和交易监视流程上,国内不少银行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例如,部分银行仍在手动检查其客户数据库中的可疑交易、人员和资产间的关键关系,以及评估反洗钱和反恐融资风险。

  威科金融服务的一项调研认为,中资银行,特别是小银行,在鉴别客户、监测可疑交易、职员培训和利用软件从企业层面来监管资金流向等方面仍面临极大的挑战。

  掣肘在于,银行是否有能力达到监管部门的要求。“监管部门的不断施压让银行不得不更深入地审视它们的反洗钱架构。我们现在需要从管理层的层面考虑是否有能力完全符合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一位银行合规专员表示。很大程度上,力所不能及的表现是,一些银行现有的资源无法满足建立内部报送和监测系统的要求。同时,在人工流程方面,不少银行缺乏必要的人力资源来满足反洗钱合规工作的需要。

 不难看出,目前我国银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如何保持在系统建设方面跟上监管变化的节奏。对此,安永认为,一个主要途径是采用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管控,对金融异常交易进行识别和管控。

  事实上,采用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管控已经成为国际银行业反洗钱的“新武器”。该管控措施是一种法证数据鉴证技术,可以将可疑交易的监测识别范围从二维空间拓展至多维空间,通过对比每笔交易,统筹考虑相关人物、事件、内容、地点、时间、原因等要素,理解相关交易行为的特点,进而协助银行更有效识别可疑交易,帮助银行完善反洗钱风险管理体系。

  面对信息全球化浪潮,世界银行业普遍面临着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与海量银行交易数据、复杂多变客户行为之间的矛盾,洗钱与反洗钱的“博弈”日益激烈,在现有的反洗钱监测系统上加载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管控技术,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配置反洗钱管控资源,进而通过国际间银行业合作,帮助政府部门开展相关反洗钱和反贪腐调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