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数据,你不一定知道的几个冷知识行业资讯

2015-11-23    来源:机房360    编辑:娟子
大数据的隐秘魅力就在于,他比你都了解你。你以为你每次按下手机按键的动作都是一样的吗?哈哈图样图森破。

  大数据就是:一个都不能少

  如果要想知道有多大比例的人喜欢GV,那么只需要做好抽样调查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对所有人进行调查。但是如果你想要推销宅腐的周边智能硬件产品,则需要逐个排查每个人“独特”的兴趣爱好。

  所有数据一个都不能少,这就是所谓的“全量加工”,这些数据的制造者正是各大厂商利润的源泉。

  360商业产品首席架构师刘鹏是一名网红,他在很多场合都强调:全量加工才是大数据。他说,涉及到个性化推荐、计算广告、个人征信这些场景,大规模的计算就是无法避免的。

  从技术角度来说,之所以大数据可以做到这么精准,也主要得益于技术的进步。感知设备被丰富地用在五花八门的硬件上,使得以前无法记录的数据,现在都可以被记录了。

  大数据不应该给人用

  大数据应该交给机器做决策,而不是交给人做决策。

  这种洋溢着对人类深深不信任感的论断同样来自于刘鹏。在他眼中,大数据是为机器提供的食粮。而能够驾驭大数据的人类基本只有两种:数据科学家和统计工作者。

  IT企业中养一群科学家的可能性为零。而人类的判断往往基于宏观、战略,不可能有精力做到“因事而异”。相比之下机器的判断比人类更加细致。比如为每个用户比如画像、贴标签。所以,要想把大数据利用透彻,愚蠢的人类还是暂时靠边站吧。

  “有点错误”的大数据更好用

  “数据”这两个字,天然给人一种完美而且精准的感觉。在这方面,大数据要挑战你的底线。作为数字广告领域的大牛,刘鹏强调,大数据可以存在半一致性这样模棱两可的属性。换句话说,允许数据错误和丢失。

  纳尼?错误的数据也是好数据吗?没错。由于数据量巨大,而且分析半天往往没什么有用的收获(价值密度低),分析者往往需要选取一些特征数据做加工,而对于这些特征数据,也许还要简化之后再加工。所以最终大数据要达到的结果是难得糊涂,却一针见血。

  所以,如果有人向喜爱人民网的你推荐草榴的时候,先不要发火,你可能只是大数据的一个错误罢了。

  保险公司最喜欢和大数据在一起

  如果你是一个鲁莽的人,最想知道这个情况的无疑是你的汽车保险公司,想必你的保费会居高不下;如果你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最想知道的也是保险公司,因为它可以用打折的保费吸引你投保。

  在你身上,甚至存在一个精确的“岀险率”数字。这个听上去很惊悚的数字恰恰是保险公司利润的来源。因为不掌握这样大数据的个人,是无法计算自己的岀险率的。保险公司恰恰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给一个岀险率是万分之一的人开出了千分之一的保价,相当于赚了十倍的利润。

  隐私问题要靠技术改进

  数据比它看上去的样子更险恶,这是大数据业内人士的普遍共识。即使隐去了你的姓名电话等等敏感信息,只保留你和其他人联系的记录,熟悉你的人完全可以猜到你的身份。目前大数据的安全性,在他人的恶意之下,显得力不从心。

  隐私问题,制度只能解决20分,剩下的分要靠技术进步来解决。

  刘鹏如是说。期待市场倒退到前大数据时代,似乎没有希望了。

  如何精确统计出有多少人喜爱苍井空,有多少人喜欢武藤兰,但是又不泄露到底是谁喜欢苍老师,谁喜欢武老师,这是目前大数据的最前沿研究。

  有关大数据的政策再严格,没有一套可靠的保密技术,数据的安全都是无从谈起的。隐私算法、数据脱敏、数据隔离。都是研究的方向。在此之前,各位的大数据还都在相对危险的状态。这也是为什么目前法律没有禁止数据买卖,而各大巨头却不敢将数据出售的原因。当然,大数据库市场价目前比较低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