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虚拟化变革时代虚拟化

2013-01-14    来源:电脑商情在线    编辑:刘燕
经过几年的预热,虚拟化领域的竞争早已不是简单的Hypervisor间的竞争,而是转向管理平台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竞争。从非关键应用到关键应用,从单一虚拟化平台到多种虚拟化平台,从
  经过几年的预热,虚拟化领域的竞争早已不是简单的Hypervisor间的竞争,而是转向管理平台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竞争。从非关键应用到关键应用,从单一虚拟化平台到多种虚拟化平台,从数据中心到移动终端,伴随市场多样化需求的不断涌现,今天,虚拟化正在迎来一个新的变革时代。

  服务器虚拟化转向端到端

  从三年前中国服务务器虚拟化渗透率(运行虚拟化软件的服务器在所有服务器出货量中的占比)首次超过10%开始,采用虚拟化技术的用户即逐步从金融、电信等大型企业延伸到物流、制造等中小企业,同时,其所运行的虚拟化应用也渐次从非核心业务发展到核心业务。

  “在我们所有的生产系统中,目前已有80%左右的应用迁移到基于x86服务器的系统资源池,”中国电信四川省公司企业信息化部副总经理、IT运营中心总经理梁天健介绍说,早期四川电信的内部支撑系统主要以小型机为主,随着业务量与数据量的迅猛增长,公司在IT基础架构以及应用架构等多个层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008年起,四川电信开始着手构建基于x86服务器系统资源池,将其核心业务系统逐步整合到虚拟化环境中进行部署。基于该基础单元,公司完成了100个左右的应用系统,超过一千套虚拟机的IT基础设施资源池,这也使得该资源池成为中国电信省公司中最大的云资源池。

  数据显示,2012年,服务器虚拟化渗透率已超过50%,Gartner预测,2016年中国将有70%的x86服务器实现虚拟化。

  源于40多年前IBM大型机虚拟分区的虚拟化技术,真正走上x86平台当主要归功于VMware。自2001年VMware推出首款虚拟化产品GSX Server开始,到5年后的vSphere,以及2011年的vCloud,虚拟化市场发展也经历了从服务器虚拟化、集群、分布式虚拟化到混合云的发展演变。

  2005年,微软以Virtual Server 2005计划正式涉足服务器虚拟化市场,是年也被认为是虚拟化从小众走向主流市场的开端。在此之后的三年间,一些乐于尝鲜的企业开始逐步引入虚拟化平台,并率先在测试和开发环境中展开应用。

  随着虚拟化技术的逐步成熟,以及在线迁移、高可用技术、灾备技术等在虚拟化技术中的不断增强,2008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虚拟化应用于生产环境。从非关键业务到关键业务,虚拟化应用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

  云计算、社交网络与移动计算的风起云涌,推动了服务器虚拟化向端到端全面虚拟化的演化进程。这在一阶段,企业在其虚拟化平台上增加一个自动化层和协作层,形成整体的云计算平台。这种转变一方面给企业带来数据中心敏捷性和灵活性的全面提升,更重要的是,也促使企业IT部门逐步向服务导向进行转变,为业务系统带来更好支撑。

  作为云计算的基础与核心,离开虚拟化,云计算将无从谈起。在云计算的推进中,服务器虚拟化的产品价值显得更为突出,因此其市场容量近年来也连续保持着快速攀升的态势。以数据中心为例,从2008年至今,数据中心的虚拟化程度已从25%增长到60%,未来几年这一比例将会达到90%以上。

  同时,虚拟化也为四路及四路以上的高端服务器带来了发展良机。在x86领域,高端服务器也称大服务器,近一年来,大服务器在中国市场正在增长迅猛,在整体服务器出货量中的占比已接近10%。

  正是这一领域呈现出的巨大成长空间,除专业虚拟化厂商,包括服务器厂商、网络以及存储厂商等在内,都将数据中心虚拟化视为必争之地。未来,该领域的竞争还会更为激烈,而且注定将是一场持久战。

  终端虚拟化群雄逐鹿

  没有任何时候,“端到端”的概念在虚拟化领域中被如此重视和强调。

  几年前,人们对于终端的认识还仅限于桌面,而那时,桌面虚拟化也只是整体虚拟化市场的一个补充。现在,这一切都已天翻地覆。在云时代,包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在内的终端用户计算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办公模式,虚拟化厂商正在全力迎接这一趋势的到来。

  作为桌面虚拟化的领头羊,思杰当然不甘落后于这股潮流。在思杰两个月前公布的移动企业战略中,移动办公方式与云服务被融为一体。对于思杰,在这一策略的背后,就是让各类规模的企业用户都有能力对IT消费化引发的移动工作方式说“YES”。

  事实上,IT消费化趋势和云计算的到来,从任何地点、借助任何设备与任何人展开协作,已成为越来越多移动办公人群的工作诉求热点。对此,思杰在其新的解决方案组合中,一方面给员工带来更多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另方面在帮助企业提升生产力的同时,又不损失安全性和控制权。

  为此,思杰移动企业战略将围绕三个层面展开布局,即数据、人以及应用,并借助转型、构建、交付三大工具,帮助用户快速迈向云服务路径。透过这些解决方案,企业可以构建新的亚马逊风格的云应用,同时以云的模式交付所有这些服务。

  而在VMware,其在VMworld 2012首次展示的云时代办公平台VMware Horizon Suite则成为其终端用户计算的里程碑产品。该平台为移动办公的员工提供了一个灵活的云中办公空间,无论其身处何地,使用何种设备。

  值得注意的是,结合VMware View,通过Wanova Mirage方案,Horizon Suite扩展了在云中管理桌面的优势:企业可将包括传统Windows等在内的多种物理桌面部署到云中,进行统一管理,同时解决了VDI 离线工作的使用体验,并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终端用户。

  进一步来看,Horizon Suite的最大优势在于将所有管理集中于同一平台,让IT部门能在单一IT环境中交付Windows、iOS、Android、Web与SaaS等不同应用,结合VMware vSphere, Horizon为终端用户带来不同以往的应用体验。

  与此同时,VMware伙伴生态系统还吸引了思科、戴尔、惠普、英特尔等合作伙伴加入,多方共同开发和销售VMware View设备。这些易于部署的VDI设备可以托管25至500个虚拟桌面,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配置,非常适合中小型企业,也可以扩展以适应大型企业。

  随着IBM、微软、英特尔等IT巨头们的相继加入,各种终端虚拟化产品层出不穷,云终端也在逐渐演变成为桌面虚拟化产品的代名词。其中,IBM在其于近日召开的System x合作伙伴论坛上,就明确提出2013年将在四大领域全面发力,其中之一就是终端虚拟化。

  去年4月,戴尔宣布收购桌面虚拟化企业Wyse Technology,收购价格约为10亿美金。通过此次收购,戴尔完成了其对企业级桌面虚拟化以及相关解决方案市场的提前布局,同时也完善了自身产品线。这也使得戴尔初步具备了在企业级市场挑战IBM与惠普的实力和工具。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渐行渐热

  当“虚拟化一切”被IBM首次在2005年提出时,并没有引起当时业界太多共鸣。而今天,市场发展变化再次印证了蓝色巨人的睿智与前瞻。

  可以看到,虽然包括服务器、网络、存储等在内的基础设施目前都实施了不同程度的虚拟化,但这并不数据中心虚拟化的全部,更不是云计算的全部。从所周知,传统数据中心以往大都以计算为主导,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应用转向以数据为主导。与此同时,IT从基础底层到数据应用再到终端访问也在面临着三大变革,即底层运算本身从物理服务器转向虚拟化,并进一步走向云计算;现有应用转向新的APP及大数据;接入层面则从PC转向诸多移动设备不同装置的终端产品。

  VMware“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概念的提出,与IBM的“虚拟化一切”可谓异曲同工之妙。事实上,上述三大领域的发展变化也正驱动着未来数据中心发生新的变革。未来数据中心的特点是自动化、策略驱动以及按需提供,而不必受制于服务器、网络、存储等底层硬件的限制。基于此,由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可以将虚拟化技术的好处扩展至包括计算、存储、网络、相关可用性和安全服务在内的数据中心所有领域,从而实现支持灵活、弹性、高效和可靠IT服务的云计算环境。

  对于Nicira和DynamicOpp的收购,使得VMware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架构成为可能。前者是一家专门从事网络虚拟化的公司,其技术在在提高虚拟化环境网络管理效率的同时,还可实现异构平台甚至跨数据中心的高效管理;后者则是一家从事应用程序在不同平台上基于策略部署的公司。利用DynamicOpp技术,能为企业实现在混合云中的部署与迁移。

  在此基础上,VMware推出了业界首个支持构建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vCloud Suite 5.1。vCloud套件将VMware虚拟化和云基础架构管理产品系列集成到单一SKU中,从而简化云计算时代的技术落地。

  根据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基础架构全部实现虚拟化并以服务的形式交付,并且该数据中心完全由软件控制。这也正好符合了云平台灵活弹性、按需调配、全自动化管理的特点,由此,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不仅是云计算的重要基石,同时也将成为下一代数据中心演进的一个新方向。

  开源虚拟化商机凸显

  作为虚拟化技术演变过程中的一种最新动向,KVM(基于内核的虚拟机)正在向企业级虚拟化市场发起新的挑战。其背后最大推动者之一即为开源厂商红帽。

  实际上,KVM的核心精髓也在于开源。KVM(Kernel-based Virtual Machine)最早源自Qumranet公司。2007年,KVM正式成为Linux的一部分。同年,红帽收购Qumranet及其专家资源。2009年,IBM大幅增加KVM工程投资。如今IBM有60位程序员专门工作在KVM开源社区上。

  KVM是完全内置于Linux的开源hypervisor。它将Linux转换成虚拟机监控器。因此,KVM能利用Linux做大量hypervisor能做的事情,如任务调度、内存管理与硬件设备交互等。

  近年来,随着x86虚拟化流行,KVM能利用虚拟化扩展运行在x86处理器上。KVM价值在于能运行Linux或Windows虚拟机,由于其内置在Linux中,无需任何修改就能运行Linux应用。KVM技术使得服务器在不同用户之间的分享变得更为轻松和高效,并利用Linux一流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为Linux和Windows工作负载提供企业级的,同时兼具成本效益的虚拟机管理平台。

  调研显示,全球虚拟机软件市场在2012年增长到36亿美元以上,相较去年有16.7%的同比大幅增长。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市场的增长远高于平均值,达到25.6%。

  2011年5月,红帽联合IBM、惠普、英特尔、红帽、BMC、SUSE等合作伙伴共同组成开放虚拟化联盟(OVA),致力于促进KVM等开放虚拟化技术的应用。目前为止,OVA的会员已经超过250个。

  经过四年多的发展,KVM逐渐成为昂贵的专有虚拟化解决方案的企业级替代方案。虽然目前KVM的市场份额还只有个位数,但在用户部署多个虚拟化软件的大趋势中,开源成为理想之选。尤其对于庞大的Linux用户,KVM更是成为默认选择。KVM作为一种开放的虚拟化技术脱颖而出。其以高性能、可扩展性与高安全受到企业用户的青睐,而低成本的方式也吸引了大量的公共云提供商。

  为进一步推动KVM落地中国,一个多月前,IBM与红帽联合在中国成立于全球首家KVM中心,以促进并帮助中国市场上广大客户、软件开发商及合作伙伴更好地采用开放的虚拟化技术,支持其云计算项目的持续发展。可以预见,随着开源解决方案的不断成熟,开源产品将成为拉动下一轮市场增长的重要引擎。

  整体来看,经过几年的预热,虚拟化领域的竞争早已不是简单的Hypervisor间的竞争,而是转向管理平台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竞争。从非关键应用到关键应用,从单一虚拟化平台到多种虚拟化平台,从数据中心到移动终端,伴随市场多样化需求的不断涌现,今天,虚拟化正在迎来一个新的变革时代。实际上,这场变革已然发生,并将愈行愈为剧烈,愈行愈为精彩。

  2012主流虚拟化系统平台

  VMware vSphere 5.1:

  支持64个虚拟CPU和1TB虚拟内存,可为用户提供灵活、紧凑的存储虚拟桌面基础设施(VDI)。同时极大简化了vSphere的管理,允许用户登录一次即可访问所有的vCenter。

  Citrix XenServer 6.1:

  XenServer 基于开源Xen技术开发,能够直接与Apache CloudStack和采用CloudPlatform进行集成,提升了各类型企业IT系统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微软 Hyper-V 3.0:

  单台虚拟机配置最多64颗处理器与1TB内存,最高可支持1024台虚拟机。不需要SAN网络存储架构即可实现虚拟机在线迁移,支持虚拟机在不同存储系统间迁

  红帽企业虚拟化 3.0:

  基于开源技术,支持最多拥有160个虚拟处理器和2TB内存的虚拟机,满足用户将物理机迅速迁移到红帽虚拟机的需求。
1
3